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对突出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女子大学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女性人才培养规律等三大规律和系统性、适应性、超前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特色等六大原则,并对女子大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化初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男性女权先声"提出的"生利说"对现代化以及妇女解放的影响重大.一方面,他们将妇女视为不劳而获的"分利者",从而开启了唤醒二万万女子全面进入公共领域的女权启蒙进程;另一方面,"生利说"从根本上否定和屏蔽了女性在历史中,尤其是生产劳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将此虚构为国弱民贫的一大弊端.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和女子参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姿亚 《云梦学刊》2011,32(6):52-54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知识女性们第一次掀起了由女性自己领导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运动的高潮。而1911年至1913年创办的女性报刊.其主要特色便是鼓吹女子参政。其中,《神州女报》、《女子白话报》和《万国女子参政会旬报》成为鼓吹女子参政的最有力的三大女性刊物。作为舆论鼓吹工具,女性报刊无疑推动着现实生活中女子参政运动和参政思潮的向前发展,不过,因时代的局限性,女性报刊对于女子参政的宣传鼓动作用有效,但也有限。  相似文献   

4.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实现妇女解放和权利发展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并为之努力奋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女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道路,完善了妇女解放和权利发展的法律法规,并为中国妇女的权利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制度安排.新时代妇女解放与权利的充分实现需要进一步把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促进女性平等参与经济活动,加强对女性自主意识的培养,建构妇女解放和权利发展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意义的妇女解放运动 ,始于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形成高潮。这一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先驱批判妇女问题上的封建专制思想 ,倡导妇女解放的新观念 ,提倡并兴办女学 ,组织女子军参军参战 ,进而以政党和妇女社团为依托 ,谋求妇女参政 ,把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革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使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搭建中朝韩女性学者“跨学科、多层面”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学者分享女性研究的体会、经验和成果,推进女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延边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于2007年12月21日、22日在延边大学举办了抗日女英雄金贞淑女士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朝韩女性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题为“女性研究的演变与时代课题”。来自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和中国的60多位女性学者以及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会议围绕女性与历史、女性与领导能力、女性与保健三个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发言踊跃,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7.
王龙 《阴山学刊》2015,(1):68-73,103
受多种社会进步因素的影响,明代的女性阅读进入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时期。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对女性读书的重视;读者的成份从宦门闺秀下移到平民女子;阅读内容从女教书扩展到经史百家;涌现出一批好读嗜书,工诗能文的杰出女性;通过读书,不仅提高了女性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而且也促进了整个家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的底层女性形象是作家对世界文学的独特贡献。他打破传统的人物性格模式,从精神发展的过程表现了底层女性争取独立、自由的奋斗历程。他的妇女解放首先是人的解放,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真实反映。五四运动使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只有把个性意识汇于革命群体意识之中,妇女的解放运动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前是女性文学最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4,25(4):63-66
在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中,对自主人格的呼唤和描写最动人的最富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笔墨是体现在对女性形象的性格和命运的描写上,市民文学由于媚俗的商业目的,在很多篇什里张扬着封建的习俗的价值观念,但也有许多篇什在探索着妇女解放问题,塑造着具有自主人格的新的女性形象,探索着什么才算妇女解放的根本问题。张恨水、张欣、琼瑶、梁凤仪的小说各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 2 0世纪文学传统的一部分 ,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这种精神指向在女性文学的社会性主题、女性主题以及富于哲学意味的创作中有着鲜明体现 ,其思想内涵突出标示了对传统妇女文学的批判与超越。其间 ,女性意识对作品的内在意蕴产生了多样影响 ,那些因女性意识侧重点不同而形态各异的成功之作无不具有自身的价值。它们殊途而同归 ,表现了现代女性争取自身解放、实现“人”的价值的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12.
《大公报》的《妇女与家庭》副刊,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天津存在了5年,向人们展示了天津都市文化的某些面向,表现出“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编者和作者利用这一虚拟空间,塑造女性主体性形象,影响读者乃至更多都市人生活的特性。女性都市文化的出现是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常复杂,既有现代对传统的改变,也有传统与现代的抗争。天津女性都市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两种张力则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方面都市化程度较高,市民们的观念和行为更具开放性,容易接纳新事物;另一方面现象和符号背后的社会性别制度却仍然具有矛盾、商媾的实质。《妇女家庭》很好地呈现了20世纪20、30年代天津的女性都市文化。该副刊还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积极地加入到性别关系的构建中,在批判传统两性关系的同时,倡导建立新的性别关系和文化。这一切,不仅程度不同地反映了女性都市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而且也或多或少地表明男性的性别观念在影响女性以及受女性影响的多种情况下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本土前提——民族国家建构,其重要性亟待以更合乎逻辑的形态被阐释出来。通过对晚清中国女性解放运动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得以产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在"民族国家"危机转化而成的"性别"文化危机上,性别文化危机并未构成独立的问题意识,因此女性解放运动必然要与民族国家建构运动相交叉,并以此作为确立自身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也因此形成了主体角色追求上的"女国民"、形态设定上的"群体性"两大特点,构成了与发达国家女性主义不同的价值追求、资源利用与路径设计。中国女性主义的未来发展不能建立在对西方女性主义资源的简单横向移植上,而应该落实在对本土资源批判性的反省与汲取上。  相似文献   

