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萨缪尔森“政府失灵”理论的内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萨缪尔森“政府失灵”理论的内涵与启示乔万敏冯继康在我国理论界,“市场失灵”的存在已为人们所熟知,对于“市场失灵”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亦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剖析;这也正是政府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与基本动因。而对于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纠...  相似文献   

2.
实现政府干预经济行为法治化是我国权力经济向法治经济转变的关键所在。政府干预经济行为法治化主要包括干预权力、程序及责任的法治化。推进政府干预行为法治化对于规范权力行使、提高干预绩效和保护市场主体权利意义甚大。当前,我国政府干预行为存在权力界限不清、权力滥用与腐败等突出问题。推进政府干预经济行为法治化是破解上述问题的重要路径。为此,我国应采取合理划定干预行为法律界限、严格干预经济行为程序规制、健全干预经济行为立法、落实干预经济行为法律责任及构建干预经济行为绩效评价法律制度等针对性措施,推进政府干预经济行为法治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西方经济自由主义的诸人物中,被封为“彻底的”、“集大成者”尚属米瑟斯和哈耶克,尤其是米瑟斯又被称为“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者。他们在同国家干预主义近一个世纪的思想交锋中始终认为私有制和自由市场机制是最好的和最完美的,政府无须更多地干预经济。因此,他们所有的理论都围绕着歌颂私有制和市场机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作论证。但正象米瑟斯本人所表明的:“自由主义并不是无政府主义”。因此,他们也用大量的理论论证政府的行为和职能。这些探讨对于今天政府职能的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盛军锋在《改革》2005年第11期撰写的“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中国金融生态状况”一文中认为:评估中国金融生态最根本的问题是探讨金融生态的生成机理,寻找不良金融生态的根源。(地方)政府干预是造成中国金融生态不良表现的根源,(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的不合理干预,造成金融机构和企业信用残缺、行为扭曲;粗放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宏观经济波动,损害了金融运行环境,不利于金融生态“自组织”能力的发良,金融生态的改善,归根结底是要界定(地方)政府干预界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市场、非市场缺陷问题研究王宏远陈邦北长期以来,人们只看到“市场的失败”,即市场调节经济的盲目性、滞后性、破坏性等,并籍以强调政府的干预。但是,政府干预本身有多大成效,其收益成本关系如何,却被关注的很少。如何正确的看待市场与政府(非市场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将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种房”视为一种集合行为,运用过程-事件分析法,分析了政府干预与信息传播两种社会控制因素在“种房”行为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政府不干预和信息碎片化条件下,乡村精英的示范效应和意见领袖效应促进了“种房”行为的发酵。在政府弱干预和信息变异式传播条件下,政府行政干预中的规范变通行为,强化了村民对“种房”收益和风险的认知偏差;信息的变异式扩散强化了“种房”收益预期,遮蔽了“种房”风险信息,从而使“种房”行为愈演愈烈。在政府强干预与信息还原条件下,“种房”的成本大于收益,“种房”行为停止。政府干预的迟滞性和信息不对称是“种房”这类集合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农民“种房”行为的治理应着眼于强化用地规划的前瞻性、健全“种房”应急处置机制和强化“种房”治理规范的刚性。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经济干预权本质是权力实现的效益目标,要科学规范地配置政府权力,研究地方政府经济干预权限异化的表现,确定政府经济干预权限的合理界限、手段和范围确定原则,构建和完善地方财政体制,建立政府经济干预行为的制衡机制、社会整体利益参与机制、引入经济公益诉讼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雍正朝大力开辟黔东南苗疆之后,清王朝对该地实施了全面的开发与经营,推行礼治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全面干预婚姻生活成为礼治的重要内容。人们不仅开始以“六礼”的程序来实现婚姻的缔结,且在初婚与再婚里,已逐渐形成了“文字凭据”的观念,“庚贴为凭”的婚姻程序为人们所接受,一般性婚书开始流行。而“嫁卖生妻”、休妻与退婚,是人们娴熟利用儒家的“礼”来强化男性在婚姻中的主导权的表现。地方政府在基层社会的代理人,积极地参与人们婚姻的缔结与变动,这种婚姻监督与监管权从亲属向政府地方代理人的转换,无疑是一重要的新转向,表明国家权力通过干预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婚姻生活而全面进入苗疆基层社会。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首次干预始于进步时代。进步运动为政府干预经济做了舆论准备 ,奠定了群众基础 ;垄断资产阶级抛出的“新国家主义”和“新自由”理论又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思想基础。政府干预经济旨在对垄断组织实施“公共控制” ,反对“坏托拉斯” ,调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进步时代政府对经济的首次干预 ,标志美国经济体制开始逐渐从自由放任向政府调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理性人假设理论,从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主要理性人的角度,阐述政府理性行为,分析其操作规范,并提出促使我国政府行为理性化的思路。一、理性人假设理论理性人是西方经济学所作的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基本假定。在西方经济史上,亚当·斯密《AdamSmith)是最早作理性人假设的人,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来源》一书中,理性人特指资本家,不包括其他经济参与者。斯密认为理性人是完全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利益最大化,经济运行由“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完全竞争的价格机制来解决,政府不干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政府经济行为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经济学革命”和“市场失灵”两个角度对政府经济行为产生的必要性作了分析,并对政府介入现代经济活动进行了合理的角色定位,提出了行使政府经济行为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增加经济报道的“嚼头”,使经济报道更加吸引读者,从而扩大报纸的影叼面,许多报人都在探索之中。本文试作如下探讨,以求教于同仁。要善于干预经济生活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地市报经济报道的内容相对狭窄,因此,一些“四季歌”式的报道仍然唱主旋律,使经济报道缺少生机和活力。出路何在?笔者认为首先要干预经济生活。即报纸必须反映经济领域内营销和消拜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消拜观念,引导人们正确从事经济活动、合理消红.当然,还要反映和抨击经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派”和“物价派”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以及分析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通货膨胀成因,得出结论:通货膨胀必然归结于货币供应量过多。并进而分析企业、政府和银行三者的经济行为,指出货币供应的唯一闸口是银行,尤其是中央银行。银行之所以没能控制住货币供应量,根源在于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没理顺。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这有赖于理顺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西方,某些自山主义经济学家把市场理想化,强调市场中“经济人”行为的私人意义和社会意义,并否认政府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的必要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一些人误以为市场经济的运用中不需要政府干预,以为政府干预经济则会走上旧体制的老路上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必须得以纠正。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迄今  相似文献   

