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情境化的知识概念是女性主义认识论的中心概念,对此,女性主义认识论者已经在认识论传统内的三个方面发展了知识的情境的三种进路: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唐娜·哈拉维作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代表对知识也进行了独特的解析。基于对一般情境化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对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作出剖析,可以发现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区别于一般情境化知识的特点以及与传统的科学知识观的异同。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分析对奠定女性主义科学批判和女性主义科学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以对现代性解构和否定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法国女性主义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后现代理论转向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法国主流女性主义后现代理论转向的思想渊源主要有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以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为代表的法国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希克苏斯、伊里格芮和克里丝蒂娃。对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将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现代与后现代并不是两个时间概念,它们是西方前后更迭的两种文化思潮,它们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理性的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争取个性解放,要求民主、平等、自由等政治话语相一致;后现代主义的开放性、不确定性显然与女性主义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性别建构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田小枫 《南都学坛》2003,23(3):78-80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相对宽松的后现代语境 ,为妇女解放运动带来了新契机 ,职业女性作为妇女解放新阶段的排头兵 ,开始尝试新一轮的性别突围。当代女性主义小说对此作出迅速反映 ,深刻揭示了职业女性不论是采取对男权法则认同的手段 ,还是妄想颠倒男权法则中的性别位置 ,都以悲剧结束的客观现实 ,从而表现了女性突围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生态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现代性危机”,即德性传统失落所造成的意义危机和生态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企图为人类超越工业文明提供了一种自然—人类—社会有机复合的后现代生态世界观,是对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也是对传统朴素的生态哲学尤其是中华传统道学的辩证回归。与后现代生态哲学相结合的中华道学智慧,可以解决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的信仰问题,指明了以生态哲学之“理”主导下的“后现代理治社会”的文明转型的理想前景。  相似文献   

6.
回顾与反思: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阿特伍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从女性主义角度来阐释她的作品,一直是阿特伍德研究的重要方面。其写作历程与加拿大本土乃至全球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是她的作品与女性主义理论有着天然契合之处的原因之一。但传统的女性主义视角不是阿特伍德研究的唯一途径,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思潮已经呈现新的趋势,衍生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等新的理论建构,值得我们在解读阿特伍德作品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女性主义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发生“后现代转向”之后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以此为基础 ,本文着重探讨了后现代女性主义面临的理论困境 ,分析了其困境的实质和原因 ,并尝试提出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走出困境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是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女性主义心理学整体上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否定所有的宏大叙述 ,主张建立局部的、分散的小型理论 ,否定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 ,主张反本质主义 ,倡导多元方法化 ,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性别这一女性主义学术的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该理论以透析男女两性差别的社会存在为主要内容,从解构男性中心主义传统知识体系入手,强调社会文化建构对性别的作用及其多样性、可变性,倡导多元的思维方式,关注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力倡男女两性关系的改善与社会的公正。性别理论的知识批判与重建精神及其实践性,反映了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开放性格和学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德里达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与女性主义在颠覆西方传统思想与现存的等级秩序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找到了共同语言。事实上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仅为女性主义提供了反抗父权制统治的思想武器与方法论工具 ,同时也为以巴特勒为代表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批判传统女性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对女性主义政治学 ,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政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为旅游的内核这一观点正在成为旅游行业的共识.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理应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业的重要内核.道家及道教对旅游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诸多思想对现代旅游有重要的启发.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学、艺术、洞天福地、宫观、园林、庙会等民俗以及养生与特色饮食等丰富资源,都能够与现代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神性论问题上,基督教和道教虽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之点,具体表现为一神论与多神论、人神异质和神性分享论与人神同质同形和互化论等区别。这些区别规约了它们各自的思维方法。同时分别影响着西方和中国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其习俗、哲学、自然观、价值观等文化因子,形成注重理性的基督教文化和注重功用的中国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休闲是新兴的哲学话题,道家是中国传统休闲哲学的源头。“大知闲闲”集中体现着道家休闲哲学智慧。在自然、社会与精神三个维度中对技术、语言、游戏等重要问题分别阐述,以揭示道家哲学的休闲意蕴。道家休闲哲学乃是一种生命哲学,对当代休闲文化建设与生活品质提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强调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天和、人和是道儒两家都重视的。但就它们的逻辑排列而言,道儒两家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儒家强调人和,依据社会的需要来营建社会的和谐,其具体操作就是依据血缘亲疏关系的仁来决定具体行为的内涵的方法,结果是对人自身和谐的忽视,造成社会与个人的分裂,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投入多而结果少;道家则从公平的不仁切入,不偏于个人的欲望,不偏于人际关系中的自己,不偏于人是万物关系的一部分的定位,从个人到社会他人,从内在本性到外在要求,依归自然无为的轨道,不仅强调社会的和谐在个人的和谐,个人的和谐在内心的和谐,而且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只能在他者价值的实现中才能得到保证,这既为营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打牢基础的参考,也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揭示了俭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易心莹的求学经历看,儒学构成了其知识结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故他才会采用<三字经>的形式来宣传道教知识.可以说,<道教三字经>是易心莹援儒人道的具体表现,易心莹虽身为道士,但其内心"笃守儒师与道家学理"却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狄金森并未真正受到女性主义运动及其思想的影响,但从女性主义角度考察她的诗歌。可以发现,女性身份、女性自我意识等在其名誉、死亡、爱情、婚姻等主题中均有明显体现,其创作抛弃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他者”身份,早已具有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7.
古典道家有中国古代最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包含宝贵的生态文化思想,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自然价值、生态社会、生态消费、生态人生、生态美学等思想。这是我国重要的思想资源。一方面,这种思想的发掘和研究很不够;另一方面,其中许多思想长期以来又被误解了。因而对它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正确地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对于今天生态文化建设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道是庄子哲学宇宙的本原和运行根据,万物从生成到发展受道的控制,人的自由和道的主宰性相矛盾。按照庄子一元论性质的哲学,道生万物,物质发展产生思想,思想的出现使人获得自由。自由是思想纯粹形式的无限可能性,此时,思想主体与思想对象完全融合,得到自然而然的存在,实现逍遥之道。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深入人心、最富有艺术力量的女性形象,她有花之容貌,竹之气节,散发着一种诗意美和自然美。在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的笼罩下,她对自然的纯真热爱和对爱情的炽热追求具有前卫性和启蒙性,她的爱情悲剧命运,激发着人们的思考,呼唤着女性的觉醒,处处渗透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理论流派,此理论将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相结合,提倡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为林黛玉悲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新视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