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歌集,从中可以接触到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日本的民族古典.<万叶集>中山上忆良的<贫穷问答歌>,在内容上抒发了对世道的忧愤之情,倾诉了人民的饥寒之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在艺术表现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贫穷问答歌>的创作,与山上忆良的生活经历密切相连.本文探讨了作者表现出的思想情操和作品鲜明的人民性及独放异彩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古代诗歌总集《万叶集》中,山上忆良是独具异彩的一位歌人。日本文学史家一般都称他为“社会诗人”或“人生诗人”。他的创作都以社会生活为内容,抒发诗人对时代的慨叹。他的作品充满着饱满的历史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人生的深厚的爱。作品内容充实浓缩,形象逼真,感情炽烈。日本文学家高木市之助正确地指出了山上忆良独到的艺术风格。他写道:忆良的作品“交织着人生的苦闷和贫困的苦楚,在黄钟大吕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是在中国成长起来的美国女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在她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为中国人所熟悉的旧中国的生活场景、劳动人民的艰辛、社会的不平等和妇女在当时所受到的迫害以及她们的隐忍。其作品《大地》塑造了典型的旧中国女性形象,渗透着女权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保罗·鲍尔斯是二战后北非最著名的流散作家。他的作品凸显了物质文化书写的重要性。聚焦鲍尔斯早期作品《在山上喝茶》《遮蔽的天空》和《让它下吧》中的物质文化书写,不难发现,物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影响人的生存情态以及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50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文艺报》和《人民文学》上所发表的作品,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表现崭新的时代、崭新的生活和反映新的时代的人物。文学批评特别重视对文学的社会批评、思想批评的功能的强调上,相对来说,对审美批评的功能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6.
(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评论一、对《水浒》的总的评价第一种意见,认为《水浒》是学习的典范,反映了农民起义的革命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不能划入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有人鼓吹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把《水浒》等作品提到了中国文学正宗的地位,给了高度的评价,这是一大历史功劳。这些作品应作为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学习的典范。有的人则宣扬说:《水浒》一书的根本精神是农民起义的革命精神。它以宋江等英雄人物为主干,全面地描写了中国中世纪时期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深刻地、大胆地描写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斗争,描写了农民的革命斗争、革命力量和革命思想,反映了在封建主义统治下的人民的正义斗争和希望,同时  相似文献   

7.
壮族反战乱长歌《嘹歌·唱离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嘹歌”是壮族人民喜闻乐唱的一种民歌形式。由于歌唱时歌句的尾音都用“嘹——嘹”来拖腔,因而人们称之为“嘹歌”。“嘹歌”是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搜集整理的。先由田东县文化馆搜集整理了八百多行。后由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两次派人下去,深入发掘,共搜集到手抄本和口头记录约一万六千多行。其内容丰富多采,从各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而基本内容则是由《日歌》、《夜歌》、《散歌》三部份组成。第一部分:《日歌》,就是白天唱的歌。它又包括《三月歌》、《日歌》、《入寨歌》三方面的内容。《三月歌》唱的是壮家的自然风光、季节时令以及农事活动的情况,从一月唱到十二  相似文献   

8.
《伤逝》、《倪焕之》、《围城》等作品,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五四至20世纪40年代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子君、金佩璋、孙柔嘉等知识女性追求情爱勇敢、执着但难逃失败的宿命性悲剧一方面反映了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及她们自身思想性格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围城心境对婚姻生活的潜在影响。婚恋生活中的围城心境,既源自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也呈现着弃旧图新的人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野草》究竟是象征主义佳品,还是现实主义诗作?现在仍是留在《野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疑点,本文就此提出另外的看法。 鲁迅是“五四”以来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在空前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本世纪前三十年中国社会的动荡生活。这里,不仅刻印着历史前进的足迹,记录着旧的势力、思想、习俗在挣扎中走向衰落的过程,描写着在残酷的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0.
《陶庵梦忆》(下称《梦忆》)是明末散文家张岱明亡后追忆昔日繁华之作,它多侧面反映了晚明社会生活,艺术上融公安、竟陵之长,代表小品的极高境界。研究它,对认识晚明社会、晚明文风及中国散文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梦忆》主旨,历来学者重视其寄托故国之思的倾向,三...  相似文献   

11.
唐代西北民族关系给唐人生活、思想以及唐诗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西北诸族的"异质文化"触发了唐人用诗来表情达意的创作欲望,这不仅拓展了唐诗的表现领域,还使其包含了民族因素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2.
鲁迅诗歌《我的失恋》有着鲜明生动的形象色彩和丰富深邃的艺术内蕴。分析认为,作品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用心真诚、非情所困又胸怀宽广的形象,在此基础上,从内在气质的对比突现、个性精神的大胆彰显、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和人生观念的诗意表达等方面,探究了作品的艺术内蕴。  相似文献   

13.
嗜酒、不拘礼法,阮籍这些放达的行为隐藏的是魏晋易代的时代悲患。其《咏怀》诗旨隐避,寄托深远,不仅包含着深刻的现实喻指和心理内涵,更传达出整个人生不幸的悲哀。阮籍的忧生之嗟既是正始之音的主题,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典型心态。  相似文献   

14.
研究彝族著名诗人、学者罗庆春的诗学,不能规避的是对其诗歌批评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罗庆春在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的创作及发展时,既运用了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方法,也借鉴了心理学批评、原型批评等现代批评方法,为其较为成熟的诗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它形式简单,内容精练,贴近人们的生活,是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的真实写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对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的反映。流行音乐对当代中国入的生活方式、情感、价值、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深刻的;流行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休闲视角下健身气功在我国城市中的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现代城市生活的标志,健身气功是集中体现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民族体育。面对当今的城市社会环境,健身气功在我国城市社会中推广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健身气功在城市中推广,适合人们的休闲文化需求,可调节城市人的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城市社会的稳定,还可维护和培育民族文化生态。但是,健身气功在城市中推广要讲究一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杜牧宫怨诗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宫怨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描写了宫女承恩无望的哀愁;其二,写宫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其三,批判了极不人道的奉陵制度;其四,关注出宫的宫女命运。总之,杜牧的宫怨诗不但范围广阔,而且思想意蕴深刻。  相似文献   

19.
法国诗人魏尔伦在他十八岁时,便写出了《秋歌》这首经典名作。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译者翻译了这首诗。关于《秋歌》的三个译本各有优点和不足:西蒙斯·阿瑟的英文译本稍显冗长,但在保留原诗的修辞特色方面最为出色;许渊冲的译本虽然尽量保持原诗的法文结构,却有多处违背原意的地方;灵石的译本短小精干,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但由于中法文的差距,很多特色无法译出。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忧患意识,是作家对现实人生、社会现状的深邃思考,是历代进步作家对国家兴亡、人民苦难深切关怀的艺术表现。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瞿秋白的忧患意识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更来自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往往是忧世之思的大忧患,与其不同,瞿秋白散文集《饿乡纪程》中表现的是个人之忧的小忧患向忧世之思的大忧患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