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宗教思想贯穿约翰·厄普代克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但他本人和作品中的宗教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美国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分析厄普代克各阶段的作品,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样的层次:巴特的唯信论--信仰和自我存在的关系--传统宗教的衰落,怀疑上帝的自我中心论--宗教世俗化--精神荒原中的美国人对信仰的探索与反思,逐步走上精神复归之路.  相似文献   

2.
约翰·厄普代克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基督神学是他在小说中频频涉及的主题。小说《兔子,跑吧》是作家的宗教思想的集中体现之作。在这部小说中,厄普代克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强调坚持对超验的上帝的绝对信仰才是出路。文学与心灵、宗教探索相结合,使厄普代克的作品成为一面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信仰复归"浪潮中,约翰·厄普代克创造出小人物"兔子"。"兔子"的追寻信仰代表了作者本人对于信仰问题的探索。作者通过展示"兔子"在信仰追寻中的宗教观念变迁,深刻地说明了宗教信仰已无法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精神指引;"信仰复归"已不能成为解决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电影《慧血》是美国一部充满了悲情色彩的喜剧片。影片叙述了主人公黑兹尔·莫茨在精神信仰和救赎道路上的曲折及最后自我暴力救赎的故事,反映了主人公的基督教原罪意识及精神创伤是他执着追求精神信仰的源动力。黑兹尔·莫茨的精神求索历程及大量宗教意象揭示了作品的救赎主题,触动了没有感知精神迷茫的现当代民众,起到涤荡思想、净化心灵的作用,是一则现代先知寓言。  相似文献   

5.
争议性让厄普代克的小说一直成为人们批判的焦点,他的作品激起人们的愤怒、迷惘的同时,也受到表扬甚至过分恭维。对厄普代克作品的评价多数都是与其作品主题、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意图几乎不相关的假想。厄普代克信仰基督教,但不同于多数人理解的基督教信仰,尤其那些将基督教同绝对道德联系起来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牟钟鉴一、宗教与民族的区别与联系(一)、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却又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宗教以超世的信仰为核心,属于精神文化的领域;它也有社会物质形态,如教会组织和活动场所,但它们从属于思想信仰,以信仰为联系的纽带,因...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壮丽的长篇小说”,而其中的“宗教大法官”一章涵盖了作家最主要的创作思想和宗教意识,是他所有作品的内涵升华。因此,弄清“宗教大法官”的象征意义所在,就成为解读作家本人宗教思想矛盾的捷径。通过分析主人公伊万的精神信仰或许能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封笔之作中留给我们的问题与答案。  相似文献   

8.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一名妇女主义、环保主义和精神主义的倡导者。其作品以研究黑人妇女的宗教观和宗教经历为基础,并以"精神的幸存"为主题,但与基督教信仰准则迥然有别。小说《紫颜色》体现出沃克的精神世界是对美国基督教文化的批判和超越,是对非洲传统宗教文化的继承和回归。她的作为"祈祷辞"作品的精神意义不仅在于祈求一个和谐大同的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中的宗教,种族和性别压迫,让世界更加美好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约翰·厄普代克对《兔子,跑吧》中主要人物关系的处理,以及某些人物、场景体现的宗教寓意,都与圣经原型趋于一致。因此,以圣经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对小说进行原型式解码和研究,可以准确把握作品主题。对小说中圣经原型的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信仰危机和精神困惑,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与矫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贫民院集市》是厄普代克创作生涯中的第一部小说,虽然写作技巧上不如以后的作品成熟,但它却奠定了厄普代克以后的宗教创作主题。本文从分析《贫民院集市》里两个层面的矛盾入手,揭示这些矛盾实际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和世俗主义及物质主义的对立冲突。身为基督徒的厄普代克在目睹宗教所处的发展困境时,不可抑制地发出了悲叹。  相似文献   

11.
摘要晚清时期,列强利用炮舰干涉教案的政策分为四个阶段,变幻莫测.法、英、美、德是利用炮舰干涉教案的四个主要国家,它们的政策也有差异.列强利用炮舰干涉教案的政策对中外双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2.
美国慈善事业是全球慈善事业的楷模和领头军,我们对美国慈善事业的关注大多集中于慈善家、慈善捐款等物质因素,而对其慈善意识的关注相对较少。美国人的慈善意识源于基督教的慈善观念,历经了边疆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对极端个人主义的修正,平等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补充,经过卡耐基等人的理论总结,通过美国新政的实践,逐渐地得到了完善。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给我们许多启示,对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不无借鉴意义:应该吸收基督教的有益成分,对极端个人主义进行调节,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13.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民主的实现,既离不开身份平等和人民主权这样的制度保障,更离不开在乡镇自治精神和基督教精神熏陶下的民情等深层根基。  相似文献   

14.
进化论在美国150年——兼谈宗教与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进化论的思想对当时支配西方的基督教世界观产生了严重的挑战。美国是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在过去的150年间美国基督徒对进化论的看法非常多元,既有接受者,也有反对者。反对进化论的并非反科学的进化论,而是反作为世界观的进化论。时至今日,进化论仍没有被美国人普遍接受,进化论与基督教仍处于一种微妙的紧张中。在美国,围绕着进化论的冲突,并非科学与宗教之间本质上的冲突,而是不同利益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之地,基督教在新疆的传播主要开始于近代。对于基督教在新疆的传播、发展状况,很多学者都做过专门的研究。主要从基督教传入新疆的时间、传教士在新疆的活动、目前基督教在新疆的分布以及传播等三个方面对以往学者的研究加以梳理,以期对未来的新疆基督教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社会道德为出发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早期基督教迅速发展的原因。作者认为,基督教能够在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填补了罗马帝国的“道德真空”,给予人民群众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早期基督教发展最大的动力就是“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17.
境遇伦理学是美国基督教内部20世纪60年代起出现的新道德改革运动的产物。与拉姆色(P.Ramsey)为代表的保守派的论争中,革新派中的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最为激进,影响最大。弗莱彻赞赏道德相对主义,甚至把自己的伦理学说称为以实用主义为战略,相对主义为战术,以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实证主义和人格主义等4条实用原理为行动方针,以“爱”为至高原则的道德观。然而事实上,笔者认为:弗莱彻的境遇是相对的,而爱则是道德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欧美基督教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化,是西方基督教在上海的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上海现象”之一。它历史地具有上海社会、城市文化的区域特征,构成了“海派基督教”的社会性内涵。所以,欧美基督教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化问题,既指基督教的中国化意义,亦可与当今基督教学界关心的处境化问题应对。  相似文献   

19.
比较研究儒家与基督教两大思想体系对于人神关系的界定。分析后发现,儒家和基督教的起源都关涉于对神的理解和对神的虔敬:儒家认识到神的不可僭越性后,从言说"人神相通"转到对"心性"的理解;而基督教通过耶稣,向世人敞开了"人神相通"的大门。还发现,这两大思想体系转换的共同方式是"人之判断权的上交":前者导致了"不语怪力乱神",而后者转向了信仰。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在近代河南的传播较为滞后,但发展迅速,教民群体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行医、赈灾、办学是基督教在河南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基督教附属事业的主要表现载体。其在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促进了河南社会的近代转型,风气渐开的河南社会亦为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