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绩效预算,就是指通过责任机制和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各部门上年切块经费使用后所取得的成效,合理安排本年度的预算经费,目的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高等学校的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中预测和控制资金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经费较为紧缺和财务预算软化的实际情况,着重阐述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实行绩效预算的重要性、基本做法,以及在组织实施绩效预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预算编制必须适应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的要求,本文从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不同要求及高校实行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的角出发,探讨了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实行以责任单位为主体,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以责、权、利相统一为依据,实行绩效预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美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能否顺利实施和发展。从预算管理的机构设置、编制程序、优先领域、编制方法、预算调整和预算效果等6个方面对中美高等学校的做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通过借鉴美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经验,提高中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水平的几点启示:健全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增加高等学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透明度;强化高等学校预算控制的严肃性;增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预算绩效评价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但在实践层面还是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随着预算制度改革对预算公共价值本质属性的回归,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PV-GPG)为"预算绩效"向"绩效预算"的跨越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梳理国内外绩效预算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预算绩效评价的发展脉络及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探索动态和成果,从预算绩效评价焦点变迁过程中发现,绩效管理过程中价值认知狭隘及公共价值实现路径的模糊是多年来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与预算分离的根本原因。以公共价值作为预算绩效评价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依据,从确定预算绩效价值标准、再造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等方面,探讨预算绩效改革深入推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设高效透明政府的重要途径。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通过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对了解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现状,明晰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03-2018年CSSCI来源期刊上刊发的543篇相关论文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对数据深入挖掘发现: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热点主要围绕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以及绩效审计四大主题展开,在演化路径上经历了预算绩效评价和全过程预算管理两个阶段,未来的研究倾向于预算绩效管理理论、预算绩效评价通用指标体系建设、预算绩效信息使用以及预算民主参与等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6.
论绩效预算在我国实施的现实阻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绩效预算为依托的政府支出管理改革。绩效预算以产出为导向,有助于政府控制财政支出总量,实现支出配置的效率和公平。然而,在对绩效预算制度进行本土化分析时,并不能得出该制度完全适应我国预算管理实践的结论。在我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实施绩效预算,面临着许多现实阻碍,如绩效预算缺乏制度保障、行政管理水平较低、财政支出缺乏公开透明性等问题。这决定了我们在引入绩效预算制度中必须走一条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数据,研究预算参与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以及团队凝聚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预算参与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凝聚力的士气感维度对提升企业绩效有正面促进作用,并在预算参与和企业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绩效预算是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对预算资金使用和效益实施全程管理的一种预算体制,它不仅是预算编制方法的一种创新,也是预算管理的一次理念变革。运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探究高校绩效预算的理论来源,从而在学理上说明高校绩效预算的必要性,进而在实践的层面分析高校绩效预算的可行性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最后从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指标体系、创新方法技术等四个方面提出实施高校绩效预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下,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碎片化"的现状与新时代改革发展"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理论、比较和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了政府绩效管理对象、主体、过程、权责和信息等诸要素在结构上的内在逻辑关联,建构了基于预算绩效的政府战略性绩效管理新形态,这种形态实现了办事、花钱、用人绩效的协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战略选择是扭住预算绩效管理这一"牛鼻子",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政策绩效、预算绩效和人事绩效的协同,迈向基于预算绩效的政府战略性绩效管理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如何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归纳,探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改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实行部门预算存在着预算编制的时间紧、任务重,预算编制基本依据难以合理确定,预算科目和定额不能完全满足高校需要等问题。应提前编制高校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积极推行零基预算,并逐步建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新体系,更好地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新疆高校为例,对高校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者相关工作年限以及预算参与程度影响预算松弛的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预算编制者从事相关工作时间越长其预算松弛程度越高,预算参与程度越高预算松弛程度越高,在预算编制者的工作经验和预算参与程度的共同作用下,预算编制者相关工作时间越长、预算参与程度越高预算松弛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3.
自1984年澳大利亚推行妇女预算行动项目.引入性别预算行动以来,性别预算在世界范围内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与演化,已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中不同程度地实施,德国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开展性别预算诸多国家中的佼佼者.德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结合本国国情.在柏林、慕尼黑等地对性别预算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与尝试,并将其落实到法律政策制度、国家机构和工作管理机制以及社会性别分析体系等层面。相形之下,我国的性别预算起步较晚。其制度模式与分析体系仍有待完善.德国的经验对我国性别预算的自主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绩效考核是教师岗位聘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人才强校和高教强省"战略的实现。本文立足首轮高校岗位聘任工作,分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改革前绩效考核工作的实际和高校实行首轮岗位聘任的效果,为建立健全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高校岗位聘任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部门预算改革与高校部门预算编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门预算是公共预算编制的主要形式 ,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编制方法 ,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已在全国推行。高等学校的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改革中的制度完善、计划组织、推进策略等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社团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行使公民结社权的表现形式,对其管理属于公法范畴.高校学生社团内部法律关系比较混乱,代表性不强;其外部法律关系严谨,管理规定合法性让人质疑.高校学生社团具有促进大学自治、维护学生权益等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五条基本原则和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高校的一种核心的资源,能够为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教育产业化策略的实践和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逐步推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亟需解决的现实挑战。高校应全面、科学地分析人力资源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才能变挑战为动力,取得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动权,推进高校在激烈竞争中攫取并保持优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共预算改革:在实践中追求预算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预算史上五次重大的预算改革 ,即线性预算、绩效预算、项目预算、零基预算和新绩效预算的研究显示 ,美国公共预算系统经历了从投入控制到产出控制 ,再到预算结果评定的变化过程 ,但是无论预算测量的重心如何变化 ,美国预算改革的演进始终围绕着预算的三个功能———控制、管理和计划而转换。螺旋式演进反映了美国预算改革实践的基本特点。这个螺旋式演进过程反映了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预算理论的竞争过程。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共青团工作及其评价存在复杂性,体现在: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导致高校共青团工作及其评价的复杂性;高校共青团系统具备超循环特性;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主体存在多元性与不平衡性;共青团工作成效存在不确定性.必须探索建立更关注基层、更关注过程、方式更灵活、评价主体更多元、评价标准更开放的评价方式,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