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不断深化发展,它带来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变化,并助推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演进:从技术层监管应用到监管数据自动化,进一步发展至以数据为中心的算法监管。然而,传统金融语境下的“三元悖论”理论难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需要对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三元悖论”理论加以重新构建,即在金融创新发展、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监管机构在任何给定时间上最多可以实现两个目标。通过具体剖析我国监管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框架体系,发展监管科技可能衍生算法黑箱与垄断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消费者隐私与数据安全风险等。对此,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域外海洋法系(英国)与大陆法系(日本)的监管科技发展经验,发现域外采取“双峰监管”与适度的创新监管以应对“三元悖论”,从而给出我国监管科技发展路径的转换建议。  相似文献   

2.
监管沙盒的基本宗旨是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特别是支持初创企业所进行的"破坏性创新"活动,在此意义上构成金融科技监管的一个子命题。金融科技是指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与中国语境下的互联网金融异曲同工;监管科技(广义)则是市场主体"合规科技"和监管机构"监管科技"的统称。监管沙盒本源上是对全球金融危机后过度强化的监管要求的"反动"和"纠偏",其理论基础是破坏性创新和适应性监管。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监管沙盒对于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和监管文化等外部条件有着特定要求,并非金融科技监管的必然选择或者普适模式。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至少就当下而言,并不适于引入监管沙盒。  相似文献   

3.
数据资产证券化是数据资产与证券融资有效结合的一项金融创新工具,有助于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和挖掘数据资产价值。目前,我国初步具备了探索“数据+资本”双要素融合的基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推动证券创新的同时,区块链凭借技术原生特性在信息安全、信用建设以及监管革新等方面凸显着优势,其实质是对数据资产证券化流程的数字化重构。然而,区块链在具有赋能效用的同时还存在3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法律制度滞后于技术赋能实践导致的法律风险,二是区块链自身局限与不当应用引发的技术风险,三是现有监管模式难以适配金融科技创新造成的监管风险。为此,有必要兼顾创新运用与风险防范,从完善法律制度、明确行为规范、强化金融监管等维度构建法律治理框架,为盘活数据资产价值和推进数据资产证券化提供制度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融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在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保险、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五大场域。金融科技因为技术性和中介化链条繁长,其风险转化的破坏力也更大。此外,金融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模糊产融界限,加剧金融混业化,提高金融产品法律认定难度,并使监管供给严重滞后。金融科技监管的最大困境在于平衡创新与监管两者之间的关系,发达国家(地区)正探索沙盒监管加以解决。我国应在明确监管原则、甄选立法形式、构造具体制度等方面引入境外沙盒监管,以应对本土实践中的金融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的大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监管沙盒即是迎接这种挑战的产物。监管沙盒是一种在真实但受限的环境下对金融创新进行测试,并以此判定是否可以大规模适用的制度,能够在防范各类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进金融创新。目前,监管沙盒的发展趋势能够为缓和法律滞后性与创新超前性的矛盾、协调监管部门与创新主体的关系和变革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范式提供有益参考。我国包容性监管理念的运用、协调性监管框架的出现和试点性法律法规的实践,为监管沙盒的本土化提供了理念的适应性、体制的兼容性及规则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不断暴露的行业风险问题表明现行的监管模式存在诸多不足。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转型提供契机。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不完善、监管信息不透明、监管主体不明确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然后,基于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以及激励相容等理论,进一步剖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存在的原因。再次,围绕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科技助推互联网金融监管转型的创新路径,包括借助5G技术简化监管程序、引入区块链实现监管信息透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依靠人工智能明确监管主体、运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金融预警机制等。最后,提出金融科技背景下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构成政府管理经济的三大战略工具。离开有效的金融监管,无法成功管理我国经济转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和挑战。当前影响我国金融监管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金融体系存在广泛的隐性担保,准入壁垒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严重抑制金融业竞争,金融监管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二是监管机构背负的多重目标间存在冲突,监管实践中难以同时兼顾;三是监管机构运作独立性不强、资源严重不足、问责机制薄弱,治理框架需完善;四是行政控制导向的现有分业监管结构日益难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迅速发展的现实,重复监管与监管空白并存,缺乏正式的宏观审慎框架,监管合作不规范,信息共享安排不完善:五是类金融组织发展迅速,与正规金融体系的联系日益密切,对区域性金融稳定的影响逐步显现,但其监管存在空白,且各地监管标准不统一。  相似文献   

