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蓬莱第五届“吴佩孚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广泛的参与和热烈的论辩为与会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切磋的平台,与会代表围绕历史人物吴佩孚进行的研究,对相关史实和结论予以了澄清和明确,对未来有关吴佩孚的研究在史料挖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四川民营经济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 ,成为促进四川经济增长 ,推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解决剩余劳动力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正处于“二次创业”的起始阶段。在“实现四川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下 ,针对目前四川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受到的制约 ,文章提出了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直系著名的首领,同时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变幻多端的政治人物;曾经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取的对象。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共产国际也曾把他当作“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期望通过联合吴佩孚的政策使中国出现“吴佩孚将军的俄国方针”。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策略。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同志撰文探讨了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本文则是想从以下几个侧面分析这一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从中总结一些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民为抗日救亡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川军出川抗战更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自“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高潮,刘湘率领四川军人服从抗战大局,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出川抗战,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20年初吴佩孚要求撤防北归,得到曹锟和西南力量的支持。张敬尧采取诸种措施予以应对,连电中央,请求支持;筹备接防,几易计划;戒严安民,加强军备。吴佩孚全身北撤,直接导致了张敬尧湖南政权的垮台和皖系中央政权的丧失。张敬尧实力不济是外部原因,段祺瑞皖系中央政府的失策则是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四川军政府”称谓质疑王东在1911年四川人民所掀起的遍及全省的保路运动中,由于清王朝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川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纷纷建立起独立于清王朝的新政权。成都是清王朝在四川的统治中心,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力量较为强大,革命党人的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中心是“军人价值”,而“牺牲奉献”是实现它的方式。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弄明白,什么是“军人价值”,为什么要在牺牲奉献中实现军人价值,实现军人价值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相似文献   

8.
吴佩孚作为一个军阀派系领袖,在1920年代前期,他的政治表现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和时段性.在直系和吴佩孚崛起阶段,展示出了派系政治领袖的良好素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鲜明的政治主张、良好的政治品格以及较强的领导才能,使他一度成为历史的聚焦.及至直系执政后,他逐渐暴露出缺乏坚定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立场,不擅长政治策略等缺陷.这种前后差异,究其因,是由于其核心政治理念落后于时代要求,在直系由在野到执政地位确立后,对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政治主张和措施以凝聚共识,以及他自身的军人定位与时代所赋予的派系领袖地位不相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北洋时期中央政府权力式微,国家陷入分裂。由于中央推进“武力统一”受挫,以“省自治”实现地方统一,进而联络数省实现区域政治一体化,成为“武力统一”的替代方案。处于南北交锋地带的四川,在北洋政府“武力统一”过程中呈现分裂战乱局面。为结束地方分裂,四川在驱逐“客军”后脱离南北阵营,收束地方军队,制订省宪,初步实现省自治与局部统一,并与湖南等省联合推动旨在抵制北洋政府“武力统一”、自身却同样包含“统一”取向的“联省自治”运动。然而,由于支撑自治的地方军人缺乏统一实力,以“省自治”整合地方进而建构统一国家的尝试难以实施。随着省自治失败,北洋时期的政治整合最终重回“武力统一”轨道。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在正式确立以孙中山为同盟者前,曾试图联合吴佩孚,并抱以很大希望。但随着吴佩孚反动立场日益显露,共产国际被迫弃吴联孙。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既有对吴是"革命者"的误读,更有功利性实力标准的考虑,也正因为如此,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吴佩孚和康有为这两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的名人,在张勋复辟事件中由对立而相知。康之所以对吴极力拉拢、借重,一是希望借助其军事力量实现他君主立宪的美梦,二是由于两人都对儒家文化情有独钟,三是康认为与吴有一些相投之诉求。吴对康若即若离的原因,一是对当时局势有着清醒认识,二是对康的政治主张不敢苟同,三是借康"文圣人"的名望装点门面。康、吴二人冲破文人、军人之界域践行理想,尽管均以失败告终,然其中所昭示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如吴佩孚的一统主张、康有为的军权认知等等,都在历史演化之中成为隐含的积淀,合力铸就民国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近代四川天主教会述论刘斌鸦片战争后,天主教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以炮舰为后盾,肆无忌惮地闯入四川腹地。在清廷的“保教”政策下,在川天主教会势力不断扩张,逐渐成为四川外国教会势力的重要力量。天主教会在川活动史,是四川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史家却...  相似文献   

