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编辑职业是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社会关系.探讨编辑"替人作嫁”精神,可为编辑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结合编辑工作实践,从理论上研究了编辑"替人作嫁”的表现形式,并就编辑应有的劳动态度提出了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是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奉献性事业。编辑工作的这些特征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即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安贫乐道、甘为"他人作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有创新意识和优化信息能力、精湛的编辑业务能力以及独立的人格精神与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期刊编辑角色与编辑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信息技术使期刊在信息载体、信息传递形式与速率、期刊出版等方面形成的新的特点.审视了信息时代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征,认为高效率与高智能、主动性与创造性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现代编辑角色的内涵与外延将会有所改变,编辑还须学习兼任"信息导航员"、"论坛主持人"等其他角色.旧的编辑工作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多媒体编辑系统使编辑方式具有明显的多层面的立体式特征,程序编辑中心将使撰稿、审编、检索,甚至出版、发行实现一体化.随着出版现代化、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期刊编辑在完善纸品期刊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转向电子刊物、网络刊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政治、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出版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编辑人员从规模和数量上来说,将会大大增加,因而编辑队伍难免良莠不齐.而从其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来说,对"专"与"博"的要求将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各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己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编辑工作”的旧有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闻事业新的发展要求。那么,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编辑工作?笔者谈一点初浅的认识。一、新形势赋予编辑工作新的内容由于受时代发展水平所限,以前,新闻事业对编辑工作的要求往往单指“编稿子”。随着时代在发展,各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新闻事业必然要对编辑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报纸编辑工作极为重要,可以  相似文献   

6.
出版的产业转型与出版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读者的地位不断凸显,阅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大众“悦读”与“超阅读”现象出现,阅读的媒介形式拓展,阅读的文本形式变化,图片的视觉效果得到重视.对此,编辑主体要主动适应,并将之贯穿于编辑活动过程的始终,通过不断地自我调适,与读者建立科学合理的和谐关系.即进行读者调研,了解读者的结构与层次、动机与心理、现阶段的兴趣与需要、潜在读者与现实读者的布局等;分析、把握读者,制定具体有效的读者方案与编辑策略;方便、服务读者,实现编辑活动的价值目标;重视读者信息反馈,调整编辑主体行为,调节出版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人才的遴选与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编辑人才的遴选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什么样的人可以进入编辑队伍,什么样的人可以领导编辑队伍,对今天的年轻编辑的要求应如何定位,他(她)们到底缺什么及如何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建立以老带新的“导师制”等问题。同时分析了影响科技期刊发展的软环境因素,提出了建立适合编辑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编辑活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编辑学的建立,对提高编辑的地位和编辑活动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鉴于此,必须对编辑形象进行重新认识.编辑形象的新定位首先应当告别"为他人作嫁衣"的传统观点,根据现代编辑活动中编辑承担的科技文化信息控制和科技文化大厦的构建作用,把编辑当作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生力军.其次,编辑活动已经走出"默默无闻"的小天地,编辑应当积极进取,作专家名人.第三,编辑手段终结了"剪刀加浆糊"的历史,编辑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大程度地体现编辑活动的创造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认为①“为人作嫁”不应该只是形容编辑工作的“专利”,对编辑工作用“为人作嫁”来赞美、讽刺或比喻都不合适;②将“为人作嫁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用在编辑职业上不恰当,编辑“为人作嫁”讲求的是一种奉献精神,而这种奉献并非“空为别人辛苦忙碌”;③编辑在“为人作嫁”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技艺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这就是要善于“为己作嫁”.  相似文献   

10.
当下国内生命伦理学研究具有脱离"真实性"的倾向,且缺乏基于"真实性"世界图景之上的思的"彻底性".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学方法论路径,进而更加彻底、更为有效地应对基因编辑这一新技术境况下的伦理挑战.伦理反思必须立足于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之"真实性",并充分考量人之理性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聚焦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生命健康、公平正义和人的自我形象的多重复杂关联等一些极具颠覆性和紧迫性的核心伦理问题,始终以人之存在境况、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道德哲学变革作为伦理反思的核心关切,保持哲学思辨的底色,确立新的伦理认知和建构图式,进而尝试探讨构建合理规制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伦理规范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编辑带来全面发展的新机遇,报刊编辑要如何紧紧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在编辑工作中融入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新思想,更新编辑意识,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融入整个编辑思想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编辑新思想和编辑个人全面发展的新目标,实现个人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全面提高,担负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科学思想、引领科学理论前沿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素质的编辑是期刊得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灵魂.在新的形势下,军队期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编辑的继续教育.针对当前军队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军队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出版正在经历和面临三大转型,即期刊传播形态的数字化、期刊经营的产业化、期刊生态格局的精细化.文章针对转型期学术期刊编辑的思想困惑,理性分析了三大转型的基本含义及其给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业及出版编辑带来的影响,并参照国内外有关观点和做法,提出了编辑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应对策略,即:坚守学术核心、强化“市场”意识、找准新的角色定位、拓展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4.
编辑形制的发展与物质技术进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编辑工作的内容构成、工作方式和编辑工作存在的状态称为编辑形制 ,由此分析了编辑工作的孕育、产生、变化与物质技术进步的关系 ,指出当媒体制作的物质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时 ,编辑形制便有新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条件下 ,新的编辑技术手段将改变传统媒体的编辑形制 ,网络出版的兴起将产生出新的编辑形制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在2004年推出的"名刊"、"名栏"工程,意在提升高校学报的学术研究质量,而学报编辑角色定位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高校学报的质量。因此,明晰"学报编辑"与"学者"的关系,"学报编辑"与"杂家"的区别,有利于科学定位学报编辑的角色。文章认为,"学报编辑"角色定位宜"职业化",这既能明确学报编辑为学术服务的功能,又有助于学报质量的提升,以及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者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文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五四"时期的著名作家、文学家、翻译家、编辑学家郑振铎,作为一代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郑振铎在编辑实践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技巧,对当代编辑实践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是具有文化属性的社会活动,其对人文思想的传播、舆论导向的指引、价值共识的达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字时代下,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的应用、"三位一体"的形成和编辑质量的提升是其重要的表现。同时,出版方式的变革、编辑知识的挑战和管理模式的局限正销蚀着数字化的"红利"。由此,期刊编辑工作如想获得长足性的发展则要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编辑理念的坚守与前行和知识结构的调适与扩展以及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期刊编辑工作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研究对于高校期刊的发展非常重要.从素质结构与素质要素的构成出发,探讨了编辑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并结合实践论述了编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以期全面提高编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下的身心耗竭状态.编辑也是"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编辑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应该通过组织干预和自我调适来减轻、消除编辑"职业倦怠"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