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马修·阿诺德是英国新左派和英国文化研究的"先驱"。"传统文化"是他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文化与无政府状态"理论内核价值丰富。他认为严肃文化的守护只有"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的"剩余民"或"有机知识分子"才能担当,这是"文化霸权"的时刻,这开启了他对"大众文化"正面的认知,对英国文化研究和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化误读"是文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它表征为正面"文化误读"和负面"文化误读",与阐释学、哲学、语言学和话语权力等联系紧密。本文从"文化误读"内涵、表征维度及创造性叛逆等方面考量其内涵的丰富性,在理论上为"文化误读"提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球英语语境下汉语话语权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话语权受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事关国家的安全。汉语的"大国小话语权"的状况令国人堪忧。文章基于语言分析的视角,从全球英语语境下分析汉语话语权缺失的原因,从学术话语、网络话语、母语教育等方面来讨论汉语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形式,以期通过诸多途径构建汉语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将中华文化传播于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对双性同体这一生物学术语赋予了新的内涵。她认为理想的人格模式是个体心灵中男性因素与女性因素的阴阳平衡、和谐相处,这样两性才能平等沟通、共存互补,女性才能获得话语权,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第二性",生活在"人"的范畴中,获得人的尊严,达到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伍尔夫的这一双性同体女性观的提出,同其作为女性的自身经历及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其杰出的作品《到灯塔去》中,作者通过对人物莉莉和拉姆齐先生的塑造,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5.
柳斌 《老友》2011,(3):18-19
我认为中小学生应当读点诗词,大学生应当读点诗词;青年人、老年人、我们大家都应当读点诗词。道理孔老夫子早就讲过了,"不学诗,无以言"。无以言,就是指不会讲话,或者话讲得没有文采,甚至指不能获得话语权。孔夫子又说:"言而不文,行而不远。"这就已经涉及到思想和文化传播的大问题,涉及到话语权问题。毛主席也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之一,加以声讨。  相似文献   

6.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以其低门槛和开放性为女性行使话语权提供了技术条件,但由于男权文化的影响和商业利益的控制,以及女性表达的被动性话语策略,新媒介中的女性表达实质上是女性话语权的"乌托邦"。建立新媒介环境下的女性文化、提高女性的媒介素养和女性意识以及网络交流的活跃度,是新媒介环境下实现女性表达影响力的必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飞越疯人院》这部小说中,作者肯.凯西塑造和刻画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一类是以"大护士"、哈丁的妻子、比利的母亲等为代表的强势"妖妇",另一类是"大护士"的助手小护士、麦克默菲的女性朋友等温顺"天使"。小说中女性形象并置,通过赋予强势"妖妇"话语权和行动权,通过剥夺温顺"天使"的话语权,肯.凯西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8.
从17世纪70年代起,英语词汇中出现了"Chinoiserie"(中国风尚)一词,标志着英国社会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实际上,当时的英国受荷兰、法国以及中英贸易的影响,从王公贵胄到平民百姓都开始倾慕中国文化,并以收藏和拥有中国货为荣,在一种蒙昧状态中描述和模仿中国文化,最终演变成了18世纪流行于整个英国的"中国热"。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党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延安时期成功建设"文化军队"的强大精神武器,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文化上的话语权和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性思考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或可以提供一些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北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应凸显的核心特征是城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借助于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两大契机,北京的硬实力,即在世界范围内的控制力显著提升,使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成为可能,但北京的软实力,即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影响力尚需提升。因而,北京应努力提高文化创新力,以"提升以话语权为核心的影响力"为关键环节,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文化消费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实现建设世界城市这一高端目标。  相似文献   

11.
赵涵漠 《21世纪》2009,(12):52-52
最初,很多人都被"锁柱子"这名字忽悠了。一个名叫"病病"的网友,看完锁柱子翻译的英国《卫报》一篇文章后说,"看得出,他有着很高的文化品位",但随即又下判断,"看名字应该是个地道的国产土老帽儿"。  相似文献   

12.
"山寨"文化很富有当今中国特色,它是指普通民众依托互联网参与话语权的博弈并对传统、权威和精英文化进行模仿、嘲弄、挑战和颠覆的一种文化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迅速分化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的阶层、利益群体必然有不同的文化诉求,公开的话语与私下的话语之间有了分离。对普通民众来说,公共话语已经远离他们的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找到自己的表达渠道,互联网提供了最合适的平台,"山寨"文化也因此应运而生。本文拟探讨我国"山寨"文化形成的深层利益原因,以及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文化的合流与互惠,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这是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最为憧憬的大结局,它对赵元任译学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完美演绎了"合流"与"互惠"的译学文化战略观,启迪着当今翻译创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从教学大纲、测试考评、日常教学、教材教辅到学生的文化表述能力,都存在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严重失衡的问题。唯有更新外语教学理念、彰显母语文化"话语权"、补上"母语文化"课并借助他山之石,方能重构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间的科学平衡。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从昔日庞大的英帝国兴起直到现在,马在英国军事历史和英国民族的生活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基于马在英民族文化具有的独特形象意义,从马的英语语义和习语、历史文学和英国民族的体育娱乐生活三个层面探讨英国的"马文化"。  相似文献   

16.
自我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学领域,一直处于西方心理学家掌控主流话语权的状态,以至于其中的绝大多数研究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一批来自东方、具有强烈文化自觉意识的心理学家们开始试图从文化差异中寻找灵感乃至突破口。然而,来自文化差异的一线生机并不意味着要研究者们彻底摆脱西方主流研究范式的桎梏,理想的做法似乎是在两种道路间寻找到某种平衡,这便是所谓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7.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男性话语权绝对统治的时代,勃朗特三姐妹却能脱颖而出,实属奇迹。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勃朗特三姐妹如何实现这一重大突破,即采用作者姓名中性化,语言风格男性化以及表达形式似书信体、日记记事等的话语策略,同时阐述了她们对突破男性话语权统治地位的开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专职辅导员在现实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理论目标存在偏移,甚至是背道而驰,这对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应通过加强对高校相关部门和领导阶层培训、增强专职辅导员的"话语权"以及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解决理论目标与现实冲突。  相似文献   

19.
英国“公民宪章”运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公共服务是90年代英国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措施是在各级公共服务部门实行"公民宪章"、本文论述了"公民宪章"实施以来的状况,并通过对"公民宪章"的核心价值──公民授权思想的考察,分析了这一措施对改善公共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慈善组织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良好的声誉,不但是英国软实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外交中有利于增强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力,促进国家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的辐射力,增加英国文化的吸引力,强化英国在全球议题上的话语权。英国慈善组织的软实力外交对中国提升非政府组织的外交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