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持续增长,巴西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之一,巴西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通过分析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结构、贸易集中度、产业内贸易和贸易优势等问题,发现: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以中国从巴西进口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产品集中度高,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优势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巴两国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进口国可以采取的保护本国工业免受进口产品冲击,实现对本国贸易保护的合法手段.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世贸组织允许单边使用的控制进口措施已寥寥无几,而反倾销措施却越来越成为各国极力寻求使用的贸易保护武器.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涉及金额也不断增加.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来说,加强应诉工作,争取胜诉,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利益是衡量一国是否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参考价值指标之一.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增加值贸易依然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较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而言,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测算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真实获利情况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显得更具实际意义.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文献中关于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国际贸易利益研究的演进过程,归纳和评述了测算增加值贸易的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成果,以及我国林产品贸易利益研究存在的缺失,进而对中国林产品贸易获利情况重新进行审视,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进行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基于细分的产品贸易数据,采用技术水平分类方法,构建质量调整的进口技术含量指标,度量和比较1996~2010年新兴七国(E7)的进口贸易技术结构.研究表明,样本期间中国以进口中、高技术制成品为主,资源性和初级产品进口比重较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主要进口中等技术制成品、初级和资源性产品,其他四国以进口中技术制成品为主;从整体的进口技术含量而言,中国和巴西处在新兴七国前列,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处于新兴七国之末.我国应积极扩大中间产品、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以及短缺资源产品的进口,优化进口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5.
论商标平行进口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平行进口是一个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问题 ,它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持、知识产权交易、国际货物贸易、反不正当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加入WTO后 ,面临着伴随国际贸易而来的越来越突出的商标平行进口问题。文章从商标平行进口的一般理论入手 ,分析商标平行进口的特征、其产生的经济动因及一系列负面效应 ,提出了一些解决商标平行进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进出口不平衡,降低与贸易伙伴双边农产品贸易成本对于我国农产品贸易促进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农产品进口远远大于出口,有其合理的一面,仍需不断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增加农产品出口.2004-2009年期间,我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成本绝对值较高,并且与双边农产品贸易水平负相关.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农产品贸易成本呈现不同变化特征,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贸易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2002—2008年外贸物流与交易统计数据,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动态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但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微弱,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且缺乏贸易竞争力的对外贸易结构、国际物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是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驱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战后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国际贸易现象缺乏有力解释,对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产生的制成品贸易理论从生产要素内涵的扩展和在要素相似的前提下考虑规模经济的作用二条线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及新思路,为大力发展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部门内贸易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崭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它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所谓部门内贸易是指两国相互进口、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的情况,或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产品的情况,它也被称为双向贸易、贸易重叠.同传统的部门间贸易相比,部门内贸易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因特网上交易为主内容的新型贸易方式,是对传统贸易方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主要论述电子商务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挑战和影响,并指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实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GTAP数据库资料,选取了1965—1966年、1975—1976年、1985—1986年、1995—1996年、2005—2006年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时点做比较,分析了过去40多年间亚洲各区域的农产品贸易规模、结构、格局和流向的演变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亚洲各区域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均呈向以加工食品居首的模式收敛;经济发展是引起贸易结构向加工食品演变的重要因素;而农业资源禀赋、生产能力则是导致进出口贸易模式转变的重要原因。建议中国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制定区域性经贸合作战略来高效率地保障农产品供给,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贸易。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平衡;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以两国自然禀赋为基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但占比增长缓慢.利用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及显性比较优势等理论与指数工具,对2003年至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弱、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中弱澳强,不平衡局面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与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的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成为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农产品贸易的主要保护手段。将农产品细分为24章(HS01-24),从进口国的视角分析其针对每一章农产品实施的SPS措施对该章农产品进口贸易影响的研究表明,SPS措施对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呈U形,即在SPS措施正式实施的2年左右产生贸易限制作用,之后转化为贸易促进作用;SPS措施对初级农产品(HS01-14)的影响与总体农产品趋势一致,且影响幅度更大;SPS措施对加工农产品(HS15-24)的进口则产生微弱的贸易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木材贸易是保障我国木材市场平稳运行,促进木材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后危机时代,这对我国未来木材贸易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8年和2009年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原木、锯材等资源型产品的进口,以及人造板、木家具等加工产品的出口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后危机时代国际木材贸易发展趋势;最后,基于我国木材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从出口市场多元化、国内市场开拓、木材产品合法性认证及培育出口产品自主品牌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对中美铝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对中美铝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国际竞争力水平和产业发展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从中美铝产品进出口贸易、铝产品价格、上下游产业和就业等方面分析贸易摩擦对中美铝产业的影响,据此对中国铝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呈现3个方面的特征: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产业已进入一个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在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对食物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的需求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增长速度在粮食作物中处于前列;马铃薯国际贸易正保持快速增长。对马铃薯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发现种薯市场缺口大、加工产品需求量大、专用薯供不应求。论述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需要重点解决的产业技术问题主要在于进一步克服高产稳产和产业链延伸中的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运用中国1997年、2002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分15个行业、8种能源来研究中国基于国内生产、消费、出口、进口中的CO2排放及国际贸易中的净排放等问题。结果表明:(1)中国一直是碳贸易净出口国,1997—2007年的CO2排放量持续增长,国内生产大于国内消费的CO2排放量,且出口的CO2排放量占国内生产的CO2排放量的比例很大,这说明出口对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和金属产品制造业是进口和出口CO2排放量相对较大的三个行业。(3)从单位产值看,出口、进口和国内生产的CO2排放强度在1997—2007年持续下降,而国际贸易净值的CO2排放强度1997—2007年一直上升,出口的CO2排放强度要远大于国内生产的CO2排放强度,表明中国净出口的资源和能源正在不断地快速飙升。因此,中国应加大鼓励低耗能、低排放行业的出口,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出口,发展太阳能、风能等低碳能源和新能源,从而减少中国的CO2排放量,实现低碳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UN Comtrade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6~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促进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对分类农产品而言,影响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农产品结构变化对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贡献小甚至阻碍出口增长。随着双边市场不断开放,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点在于不断调整出口结构,以适应对方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汇率是影响一国贸易价格的重要因素,原木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和进口产品,其进口价格对国内木材市场和林产工业具有重大影响,研究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原木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探索国内木材市场价格变动规律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基于2004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月度数据,同时考虑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原木进口价格的长期和短期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引起原木进口价格反方向的变动;短期内汇率传递不完全,长期内汇率传递过度;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原木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有影响,但作用较小。最后,提出了建立木材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国内木材储备林基地建设,促进原木的进口市场分散化程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其分行业2003—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加工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模型,并借助Stata软件对我国加工贸易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我国的加工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工贸易促进制造业TFP提升的关键是加工贸易的进口对制造业的规模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加工贸易从业人数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促进效果比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