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代成化年间,河南地区新增设了淅川、宝丰、商城、桐柏、伊阳(今汝阳)、南召六县。这六县建置的具体年代,史志诸书记载纷歧,今略作考述。 淅川县淅川是楚析城地,汉初置析县。北魏时,因境内有淅水,改西淅阳县为淅川县。北周,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代是陕西商路建设发展较快的历史时期。陕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中西部贸易通商联系的加强,使陕西形成以武关为正道,以潼关为孔道,以大庆关为隙道的商路网络新格局,并开始从以会城西安为中心的官路系统中独立出来,由此而促成了陕西明清以泾阳、三原为中心,以龙驹寨、凤翔、汉中为座标的市场网络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在宜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于崇宁二年(1103年)接到除名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县)的谪命,于是年十二月十九日夜启程前往宜州,次年三月十四日达湖南永州时,将家眷留在女婿李彦明知县家里,约于四月初八、九南下全州,经桂林而后到宜州。清代谢启昆《粵西诗载》卷二十二录有黄庭坚《镡江即事》诗一首。浔江在藤县境内一段称镡江。据此,则黄庭坚去宜州是水路:全州——湘江——漓江——桂江,至梧州溯浔江而上黔江、柳  相似文献   

4.
庞籍(988—1063),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进士及第后,为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岡)司理参军,因黄州知州夏竦推荐,调到开封府任兵曹参军,迁官大理寺丞,知襄邑县(治所在今河南睢县)。后擢为群牧司判官。再出知秀州(治所在今上海嘉兴县),召为殿中侍御史,徒福建转运使。景祐三年(1036)改刑郎员外郎,判大理寺,进天章阁待制。西夏元吴反宋自立,庞籍为陕西体量安抚使,负责西北防务。由于他“持法深峭,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狄青当时在他手下为将。庞籍在抗御西夏的战斗中有功,而升为枢密副使,后改参知政事,拜工部侍  相似文献   

5.
西夏语同藏语词汇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1038——1227)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建立的封建地方王朝,在其立国近200年间,与宋辽、宋金鼎立,对全国的政治、经济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西夏史是中华民族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极盛时,占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以及内蒙古、青海的部分地区,在西北民族关系史和地方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自公元前八九七年大骆、非子和本族人民由赵城(今山西洪洞北旧赵城镇南)出发,渡黄河,经今陕西韩城、合阳、富平、三原、咸阳、武功、宝鸡,越陇山进入西犬丘后,至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设邽县,这二百○九年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在今天水地区。即是文公、宪公、武公时期,虽统治中心东移至今陕西宝鸡县与扶风之间,但宗庙之地的西犬丘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秦的地域,对秦怎样在西方崛起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鄂西地区,宋代主要属施州建置。当时,施州隶夔州路,下辖清江(今恩施,有歌罗、永宁、细沙、宁边、尖木、夷平六寨)、建始二县和广积监。在施州南,有羁縻州高州、顺州、保顺州、富州等。此外,今巴东县隶荆湖北路归州;今来凤县与咸丰县之一隅,隶荆湖北路辰州管辖。宋代鄂西民族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盆地的西部,北倚岐山,南临渭水,东西横跨今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诸县之境。从远古时候起,这里就是人类生息聚居的美好地方。《诗经·大雅·绵》描写说:“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具体地展现了一幅平畴沃野、丰草肥美而富丽诱人的自然风光。自周人定居于此以后,周原便成了周人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周族最早活动在陕、甘泾渭流域。据《史记·周本纪》载,周始祖名弃,生于虞夏之际,因善于播时百谷,被举为农师,封于有邰(今陕西武功),号曰后稷,别姓姬氏。传至不(穴出),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穴出)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至公刘之世,周人乃迁至泾水中游的豳地(今邠县旬邑之间),聚邑相地,发展农业,部落讯猛发展起来。约当公元前12  相似文献   

9.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2),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陕西回民首先拉开了西北回民反清起义的序幕,继而甘肃(包括今宁夏、青海在内)各地纷纷响应。很快就形成了宁灵平固间的马化龙、河狄间的马占鳌、河湟间的马归源兄弟和河西走廊的马文禄四大起义中心。诸路反清大军在全省燃起了燎原战火,他们攻城破堡、杀官劫府,致使“甘境之  相似文献   

10.
古代民族志     
雄踞西北的党项族党项是我国古代羌族中的一支,早期活动在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公元六世纪,西羌衰微,党项才初露头角。从公元585年党项大首领拓跋宁率领部到旭州(今甘肃临洮县境)归附隋朝开始,党项部落大批内附和内迁。到唐代后期,由于与汉族的经济、文化接触多了,生产力迅速发展,开始产生了阶级,这时党项进入了以家内奴隶制为特征的奴隶社会。唐朝末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占领宥州(今陕西靖边东),自称刺史。后又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辖夏、银、绥、宥四州,并晋爵夏国公,夏州的李(拓跋)氏地方割据政权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1.
<正> 窦宪(?—公元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初大司空窦融是其曾祖,母亲为东海恭王刘疆女沘阳公主,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窦宪妹窦贵人被册封为皇后.窦后的兄弟也被委以要职,“拜窦宪为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自此,窦宪“籍外戚之权,掌国家之柄”,纵行非法,开始了他巧取豪夺、贪婪残暴的生涯.  相似文献   