8.
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兴起推着互联网金融加速革新.农业众筹作为互联网金 融在农业领域的一种实践创新,具有金融补充、产消合一、资源整合的理想功能,但其现实发 展受制于信任、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存在市场信任度不高、融资规模偏小、运行专业化不足等 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信任和安全问题,故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嵌入有利 于化解农业众筹现实困厄、优化农业众筹运行流程.但在推进“区块链+农业众筹”融合创 新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相关法律风险等.因此,对 其加强法治监管势在必行,在法治监管进路上,建议引入“监管沙盒”,平衡创新激励与法律 规制;强化功能性监管,兼顾平台管理和业务监督;采用区块链节点监管,协同规则治理和技 术自治.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更新迭代,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新概念应运而生,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系统,分析2016—2022年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440篇文献,以直观比较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作者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国内外均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共同体、研究学者相互合作较少;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均包括金融科技监管创新、金融科技技术创新;相较于国外,国内研究热点更侧重金融科技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区域创新、金融科技监管制度创新等,且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等方面;而国外研究热点更侧重移动支付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等,研究前沿体现在支付创新、破坏性创新等方面。基于此,未来研究应当重点关注金融科技创新的学术共同体构建成因、金融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所包含的结构以及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农村金融体系的活力。农村金融创新不能选择城市金融创新的道路,城市金融创新主要依靠市场内在的冲动和力量,而农村金融创新却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冲动双管齐下。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农村金融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引导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建设,促进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引导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创新的激励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1.
法和金融学: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和金融学”(LawandFinance)是由金融学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她是自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LawandEconomics)的延伸。法和金融学应用经济金融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和探究法律和法律制度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形成、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各国公司治理构架的形成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 :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 ,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 ,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 ,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本文综述了“法和金融学”学派的主要观点 ,论文从对LLSV的著名论文“法律与金融”论述开始 ,接着论述了有关学者对金融法对公司治理、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 ;并综述了对LLSV的反对意见。最后 ,对“法和金融学”进行了简单的评论 ,并就我国开展“法和金融学”研究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虽在不同领域带来积极影响,但也引发了法律政策、安全技术、社会伦理等层面的监管问题。比较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外典型经济体人工智能监管的治理实践,为完善我国人工智能监管治理体系提供政策参考。我国人工智能监管应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促进创新与依法治理相结合的监管原则,建立健全法律与政策、技术与安全、社会与伦理等层面的监管路径,同时对人工智能进行进入性监管、技术性全程监管和分级分类监管,完善我国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使社会系统中人机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但是迄今对人与机的规范与调控手段的研究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分离的,人机协同难度不断加大,"人机冲突"不断涌现.为此,需要从法治规范技术发展、技术赋能法治建设、法治与科技融合发展等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第一,以系统观念统筹安全与发展,以人为本处理"人机冲突",进一步加强对新兴技术领域的法律规制;第二,面对人机融合社会系统治理挑战,加强"人机互补"式治理赋能,提升科学技术对法治建设的支撑水平;第三,加强"人机融合"社会系统演化与调控基本规律研究,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科技及风险防范制度中所蕴含的权利、权力内容及复杂关系,决定了以"权利-权力"为核心范畴的"法权理论"对其有更充分的解释力。金融科技运行中的权利类型包括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和经营者的自由经营权,权力形态表现为监管机构的金融管理权。金融消费者权利的非理性行使、金融科技经营者自由经营权的过度扩张以及国家金融管理权运行中的失灵情形,是诱发金融科技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法权理论视角下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的优化路径包括:提升金融素养,促成金融消费者权利的理性行使;实施"监管沙盒",平衡经营自由权行使中的创新与安全;规范金融监管权,提升金融科技监管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金融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一个难得机遇。在此背景下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具有必然性:一方面,金融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为金融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现阶段,我国还存在阻碍金融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体制机制问题,包括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难以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担保体系不完善、作用未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完善、潜力未挖掘等。为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我们应当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传统信贷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融资支柱和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在为金融市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因其技术特征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强度增加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来探究金融监管是否促进了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用情况和可负担性,具有较强的普惠效应.在金融监管程度较高的地区,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更强;但当金融监管程度过高时,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有所减弱.并且,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有利于金融科技普惠效应的发挥.本文的研究对于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在实施柔性监管的过程中,既要防范金融创新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形成统一全面的监管框架,更要给予金融创新一定的"试点容错"空间,鼓励多元化的金融业态,助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更好地满足长尾群体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30个省市2011—2019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回归分析研究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与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证考察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通过对生态环境、经济高效发展、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四个方面的积极影响,综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金融科技增强了绿色金融在创新发展、高效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积极影响,但在绿色金融影响绿色发展的进程中,金融科技未能表现出预期的调节效果。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包括加强绿色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科技,以及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绿色金融领域的风险监管、控制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金融企业集团的出现对既存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产生了诸多新的法律问题.基于金融企业集团是原来金融企业的衍生与发展的产物,所以对与此相关的风险集中的监管法律制度的创新并不是对以前金融监管法律理念的摒弃,而是应采取兼收并蓄及发展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在传统制度的影响下,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许多障碍。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是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点。农村普惠金融应坚持公平、创新与责任的基本理念;应基于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沿革与监管价值之转变,重新定位金融监管价值;应从现实角度出发审视当下农村金融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偏离。同时,必须达到互动与耦合局面的目标,纠正偏离,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监管。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动荡、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建设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财务分析课程建设入手,基于财务分析对金融学应用领域的作用,探讨财务分析课程和金融专业建设的关系,明确了财务分析课程在金融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应予以提高,并提出了金融学专业建设中加强财务分析学理论、实践、课程建设的创新与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