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西方各国由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的特征与动因,探索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并结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对中国目前分业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混业经营将是中国金融业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以后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会不断加强。面临着国外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在我国金融业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伐 ,将混业经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选择合理的混业经营模式 ,来完成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比较,结合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探讨入世后我国金融业适应金融开放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金融业的国际接轨。在经营体制方面,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是适合中国实施混业经营的最佳模式。中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混业经营,在维持金融业经营总体格局的情况下边规范边放松管制,最终过渡到混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比较及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占有绝对的优势。本文对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出发,论证了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模式的必然性,而且认为混业经营的具体模式宜采取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设想及其有效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6.
入世,加快了我国金融业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步伐,面对国外金融集团强有力的挑战,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我国金融业是坚持实行分业经营,还是实行混业经营.为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我们有必要对分业、混业进行政策辨析,分析我国现行分业经营合理性及弊端,探究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借鉴国际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混业经营是当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带来风险的相应集聚。文章从金融的流动性要求出发,阐述了在混业经营时必须进行风险的传递和将风险流量机制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基本参照系的基本观点,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中国金融业也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进入混业经营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金融环境和经济现象的复杂多变 ,将使中国金融业在机遇和挑战中由分业经营过渡到混业经营。本文探讨了混业经营在中国成为现实的可行性条件 ,并分析了欠缺的条件。指出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0.
混业经营是当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带来风险的相应集聚。文章从金融的流动性要求出发,阐述了在混业经营时必须进行风险的传递和将风险流量机制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基本参照系的基本观点,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当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国际金融业向着规模化、集团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 ,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加入WTO和金融市场的开放 ,对我国金融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突破分业经营的现有格局 ,实行混业经营 ,已成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由于我国的主客观条件尚不成熟 ,分业经营就成为目前比较现实的选择。而金融控股公司则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克服分业的不良影响 ,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的中间环节 ,然而 ,这中间又充满着种种隐患。因此 ,风险的防范及化解就成为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重点分析了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及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发展的趋势问题,就如何应对未来的混业经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我国保险业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频繁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显示我国保险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放行银保交叉持股,意味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在为经济、科技、文化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的过程中,保险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保监会系统人事大换防,为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为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业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我国近代金融业开放的历史告诉我们,虽然近代金融业开放对现代金融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与演进、中国的金融思想、金融制度的转化与质变以及促进中国近代金融市场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近代中国金融体系风险、迫使中国政府丧失了部分金融主权、影响到了中国的政局变化。以史为鉴,当前中国金融业开放尤其应该注意加强政府在金融业开放中的作用,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避免金融自由化。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制度变迁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民营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观察,不难发现,当前增加"民营银行"这一新的金融制度供给内生于金融制度变迁的逻辑要求,又外生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压力。因此,应遵循市场规则,加快"配套金融制度创新"为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经历了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数度变迁。九十年代以来推行混业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 ,金融监管制度也不断创新。英、日、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建立单一监管机制。加入 WTO之后 ,我国有着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与之相适应 ,当务之急是确立一个合适的金融监管体制 ,选择并构建适当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将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 ,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国际金融势力的强大冲击。面对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一体化的强大趋势 ,我国金融业只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积极寻求对策 ,把我国金融业全面推向国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9.
混业经营趋势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不断融合,不少产业资本主导的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开始出现。通过构建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与其子公司之间的市场风险相关性度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股集团内部存在风险传递效应,传递方向为金融子公司至控股集团,与此同时,市场风险相关程度会表现出时变特征,并且在金融市场的"平静期"和"危机期",这种时变特征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