13.
吴佩孚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北洋直系军阀的首领之一,是洛派的总头目。对他的晚年应该如何评价?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人们似乎习惯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凡属反面人物、反动人物,总是“头顶生疮,脚板流脓—从头坏到脚”,一概否定;即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的同志在近代史研究和教学中涉及吴佩孚晚年评价问题,仍持完全否定态度。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倘若  相似文献   

14.
东方 《金陵瞭望》2010,(15):29-30
“公推直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党内民主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从最初四川平昌实行“公推直选”,首次打破党内“任命制”,至今这种民主试验已近10年。南京在全国首先实现了公推直选的全覆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新闻周刊》深入南京基层,形成了一篇一万多字的长篇通讯报道,直击公推直选背后深层的隐喻和各方力量的作用。本期选编部分内容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15.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鲁案中的胶济铁路问题成为中日争执的的焦点。在此期间,梁士诒就任国务总理.外交部致电驻美代表称梁士诒主张“借款自办”,后吴佩孚公开发表通电,称梁“借日款赎路”。梁士诒遂成为各界攻击的对象,最终梁不得不托病请假出京,梁士诒内阁倒台。  相似文献   

16.
她俩的呼救,唤来了正义的援助;你俩的吼声,震慑了强盗,让邪恶发抖。她俩的“开溜”,使自己沾上了终生的“狐臭”;你俩的义举,唱响了时代强音,万人颂讴。她俩的无情与怯懦,给自己的良知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你俩的付出与英勇,闪耀着炎黄子孙的光辉,印证了老军人的风流。相关链接:2004年2月24日太原晚报载:58岁的老军人董玉胜和王润良路遇抢包贼挺身而出,搏斗中董不幸被歹徒用刀捅伤,而被抢了包的两名女青年却在物归原主后,撇下流血的老军人偷偷溜走(原文详见《老军人见义勇为,女青年无情开溜》)你俩与她俩——谨以此诗慰问见义勇为的老军人…  相似文献   

17.
老李今年76岁了。1988年离休后,他就没有闲过。他说,咱是军人出身,离休后没有什么技术可为群众服务,就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尽点心,出点力吧!确定目标后的老李,俨然一名肩负重任的战士,勇敢地起程了。1989年他单打独挑地站在了长治七中的讲台上,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演讲后引起的不小反响,老李掂量出了肩上担子的份量,感到了一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于是,他开始“招兵买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老李身边有了5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初步成立了“长治市关心下一代宣讲团”。老李由“单兵”扩大成了一个“班”。由于老李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旋律,紧跟形势,宣讲团很快在长治小有名气,老干部、司法、环保、教育等部门的聘书  相似文献   

18.
东方 《金陵瞭望》2010,(14):29-30
“公推直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党内民主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从最初四川平昌实行“公推直选”,首次打破党内“任命制”,至今这种民主试验已近10年。南京在全国首先实现了公推直选的全覆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新闻周刊》深入南京基层,形成了一篇一万多字的长篇通讯报道,直击公推直选背后深层的隐喻和各方力量的作用。本期选编部分内容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19.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直系首领之一,曾多次参与军阀混战,残酷镇压工人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分裂和灾难。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吴佩孚还有被人们所忽视的另一方面,即具有一定的爱国思想。虽然有的论者曾对吴佩孚的晚节有所肯定,但对于他得势在朝时期表现出来的爱国思想人们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四川地区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与大后方。四川尤其是重庆地区虽然遭到日军的重点轰炸,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仍呈现出历史上较为活跃兴旺的景象。八年抗战中,四川军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抵御外侮,共度时艰,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战,并由此而形成了“爱国”、“战斗”、“奉献”、“乐观”、“合作”的四川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