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的调控作用日益重要。而货币政策的有效与否 ,关键是确立货币总量这个中介目标 ,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而联系这个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纽带是货币需求涵数 ,所以确立一个稳定、合理和可预测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于货币当局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的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分析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具体影响、金融创新影响下货币供应量是否还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问题。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但是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可以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果优于货币供应量M1。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直接予以调控以影响最终目标实现程度的中介变量。它是央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衔接点和传送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1986—1993年,现金计划和贷款规模一度成为我国的中介目标。1994年中央银行开始对外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并于1996年正式将M1定为中介目标。随着1998年我国取消对贷款规模的控制,我国货币政策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重大转变,货币供应量一直充当我国惟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宏…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少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由于可控性较差而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目标来作用于最终目标,应该以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取而代之。为此,本文以1996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4季度数据为基础,结合动态相关系数、VAR法、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现代计量方法,探究这一系列指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最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现阶段仍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5.
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解释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的同时,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广大社会公众对市场价格信号的合理、反应塑造市场化的微观经济主体等完善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对策,以最终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提出应改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关注金融资产价格,疏通货币政策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包括总供给、总需求、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方程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在物价稳定目标下面临不同冲击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尽管在货币需求冲击下,利率中介目标优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由于利率目标的局限性,中国将来不宜采取单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而宜采取以利率为操作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货币政策内在传导机理的表现方式可根据传导主体行为,传导发生的市场环境及传导发生作用所借助的变量分为三种情况。货币政策行为传导是指中央银行与微观经济主体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货币政策市场传导则侧重于不同市场对主体行为发生变化的反应;货币政策变量传导则完全揭示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变量、中介目标变量和最终目标变量的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时变和非线性框架下考察了我国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实施货币盯住模式的宏观绩效,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冲击的宏观效应大大减弱,不确定性上升,货币盯住模式的有效性显著下降,同时利率盯住模式的有效性在显著上升。因此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更灵活、调节成本更小、信息量更充分的利率信号监测并引导宏观经济运行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改善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同时货币当局还应选择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高而不确定性小的单一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宏观经济调控的地位越发突出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其有效性备受关注。因而能够灵敏感应货币政策工具并影响经济实体、消费者行为的中介目标 ,它的选择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 ,但这一中介目标作用发挥受限 ,基于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等因素 ,我国应建立以社会信贷总额为主的中介目标体系 ;当市场环境趋近成熟时 ,利率替代货币供应量与社会信贷总额共同构成中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平衡与否,不仅对其国内经济的运行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其货币政策与对外经济政策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国际贸易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对国际政治关系也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的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变动趋势、结构特点以及长期国际顺差产生的原因与不利影响,说明改善、调整当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季节波动的货币供给量内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对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不同中介目标的选择,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和名义利率两种不同目标之间的稳定性替代。由于名义利率的季节性波动会成为实体经济运行的扰乱因素,所以各国在实际操作中选择了名义利率的稳定性目标,并通过基础货币的弹性调节而适应实体经济运行的变化,这就决定了季节波动中货币供给量的内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主要国家经济衰退,其中央银行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连续降低利率。从2002年7月起,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2003年,主要货币利率下调到近50年最低。2004年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美联储开始加息;2004年12月,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跌至历史低谷。2005年主要国家相继提高利率;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发生逆转,美元大幅反弹一路走强;欧元和日元持续走弱。2006年主要国家将继续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继续谨慎、小幅加息;2006年国际外汇市场将保持目前格局:美元维持强势,欧元继续走弱,日元逐步回稳。  相似文献   

14.
现代金融创新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使货币定义和计量复杂化,金融创新放大了货币乘数。同时,金融创新减少了货币需求量,改变了货币内涵和需求结构。金融创新从政策工具、中介目标、传导机制方面对凯恩斯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挑战。金融创新降低了存款准备金机制的作用,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用,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金融创新对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等中介目标进行着影响。金融创新使传统的传导机制受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必须是能被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对经济的调控正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转变,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信贷政策、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外汇市场的调控.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以下问题:信贷政策仍具有行政性色彩;准备金率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公开市场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汇率制度影响了外汇操作工具的运用;非市场化利率影响利率调整工具的效果.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有外汇管理制度下 ,国际收支通过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的影响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冲击 ,进而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论文就这一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 ,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货币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全球化对国家货币主权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和制约,传统的国家货币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金融全球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货币主权。《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对国家货币主权的约束是有限度的;国家虽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转移或者让渡了一部分货币主权,但国家仍有权力在它认为必要时收回转移或让渡出去的权利而不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约束;一国境外的以一国货币定义的所有存款的最终债务人是该国银行,该存款的最终支付总是需要该国境内的银行操作,而该银行操作是要受该国的强制管辖的。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仍享有充分的货币主权,在处理国家对外经济关系时,国家应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在履行国际承诺的前提下,充分行使国家货币主权,维护本国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IS-LM/AS模型基础上放松三条假设后建立了一个简化的总供需模型,籍此探讨利率政策的价格效应及利率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中国的利率政策存在价格效应,且利率政策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方面效能较低,易导致短期内价格效应大于需求效应,限制了利率政策的选择空间;总体来看,中国在控制物价过程中倚重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是现阶段的最优选择,可有效化解利率政策的价格效应,促进货币政策有效传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易变的国际金融背景下,宏观政策遭遇人民币币值稳定和以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不可兼得的货币政策困境.在阐明利率和汇率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从人民币汇率制度角度分析了造成货币政策两难的主要原因,得出了人民币汇率在国内经济条件逐渐成熟时应走向浮动的结论,同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指出了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汇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