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翻译过程、探讨翻译标准问题,接着阐述顺应论的内涵、探讨动态顺应与翻译的关系,然后借助文化因素的翻译实例,探讨动态顺应在翻译中的运用。研究发现,译者不仅要在解码时顺应原文的语言和语境,以正确理解原文信息和含义,也要在编码时顺应目的语的语言和语境,将原文以合适的方式充分、等效地表达出来。顺应既是译者进行翻译时所要遵守的原则,也可以作为评判译文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翻译是以追求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为目标的等效翻译.本文从Jef Vers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中的顺应模式,认为译者会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两个层面做出动态顺应,以达到语用语言等效之目的;并且译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顺应其翻译动机和自身现实条件以实现社交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3.
应用顺应论、阐释学的相关观点研究译者在微观翻译语境中的翻译操作机制,认为微观翻译语境的潜在构成要素丰富多样;译者顺应微现翻译语境因素的过程符合选择性注意规律;影响译者注意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随具体情境而变,具有动态性;语境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译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翻译策略的界定及选择一直是翻译界探究的话题之一。依据顺应论对翻译策略的阐释,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受到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语境视野制约,因而通常在认知、物理和社交等方面作出顺应,而翻译策略的选择则呈现出动态顺应性。  相似文献   

5.
以语用学的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在商标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顺应汉语语言特点、顺应产品特点、顺应目标消费者,以及顺应目标市场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翻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理论,如何使翻译趋于完美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同的翻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可谓是见仁见智。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语言结构的顺应,语境的顺应和动态顺应方面的关系,颇有见地。翻译是一个文本和译者之间的顺应和互动过程。本文将通过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对《红楼梦》的两种翻译来看顺应论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顺应理论和文学翻译的特点,探讨了顺应理论对小说翻译的解释力。笔者认为,语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以交际者为中心,以语言使用者为指向,语境决定了语言的运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语言表达手段,须顺应原文的各种语用因素,最终体现语用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顺应理论和文学翻译的特点,探讨了顺应理论对小说翻译的解释力。笔者认为,语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以交际者为中心,以语言使用者为指向,语境决定了语言的运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语言表达手段,须顺应原文的各种语用因素,最终体现语用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语言学顺应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探索一个描述性分析模式,从五个方面即情景思维、双关语隐含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称呼语、中国传统民族性格来考察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主观能动性在翻译时的发挥。研究结果表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贯穿了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语言手段去顺应相关因素,以实现预设的交际目的。而且,受原文不可摆脱的限制时,译者往往会从全文的整体出发,有意识地采取变通的办法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来阐释源发语文化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目的语语言任何一个层面上,它包括语言形式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之所以能够对目的语语言作出恰当的选择,是因为目的语与源发语同样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翻译中的语境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目的语语言阐释源语文化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境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在顺应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使自己的翻译行为及思维运作顺应于源发语与目的语双方的认知环境,只有这样,他的译文选择才能确保不同文化之间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根据顺应论,广告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其语言的选择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广告翻译中的顺应主要表现为语境顺应,包括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广告译者应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诸语境因素,采取"多维顺应"的翻译策略,从不同的角度来顺应消费者需求,从而取得预期的广告效果,实现广告主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2.
贺华丽 《中南论坛》2010,5(2):46-48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对翻译理论的革新具有重大影响。而广告语言由于其特殊的句法特征和语言功能,使得译者在翻译时必须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重新审视广告翻译过程,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3.
翻译选材是个复杂过程。译者主体性的内部因素与其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着译者的选材。作为声称"非我所爱读的东西不译"的译者,郁达夫选择了他最爱的德国小说;作为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他践行着该社译介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翻译选材策略;作为新文学草创期有责任感的普通翻译从业者,他自觉顺应了主流翻译选材趋势,选择了爱尔兰等被压迫民族的作品。郁达夫在翻译选材上充分彰显了其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在<从华尔街到长城>中,隐喻翻译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顺应过程.译者对交际语境的顺应包括对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接受能力以及社会文化语境.总的来说,译者在考虑译文读者可接受的前提下,尽量保留隐喻,以满足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有些隐喻是金融领域特有的知识或概念,译者则会采用各种翻译技巧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15.
汉语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气息。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顺应论对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带来了重要启示: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实际上是译者不断进行译语选择的过程,译者应根据歇后语的不同类别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其译文顺应源语和目的语语境的各个方面,以保证交际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从顺应性理论看商标的翻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语用学的顺应性理论探讨商标翻译,认为在商标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突出商品性能,顺应商标的表义功能;注意选词用字,顺应不同政治制度;注意控制字数,顺应不同审美习惯;注意文化差异,顺应不同消费者需求;促成积极联想,顺应消费者心理,等等,从而为顺应性理论应用到其他翻译领域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商标词的翻译是商品占领国际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顺应理论是语用学中较新的理论,语境顺应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本文从语境顺应入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系统地探讨了商标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消费者的各种社交语境做出动态顺应,以期达到理想的市场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顺应性主要涉及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四个方面.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翻译活动既受到所处的语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又不断改变着其所在环境,因而翻译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具有协商性.  相似文献   

19.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翻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译者要顺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对译著内容和翻译策略作选择。基于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对严复《天演论》的翻译做出解释。指出严复《天演论》译著内容的选择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翻译策略的选择又顺应了读者的文化嗜好,因此他的这部译著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对汉语新词语的翻译进行探讨。汉语新词语翻译主要是将汉字中富有特色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外国读者,属于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要不断地进行动态顺应,既要顺应不同的翻译目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又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心理等具体语境,然后确定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汉语新词语的翻译能够起到传播中华特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