15.
社区参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政府干预行为不当又造成“政府失灵”,严重影响社区参与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政府不当行为的种种考察,指出与社区争利、调解矛盾不力、偏袒开发商、以权谋私是目前造成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并对其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与市场化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制度范畴的市场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资源”,因而它在达到人们的目标时也可能出现稀缺或不足。本文着重探讨政府行为与市场化供给的关系,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影响市场化供给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政府推进市场化的意愿和能力,政府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全面地过渡到国家垄断。西方各国政府奉行充分就业、需求管理等干预主义政策,全面深入地介入社会经济。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时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的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将政府的宏观调节与收入的“公平分配”相结合,实施了对部分工业部门的国有化和较全面的“福利国家”制度,以及有限的国民经济计划。这次改革不仅奠定了战后英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亦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国际影响。然而,此次“民主社会主义试验”不仅没能解决战后英国社会经济中的主要问题,甚至更成为60年代末“英国病”激化的重要根源。因此,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尤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8.
夏敏 《金陵瞭望》2006,(3):29-30
在政府行为日益法制化、规范化且建立服务型政府理念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的今天,将商业领域的“品牌”概念引入政府机关行为.可以借用品牌战略管理理论。并针对政府行为特征,从组织本身的完善出发.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追求一种良性互动效应。南京市围家税务局成功创建“办税e站”服务品牌的实践充分证明。  相似文献   

19.
区分了三种不同性质的市场失灵,明确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合理范围。但政府干预也不是万能的,政府在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弥补和匡正“市场失灵”的同时,也会出现“政府失灵”。进而分析了政府失灵的原因,提出矫正政府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盛军锋在《改革》2005年第11期撰写的“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中国金融生态状况”一文中认为:评估中国金融生态最根本的问题是探讨金融生态的生成机理,寻找不良金融生态的根源。(地方)政府干预是造成中国金融生态不良表现的根源,(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的不合理干预,造成金融机构和企业信用残缺、行为扭曲;粗放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宏观经济波动,损害了金融运行环境,不利于金融生态“自组织”能力的发良,金融生态的改善,归根结底是要界定(地方)政府干预界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金融生态是借用生态系统概念来描述金融环境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