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农民家庭策略变化,基于家庭发展能力、家庭发展意愿两个维度分析研究,发现发展能力弱、村庄生活预期强且以发展目标围绕社会生活展开的农民家庭更多选择镇域城镇化路径。而农民家庭策略是不断变化的,镇域空间在农民家庭中的功能与定位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镇域城镇化的萎缩、内卷问题。但镇域城镇化及其空间发育建设对农民家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将农民家庭的个体选择与镇域空间塑造结合起来,一方面完善公共品统筹层级,构建与镇域空间相匹配的公共品供给与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盘活镇域空间的经济机会,重视农民返乡创业与地方小规模经济体的作用,确保农民镇域城镇化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2003年,上海在全国首先推出小城镇社会保险。这样,上海就有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四大社会保险体系。镇保在全市各郊区实施后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也遇到了诸如就业和镇保的衔接、参保人员退休金偏低等问题。为此,我们应采取措施对征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允许延长缴费年限。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农民与现代农民的形成本源为出发点,对两者的本质进行识别,发现两者拥有不同的就业选择集合,现代农民拥有多个选择机会构成的就业选择集合。在此视角和逻辑起点下,从选择机会、选择能力、选择条件三个维度出发,揭示现代农民形成中非农就业机会增加 劳动力择优转移下农村人口代际优化 农业的企业化和农民的选择性就业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和作用机制,从而展现出现代农民的演进规律和形成路径。扩展的就业选择集合意味着对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非农就业机会,形成现代农民生成的基本前提;农村优质劳动力率先的非农转移,导致农村人口生产的量质转型和代际优化,形成现代农民能力提升的内在路径;农业的企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民成长以及农与非农就业工资的收敛,形成现代农民生成的条件。据此,建议助推现代农民形成,政府应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以扩展其就业集合,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入以提高其选择能力,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农业的企业化经营以转变农民的农业择业条件。  相似文献   

4.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土地被不断征用,农民被迫离开其赖以生存的土地,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及其面临的困难和社会保障问题需因地制宜解决。选取沈阳市郊兴隆台镇三个行政村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农民失地基本情况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失地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如:农村土地对农民生活保障功能的弱化;失地后农民就业面临严重危机;收入减少,消费增加,失地农民逐步转化为城市贫民;失地补偿制度欠佳和补偿款利用不合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针对研究区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及制度的改革,农民已拥有多种农地配置与经营模式选择。农地的再配置不仅是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农业经营效率的提升。通过对江苏省农民的调查,在对不同农地配置模式特点及农民决策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农民对不同农地配置模式的选择意愿,并检验了外部就业能力、风险态度等相关因素对农民农地配置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对农地配置存在多样化的需求,选择出租、代耕、入股以及自营的样本分别为42.68%、9.66%、23.21%和24.45%。非农就业能力强的农民更倾向选择出租以及入股,而农民的风险态度影响了其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产业经营的意愿。此外,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再配置意愿,结果表明,约五分之一的农民已存在自愿有偿退出承包经营权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农民就业企业化选择的背景及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就业已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民能否充分就业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中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提出了劳动密集型的各类企业是当代中国农民就业的最佳路径选择,并对这一选择的背景和类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民就业已成为 2 1世纪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关系到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民能否充分就业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加入WT0后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巨大冲击更增加了农民就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提出了 3项措施 ,即农民就业企业化、农民就业城市化、农民就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农民就业已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民能否充分就业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加入WT0后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巨大冲击更增加了农民就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3项措施,即农民就业企业化、农民就业城市化、农民就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农民外出就业是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学界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前提下 ,对农民外出就业动因作出分析 ,认为是农民理性选择和感性选择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可分析非农就业、基本医疗保险以及两者交互项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从事非农工作、就业于离乡的大城市能促进农地流转,而且非农就业时间越长、非农就业工资越高对农地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程度越强,越能增强农民的流转意愿。农民选择参加不同类型的基本医疗保险会对农地流转产生不同影响:参加新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新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农民会倾向于流转农地,但影响不显著;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会在新农合"枷锁效应"的作用下"锁定"在农村生产活动中,从而显著地抑制其流转农地。非农就业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交互项表明,非农就业会有效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民的"枷锁效应",而且随着非农就业收入增加,农民向省外大城市转移,使非农就业压力缓解的作用就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