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绿色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人生活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生态人的基本途径.绿色生活方式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而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意志,是生活主体的自我意识向着自然生态的辩证复归.它要扬弃主客二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思维,弥合传统农业社会生活的无主体的自然性和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反自然的主体性.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主体精神,应当以生态环境责任为培育核心,以人的需要为内生动力,以环境公正为落实尺度.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是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持续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双碳”目标通过突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节能减碳内涵,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促使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协同减碳,促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球潮流的机理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双碳”目标通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促进消费结构低碳发展、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等路径,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要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协同转变机制等保障机制,确保“双碳”目标赋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路径顺利推进,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绿色发展是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中国更好发展的希望。要推进中国的绿色转型发展,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正因为中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特别是绿色发展教育缺位,才导致中国的城乡发展、产业发展、社区发展都与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有比较大的现实差距。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在中国已经被提升为绿色转型发展理念,但要由理念上升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并进一步转化为全社会绿色发展的自发行动,有赖于全民生态文明认知的提高、绿色发展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全民教育。只有每一个中国公民、每一个企业、每一级政府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理解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绿色发展主张,从而在全社会产生深刻的绿色发展自觉意识,方可形成全社会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的自发行动,也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绿色生产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生产方式领域的根本体现,对于扬弃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对绿色生产方式的研究需要跳出原有研究的全视域分析观,实现关注生产方式研究的主体转变,从而在批判全视域分析观“见分不见合、见物不见人”的基础上,探索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内在理路。绿色生产方式在价值旨归上需要打破资本逻辑对生产方式的束缚,回归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中人的本质维度,彰显实现生态共同富裕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5.
“绿色经典文献”以其对地球生命系统与生存环境复杂关系的深刻领悟,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生存家园毁损和生存危机忧患意识的深层挖掘,对现代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生产方式的深度反思而成为生态文明思想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传播和构建生态文明先进理念,特别是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方面具有独特的精神资源价值。探究绿色思想资源发展轨迹与历程,审视其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评介其研究成果与不足,旨在为后续系统研究提供基础与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耦合的内在机制就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必由途经和必要手段。因此,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态城市的构建成为必然。循环经济以"绿色"为基本特质的先进理念,包括绿色系统理念、绿色生产理念、绿色技术理念、绿色消费理念及绿色价值理念。生态城市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完美模式,其构建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循环经济的绿色设计理念为指导,以循环经济的绿色生产理念作保障,以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理念作支撑,以循环经济的绿色消费理念作动力,以循环经济的绿色核算理念作推力。  相似文献   

7.
实行生态主义,发展绿色生活方式,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顺应时代趋势、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少数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充分依靠制度规范,对西南少数民族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和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湖南生活水平提高 ,消费能力增强 ,绿色消费成为时尚 ,湖南企业为满足绿色需要 ,提高企业竞争力 ,须树立绿色营销理念 ,政府当行使监督和引导职责 ,规范和发展绿色市场  相似文献   

9.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对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促进绿色消费,应当积极运用法制的力量。对绿色消费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有关绿色消费的法律规定,提出完善绿色消费法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方面与全过程,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之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确保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前,可采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措施来开展这一工作。其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确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生产技术工艺,实现经济发展基本目标的"三个转变",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节能减排与资源再生作为突破口,将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来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落脚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节能经济、低碳经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绿色消费的支持,要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是一种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以简朴、低碳、公正为特征,是一种更高级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以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代替物质主义的价值,以适度消费取代过度消费,以多样性取代单一性,以崇尚社会价值和精神需求取代崇尚物质享受。这种生活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未来新生活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绿色湖南本质上是生态文明的区域表现形式,代表着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和价值取向.绿色湖南的实现具有对科学技术的高依赖性和选择性,因而建设“绿色湖南”首先要实现科技创新的路径转换与价值转型,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化科技创新是对传统科技创新所造成的生态价值困境的理性回应,推进两型化科技创新需要从思想观念、政策环境、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培育与建构  相似文献   

12.
绿色湖南本质上是生态文明的区域表现形式,代表着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和价值取向.绿色湖南的实现具有对科学技术的高依赖性和选择性,因而建设“绿色湖南”首先要实现科技创新的路径转换与价值转型,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化科技创新是对传统科技创新所造成的生态价值困境的理性回应,推进两型化科技创新需要从思想观念、政策环境、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培育与建构.  相似文献   

13.
绿色转型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发展模式造成的经济与生态的彼此分割,民族地区绿色转型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问题。民族地区绿色转型的重点应放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上,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和推进绿色消费;难点是缺乏技术支撑、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绿色发展的理念滞后;其转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绿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民族地区绿色转型应遵循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循序渐进的原则,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发挥好宏观政策的导向功能和政策体系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新能源汽车消费为研究案例,采用问卷实验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讨论经济成本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对我国城市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表明,经济成本因素与技术因素并不能显著影响我国城市居民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而社会文化层面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则会显著提升居民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社会经济地位显著地调节了经济成本因素与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的关系。以上分析对理解我国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乃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政策启发意涵。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与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决定了研究消费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拉动、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受型消费的转变。建设和谐的消费文化,即建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承接,以实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健康、适度、公平、可持续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循环农业助推绿色发展——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而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通过对湖南省五大不同区域的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及当地行政部门的调研,可以得出:生态循环农业助推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马克思的经济循环理论其实质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双生”循环系统,它实现了社会生产内部与社会生活外部系统的循环链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绿色消费是21世纪提倡的一种新的消费理念。通过阐述绿色消费的内涵以及绿色消费与环境标志和清洁生产的关系,旨在加深人们的绿色消费理念,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绿色消费方式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它的形成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张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价值观,建立合理的财富分配秩序,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并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来促进绿色消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绿色生活”是指从本身做起,带动家庭,推动社会,改变以往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重新创造一种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和行动,是道德高尚、行为文明的体现。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信息,它引导着企业界去发展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绿色生活是新世纪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基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自然对人的主体作用和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及主客体统一,反对无限制攫取自然资源的资本主义形式的人类中心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劳动天性的压迫,揭示了资本逻辑使自然全面资本化、异化的事实,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生存状况的同情,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并对“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形态进行了合理预设。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自然先在理论”;通过促进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相统一,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辩证统一理论”;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物质变换理论”;通过创新绿色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劳动中介理论”;通过倡导低碳、绿色的新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价值矛盾理论”;从价值角度出发,通过彰显绿色发展的人民价值旨归,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人民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