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建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现代化的推进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和对抗,蔓延全球的生态困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它迫使人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对自己的历史和未来进行认真反思。社会生态论者认为生态难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应用引发人地关系的对抗,只有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以人为本",转变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技术理性统治形式,才能够重建社会生态平衡,进而重建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精神生态论者认为精神价值的消解引发自然生态失衡,只有通过精神自由的回归重建精神生态平衡,才能够推进个体生命秩序与自然生态秩序的辩证契合。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是辩证有机的"生态大系统",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可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社会是一个纯粹的人类社会,它纯粹由人与人关系组成,在本质规定性上与自然世界无涉。现代性社会这种与自然世界分裂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把反自然、征服自然和掠夺自然作为自身追求的终极目的。生态危机的发生正是人类社会本身所蕴涵的这种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欲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必须改造人类社会,并由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生态社会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本质统一,是人与人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由于生态社会本身将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内在目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成为生态社会不得不承担的道义。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私有制、侵略扩张性以及两极分化的高度批判是解读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关键,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论证是构筑马克思生态思想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本质回归,消灭私有制是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首要目标,消灭剥削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前提,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统一的最高目标。我们应该坚持用马克思生态思想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坚持把马克思生态思想和工业创造结合起来,坚持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涉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思想,是指导当代生态创作的思想基础。刘亮程作品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共生的整体观,人与万物生命的动态交融及人与自然繁荣的存在观三个层次。人与万物平等、感知、亲和的生命交融中,指向了一个人与万物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生态整体,实现从认识论层面生态整体的探讨和存在论层面人与自然繁荣的生态建构。对现代人生态自我的塑造和社会生态文明的反思与助力,彰显了作家面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和问题意识。其作品既发展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有利因素,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契合当代生态存在论中“人—自然—社会”系统整体繁荣的生态思想,有着独特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把人与自然看作是和谐的整体,把社会道德推及至生态领域,不仅要对人进行关怀,还应关爱万物.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创新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化自然作为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新陈代谢关系断裂是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准则.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面临生存困境。消除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笔者指出,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为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人类必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深入地支配人们的生产行为以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比较长远的社会影响;必须协调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关系;必须认识到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阐述对于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深化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重大意义,至今仍是我们解决生态问题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纽带。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变成了异化的劳动;劳动的异化是造成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扭曲的根源。要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扬弃异化劳动,变革社会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要素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丰富而深刻,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是有机一体、和谐共存的生态关系;实践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梳理并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要素观,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异化理论,它是理解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认为,生态问题形式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自然的历史是一个不斯异化与超越异化的过程,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只有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异化的解决而解决.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超越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1.
探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观底蕴,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代社会发展价值观思想框架的确立主要有三个方面: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确立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的整体发展价值观;确立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建构的社会发展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社会发展思想,他们强调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相互依存关系,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他们反对抽象的社会观,认为社会不是离开了人和自然的抽象物,而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过程,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他们对未来寄予无限希望,提出了"人类自身的和解"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解"重要论断,并认为这是共产主义新社会的重要特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构成了当代生态文明理论得以形成的历史观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观与社会文明观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社会系统结构、社会文明结构、社会评价结构内在统一的视觉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意蕴和本质要求在于:在物质层面上,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坚持生产力尺度,建设物质文明;在精神层面上,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坚持人的发展尺度,建设精神文明;在制度层面上,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制度尺度,建设制度文明;在生态层面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环境尺度,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态人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以人—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环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际、代内公平为根本规范,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人。社会生态人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价值准则孕育着生态伦理价值;人与社会协同进化倡导社会和谐的价值实践表现着社会生态人的和谐伦理价值;社会生态人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担当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代内代际公平的社会历史责任,展示着社会生态人的责任伦理价值;社会生态人不仅是对个体人性的理想期待,也是社会组织、单位和社会群体的思维和行为的象征和典型代表,是集体意志的理想代言人,内涵着制度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雷蒙德·威廉斯的自然观揭示了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人与自然的位置、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他的自然观启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首先解决生态观念问题。我们必须认清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必须从生态思想传统中吸取精华,建构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野里,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实践关系,环境生态状况反映着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状况和科技发展与应用状况.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在实践关系中不具有最终的目的价值,解决环境生态问题不仅是一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合规律性重建问题,而且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合目的性重建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文化制度创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公平与公正,才是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环境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传统伦理学探讨的是人际道德,生态伦理学将道德研究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认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是:追求人与自然整体发展,人与自然平等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观的理性批判,它以一种整体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在继承工业文明时代所创造的积极成就的同时,抛弃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使人类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从多维的视角对目前已有的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解释,并主要从共同性与差异性两方面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社会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角色具有重要的环境伦理学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中的十个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环境伦理态度和行为,特别是国家各级领导人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企业家即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科学技术工作者即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等,他们的伦理价值观和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开展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制定和实施社会环境伦理原则,为实现人与人社会的和解、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解,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是中国环境伦理学为国服务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怒族神歌是怒族于古苏(巫师)在主持祭祀活动时所唱的祭词,是怒族先民与神灵沟通的重要媒介.怒族神歌中蕴含了人与鬼灵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思想内容,怒族神歌中的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反映了怒族先民在探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