12.
川陕古道金牛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路线亦有不同,其方位也众说不一。自先秦至明清,金牛道的称谓经历了一个从无名称到石牛道,再到金牛道、石牛道并用而又有区别,最后金牛道、石牛道通用的过程。其方位早期指褒斜道,后来指自西县(今陕西勉县西)至成都的全段或其中之某一段。其路线大抵先秦至南北朝经白水关,唐宋时循嘉陵江,元明以后越五丁关。产生这种变化的基础是行政建置的设置、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开路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赡思是元代后期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他居官位并不算高,但敢于触及时弊,抨击贪官,体恤民情,平反冤狱,因此以“色目官吏的杰出者”而载入史册。他还是博学能文的学者,学识宏深,著述丰富,在当时的文坛上出类拔萃。 赡思,字得之,元真定路(今河北正定县)人。生于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其先世为“大食国人”。祖父鲁坤于十三世纪初因蒙古西征而从中亚东迁中国,初居丰州(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一带),元太宗时被任为真定、济南等路监榷课税使,遂定居真定。父亲斡直  相似文献   

14.
一、战前的形势公元九五一年,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建立后周王朝,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政权,与后周对抗。北汉统治范围共十州,即并州(今太原)、代州(今代县)、忻州(今忻县)、岚州(今岚县)、宪州(今楼烦)、汾州(今汾阳)、沁州(今沁源)、石州(今离石)、麟州(今陕西神木),相当于今山西中部及陕北一县。九五五年正月,郭威去世,周世宗柴荣即位,北汉皇帝刘钧率兵三万与契丹一万骑兵联合进攻潞州。(《契丹国志》卷五《穆宗纪》)三月,柴荣在高平大败北汉、契丹联军,随即兵临太原城下。五月,辽派挞烈增援北汉,在忻口大败周军,柴荣被迫退兵。  相似文献   

15.
李白成(公元一六○六——一六四五)是明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人。少年时给地主放过羊,做过工,还当过铁匠。二十一岁时被迫到驿站当马夫。由于生活困难,曾向姓艾的地主借债,地主讨债,逼得李自成家破人亡。李自成怒不可遏,杀了这个地主逃往外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古代文献材料所载与春秋时期齐桓公西征相关的西河、大夏、流沙、西吴(虞)等的地理位置及水陆交通路线重新进行考证的基础上,认为齐桓公西征最西仅达于今晋、陕两省交界处的陕西韩城县一带。其征伐的地点主要位于今晋南平陆县一带。依春秋时期的交通状况分析,其根本不可能进入今陕西北部地区,更不可能长途跋涉进入今新疆境内。  相似文献   

17.
近来在翻阅四川地区地震历史资料过程中.读到德阳县志的沿革,书中谈到德阳县的建置,是“高帝六年(公元前200)分蜀益州地置广汉郡领县十三,绵竹与焉.绵竹城在今德阳城北三十里”.“汉太初(公元前104—101)称苌阳”.据此知汉代建县而不称德阳,最早是称绵竹或苌阳.又说“永嘉(公元307—312)德阳一名旌阳,太康(公元280—289)初许逊为旌阳令,旌阳属汉川,真君飞升(许逊逝世)后诏改德阳,以真君之德及人也”.这说明了德阳的名称是西晋怀帝永嘉年间才改称谓德阳,是因为许逊为族阳令,有功德于旌阳人民,许逊死后,当地人民为纪念许逊便将旌阳改称德阳了.自后南朝齐、梁又复改为苌阳,梁天监  相似文献   

18.
起于陕西西安,经过陕西咸阳、淳化、旬邑、甘肃正宁、宁县或陕西新平、长武、甘肃宁县到蒲、茹两河交汇处的寺沟口,然后沿北石窟寺前茹河河道朔流西上,途经镇原彭阳、镇原县城、开边乡,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城阳乡、古城镇、青石嘴,过瓦亭关(即古萧关)北进45公里进入宁夏固原,然后折向沿清水河北上,直抵黄河入银川、内蒙,是历史上著名的萧关古道(也叫回中道),在从西汉到宋、明,甚至更长的历史时段内都曾经作为交通要道,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发挥过重大作用。其中,从甘肃镇原彭阳到宁夏彭阳、朝那、青石嘴路段约65公里,即茹河沿线一段(茹河古道),是这条古代交通线中连接西北农耕与游牧文明的关键地段,也是古代中原王朝连接西北边疆的重要交通线。  相似文献   

19.
陕西军城分布治城之外的特点,是明朝效法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以图隔绝陕西北面的蒙古与南面番部的联系。而军城保护治城与治城往军城输送粮秣的互动关系,则是为解决边疆军马所需粮秣之多与这里所产之少的矛盾。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降水量,由陕西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地带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论李益     
李益是中唐较有影响的诗人 ,其边塞诗承盛唐余绪而自成风格 ,为中唐最有成就者 ;其七绝与盛唐王昌龄、李白相比肩 ,有中唐七绝第一人之称。一、“文章李益”———生平及其它李益 ,字君虞 ,陇西姑臧 (今甘肃武威 )人。生于玄宗天宝七年 (748年 ) ,卒于文宗太和初年 (82 7年 )先后 ,是肃宗朝宰相李揆族子。代宗大历四年 (76 9年 )进士。初授郑县尉 (今陕西华县 ) ,后迁主薄 ,此后久不升迁 ,郁郁去职 ,浪迹燕赵河间 (今北京河北一带 )。先后于朔方 (今宁夏灵武 )、分宁 (今陕西彬县 )、幽州 (今北京西南 )军中幕僚 ,居边塞近二十年。宪宗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