14.
1943年开始全面施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简称“四三决定”),针对过于激进的“妇女主义”影响到乡村社会稳定发展这一问题,倾向于寻找一种实际的方式,以避免乡村矛盾,强调妇女参与生产和增强她们对于经济生产的贡献。新政策在消除农村社会不和谐音、强化人民团结的同时,传统农村父权制家庭结构下性别问题被遮蔽了。延安时期,“新女性”的代表丁玲因与当时的主流观念有所不同而饱受批评。而最终是以丁玲站在“党性和党的立场”作为收束,这固然是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但是,也使得当时隐约呈现的性别问题被搁置了。“延安道路”对性别问题的态度,可以追溯到五四后期左翼革命话语如何整合女性话语,也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依据的妇女解放理论有着密切关联。对此进行重新审视有助于以更为积极的方式把女性主义结合进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5.
萧红的小说文本表现了两性关系/性别意识与民族国家文化历史的双重主题.在民族国家文学之外,女性文本的多元特质在她的文本书写中进一步得到延续,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遗产开拓出富有符号性意义的女体空间和女性乡土想象书写.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萧红大量地书写了女体空间所可能载的各种符号形态,特别是有关跳大神的仪式化女体现象.萧红笔下女性所构成的女体符号空间,其根基建立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上.与乡土想象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萧红对女体的想象书写和乡土的文化空间建构是双线并行的,缺一不可.此种女体/乡土叙述突显出历史文化交织的符号空间,乡土的象征功能是女性作家藉以窥探女性内宇及社会文化系和人生命运不可或缺的书写策略.在萧红的<生死场>中,女体的符号化和乡土的女体化,让萧红笔下的农乡女性归属于此以富有女性意识的土地,也让乡土同样归属于这些生活其上的女性团体.此种乡土经验有别于传统父权/男性视下的乡土经验.  相似文献   

16.
清代女性弹词中女扮男装现象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扮男装是一个文学现象,更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产物。清代女性弹词里易装佳人的形象,映照了女作家们不同的写作心态,寄托了她们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复杂情绪。作为一种写作题材,女扮男装有着深远的文学叙事传统,同时又与具体时空范围内的社会文化、文学思潮、审美风尚等因素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叙事,从其一开始便“听将令”而盲从于男权话语的思想启蒙:它先是追求婚恋自由,接下来主张职业女性,再后来又倡导革命女性.新女性形象几乎完全是按照男权意志的主观想象,去随意调整自己必须去承担的社会角色,最终都只是以消泯自身性别的“解放”要求,去无条件地臣服于男权话语的政治诉求.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叙事,虽然反映了女性解放的心灵呐喊,同时也揭示了她们自觉皈依的思想矛盾,这种奇特现象无疑寓意着众多耐人寻味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女性的先锋性在晚清小说中以一种被扭曲的状态呈现,清末小说中指称的新女性,多数含有贬义,内含的评价是一种道德批判,并有着明显的男性视角特征.但这些"新女性"是近代最早争取个人自由和解放的女性.虽然她们的行动未必适当合度,但却用肉身冲击着陈腐的礼教,为女性走向个人解放做了最初的尝试.此后鸳蝴小说是以对"新女性"的否定,重拾旧女德,开始新一轮的言情.而五四文学又通过对鸳蝴小说的清算,去除了清末"新女性"的狭邪和颓废气息,重塑进步的知识女性的理想形象,重新为新女性正名,从而树立起更为成熟的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徐美洁 《兰州学刊》2011,(4):97-100
晚明被誉为思想史上的解放时期,众多的戏曲传奇作品,以表现女性挣脱束缚,追求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为主题。痴情而又勇敢,是该时期女性形象的主流,而屠隆作为同时代的著名曲家,其曲作《昙花记》中的女性形象却与主流创作大相径庭,她们主动放弃世俗社会中家庭、婚姻的幸福,追求宗教修持上的功德圆满。这缘于屠隆对女性真实境遇的冷静观察:自由与幸福并未为当时的女性敞开大门。于是,宗教的修持是他为女性设想的一个乌托邦避世之所,借由剧中人物予以表达。  相似文献   

20.
周艳丽 《殷都学刊》2008,29(4):106-110
“让女人回家”原本是经济学家为缓解劳动力过剩提出的一个观点,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特别是女大学生们,为何在人类社会日益走向文明、开放的今天,在妇女为自身的解放奋斗了近百年后,却又出现这种文明“倒退”的现象呢?究其因有三:一、传统性别意识仍然桎梏着人们的思想;二、相对于男性,女性的性格特点,更适宜于家庭;三、女性,正在双重压力的夹缝中背负重荷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