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依据实地调研可知,近年来湖北散杂居民族乡镇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仍存在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综合素质比较低等困难和问题。据此从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散杂居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4份标志性的民族教育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借助教育政策工具和民族教育发展要素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4份政策文件进行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特点,并围绕改进民族教育政策工具适切性和提高发展要素配置水平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总政策。本文阐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这一政策在西藏的具体实践,论证了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民族政策内容、民族政策过程、民族政策系统、民族政策结构、民族政策机构和民族政策学科等方面来探讨民族政策的创新和发展。文章认为,民族政策创新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应放在民族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上;应给民族地区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补充规定留一定的政策空间;要坚持民族政策创新发展与其他政策创新发展互动;要努力创新民族政策结构,实现民族政策效用最优。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前和独立后的民族人口发展实践中,民族人口政策的作用得到彰显。独立前,鼓励生育和移民政策对人口的增加、结构的改变起了重要的作用;独立后,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特别是主体民族人口的发展政策,使其民族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这主要是区别民族成分的移民进程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大体上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为界,划分两个阶段。在这以前,主要提出的是民族自决权的原则;在这以后,则以承认民族自治权利,作为党的基本政策,并在后来逐步发展为民族区域自治,成为建国后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这是一个伟大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日益结合的实践,也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形成和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乡镇经济运行呈现出区域化的发展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乡镇一级政府组织管理社会经济活动职能的增强,并从经济区的角度分析了乡镇经济运行的初始条件、运行特征,提出了乡镇经济区域化运行的条件及其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民族教育政策与民族教育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法都是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手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但从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来看,应更加重视民族教育法的作用,加强民族教育法制建设。首先,这是从民族教育曲折发展历程中得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其次,这是由民族教育发展的落后现状决定的;再次,这是民族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敕封政策是历代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手段,东晋南朝发展了这一政策,对民族酋领赐予王、侯等爵位,刺史、太守、县令等文职、各种杂号将军等武职。敕封政策扩大和巩固了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安德罗波夫是苏联变革中的一个过渡性人物 ,他虽在民族理论方面有一定的清醒认识 ,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方面的提法和作法也有一定的改进和完善 ,但其平和的民族政策却末能对大势已定的苏联民族状况有实质性的影响和改变。这给我们客观对待民族问题 ,及时调整理论与政策 ,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积极探索适时的民族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大背景下,贵州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完善党的民族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拓宽民族利益诉求渠道,培育各民族共享文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推进贵州和谐民族关系构建,需要警惕极端民族主义的干扰,消解民族文化渗透与融合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促进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预防和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  相似文献   

12.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为了尽快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长、发育、成熟,并在人们的政治思维和政治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保障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不同阶段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下滑的形势下,要积极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面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调整有关政策、引导区内产业升级;提升各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实现功能效应最大化;进一步完善特殊监管区域的准入退出机制等措施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外开放包括对国外与国内开放两个方面。对国外开放的内涵与实践逻辑经过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与“两缺口”观点分析,及其世界市场上百年的实践,已经比较清楚。简单说来,就是利用“两介市场”,“引进来,走出去”。可是关于国内开放的实践内涵与逻辑的理论研究却是不够的。重庆市渝北区在扩大开放的实践中,创造了从对内开放为主向对内对外开放并重,经历了从引进消费力向引进生产力的飞跃,渝北区开放的经验对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实践进程具有普遍性借鉴意义,具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意蕴。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也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带来压力和挑战。全球化过程中的市场原则将弱化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优势,其效益导向将使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全球化的推进将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侵蚀。我们要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参与和利用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优势,应对挑战。要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和完善,充分行使自治权,制定特殊政策和措施参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70年发展实践最为关键的主线就是国家一直以来的大力扶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关系建构、民族政策演进、民族经济实践、区域经济政策,以及40年民族经济学学科建设为中国特色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有效路径。结合民族八省区为代表的经济发展实践成效,总结出中国特色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本土经验,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全面小康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的政策工具、"一带一路"的外在动力、绿色发展的内生潜力。这份经验总结揭示了中国模式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运行机理和理论支撑,体现了中国特色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62年起,江苏省根据中央部署重新推广计划生育。直到"文革"前,这项工作从城市到农村,从点到面,逐步开展。江苏省提出了自上而下建立职能部门、开展群众宣传、制订福利政策、进行技术指导等多项切实可行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为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以来税收优惠政策改革为例,兼顾民族地区地方特色,构建了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绩效。认为,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产生了马太效应,出口退税政策难以扩大民族地区的开放度,涉外税收优惠并没有帮助民族地区有效地抵御国际风险,旅游业税收优惠的效果短期内并未显现,虽然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地改善,但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的绩效不明显,民族地区生态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知识发展的特殊性、民主政治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和多元文化的特殊性6个方面对西北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初步的探讨,并简明指出了西北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保持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在扩大和优化对外开放中形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概述了中国对外开放30年的进程和阶段,总结了对外开放的主要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