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水青树Tetarcention sinense Oliv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青树种子属典型的需光性种子,在黑暗条件和恒温中,新采集的种子完全不能萌发,在变温中也仅有9.75%~17.00%的萌发率,只有在萌发过程中给予1 000 lx光照强度和8 h光周期才能充分萌发,萌发率可高达64.75%~85.00%;种子的含水状况对光的效应有一定的影响,种子须浸种8 h,其含水量达饱和状态时,种子萌发快而整齐;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种子萌发时对光的需要,其适宜的质量分数为12×10-4;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光照下25℃恒温,其次是20℃恒温和25℃日/15℃夜、30℃日/15℃夜、30℃日/20℃夜变温.  相似文献   

2.
以绿豆和黑豆种子为材料,在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25℃±1℃),不同浓度的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经,测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根据各项指标计算出种子的萌发抗旱指数,结合所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绿豆和黑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低浓度PEG处理下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说明绿豆和黑豆种子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干旱胁迫浓度达到20%时,黑豆种子未能萌发,表明黑豆种子的萌发临界干旱胁迫值为20%。综合分析,所选绿豆种子抗旱能力大于黑豆种子。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品种、不同育苗方式、不同育种时间、不同种子质量和不同复土厚度等条件对四棱豆进行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气候条件下,采用拱膜+营养钵的育苗方式,于4月下旬至5月初选用饱满而新鲜的96-13品种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后种子复土厚度为种子厚的1倍,则可大幅度地提高四棱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4.
以4个品种绿豆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 PEG -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进行处理,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探究干旱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PEG 浓度的增加,4种绿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呈下降趋势。当 PEG 浓度为5-10%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小幅上升趋势;当 PEG 浓度为15%时,各酶活性急剧上升到最高值,且各酶活力的升高幅度有所不同;当 PEG 浓度为20%时,各酶活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和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吸胀(5℃)对种子活力及种子细胞内膜透性的影响及其与吸胀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吸胀显著降低了大豆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种子吸胀初期k~1外渗与吸胀温度有正性关系;种子差低温吸胀后转入常温(25℃)萌发过程中,溶质大量外渗。吸胀冷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可能是吸胀初期的低温效应严重阻碍了细胞内膜尤其是质膜的选择透性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6.
以本地野生观赏植物马蔺种子为材料,采用酸蚀、碱蚀、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处理并以未处理的种子为对照,放置于25℃的恒温箱中培养一个月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马蔺种子在不同浓度的浓硫酸处理下,各项指标均比对照高;萘乙酸浓度在100—150mg/L之间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尤其150mg/L萘乙酸处理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氢氧化钠处理的马蔺种子各项指标均比对照高,40%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最高。从而为利用播种繁殖野生观赏植物马蔺的苗木、补充园林绿化上的供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辐射剂量的X射线辐射仙客来种子,研究对仙客来发芽率、发芽指数、活性指数、细胞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幼苗生长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能够提高仙客来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性指数、细胞分裂指数、幼苗生长势、幼苗叶绿素含量,高剂量辐射则起到相应的抑制作用,在辐射剂量为12Gy开始出现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研究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根及其凋落叶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浸提液(12.5、25、50和100g/L)对假臭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窿缘桉根浸提液对假臭草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的生长无显著作用(P>0.05),其浓度大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大,而用窿缘桉凋落叶浸提液对假臭草种子进行培养后则表现出极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其中以100g/L浓度的凋落叶浸提液抑制效应最强,其假臭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相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52.7%、91.5%和100%,在此浓度下,种子失去生长活力,无法萌发为幼苗.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杂交水稻种子在不同的热风干燥条件下,对其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热风干燥温度和时间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负相关。愈接近于自然干燥温度(30~40℃)的处理,种子发芽特性愈好。杂交稻种子<60℃的热风干燥处理,对种子发芽特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10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鲜重、根长/芽长等6个发芽指标进行了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0种紫花苜蓿种子间发芽率和苗期特性差异显著,其中中苜1号发芽率最高,为97.33%;在发芽势方面,中苜1号最高;在根长、芽长方面,甘农3号最高;在根长/芽长方面,皇后苜蓿最高;在鲜重方面,甘农3号最高。苜蓿主要发芽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发芽率与发芽势、鲜重之间、鲜重与根长、芽长之间、以及根长与芽长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长与发芽势、发芽率之间,发芽势与鲜重,根长/芽长与芽长呈现出显著相关。此外,其余性状间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在整体萌发特性上表现最突出的是中苜1号,值得在榆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涉农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在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统筹整合作为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的突破与平衡,加之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边界范围,因而属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现有的政府主导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模式在实践中面临很大困境,而法治保障模式不仅具有价值必要性,更有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在"法治财税"理念的指导下,法治首先必须尊重财税规律、逻辑与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央及各省份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文件规范中与法治财税规范意旨不符的部分进行分析、审核和修正,以尽快建立稳定权威的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法治方略,顺应新时期民生财政的发展要求,并促进央地财政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染环境罪的诸多争议,在正确把握保护法益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寻求具体答案。承认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观下的环境法益是本罪的保护法益,将环境法益与人类法益并列为本罪保护法益的观点,因缺乏对环境法益层次性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认识而不具有合理性。2017年司法解释第1条的部分行为规定,通过对污染环境行为严重性的实质自然属性的规定,表明行为对于环境法益的实害结果;而部分结果规定则是通过对人身、财产等损害的判断,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损害后果。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对过失犯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对间接故意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