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形态话语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及其生成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关系塑造力显著提升的时代背景下,着力推进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结果.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模式,反映着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理念和行动,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价值和文化,具有主体性与凝聚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等基本特征.新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发展,对增强"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话语浓缩了中国在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追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中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思路与理念,是一段时期内国家形象和发展道路的折射与缩影。"中国特色"还具有从"革命"到"建设"的话语内涵转换、面向"中国问题"与"中国实践"、由"地方性"向"世界性"的整合三个主要特征。这一话语的价值在于标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维度,彰显了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并且突出了实践积累与理论创新基础上的话语自觉。  相似文献   

3.
建国50年来,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体系向建设话语体系的转变.本文分析了这两套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革命话语是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交流方式,这套话语体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保证社会、个人与国家权力话语的高度一致,以适应国家在经济上的高度集权管理和在思想文化上的严格控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话语是围绕"建设"或"现代化"而建构起来的,它包括"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四个语义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社会关系实践决定人们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包括科学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两个层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对话语体系建设有3点启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是话语体系建设的内容规定性;第二,中国共产党人是话语体系建设的主体规定性;第三,公有社会关系包容私有社会关系的曲折性是话语体系建设的过程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建设今天的外国文学的"中国话语",要在三个基本关系的视野上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反映论做指导与处理好从生活的细节出发、从文学现象的具体表现出发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外国文学经典的跨文化性及其与我国当代文化建设需要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阐释的自由"与"历史主体性""文本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中,“赶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概念。毛泽东在总结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革命的兴衰成败中提出赶考话语,并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坚持“两个务必”。习近平高度重视毛泽东提出的赶考话语,提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坚持“三个务必”,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习近平以史为鉴,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赶考话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一种思想体系及行为的总和,革命是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中国古代革命话语分为儒家和农民两大派别,当然,它们都有历史局限性,只有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才是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革命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构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标志着传统革命话语历史性飞跃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是我国政治话语由"革命"话语转为"建设"话语的历史基点。但这一点两段之间亦有着紧密的联系和重大的阐发空间。自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对世情、国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研判,习近平对"建设"话语进行了革命性的重塑,此一实践的重要一维就是重塑革命性。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揭示了重塑革命性的时代境遇,明确了这是一个需要应答时代之卷、讲好中国故事、高扬革命精神、发力价值引领的时代;其二,理清了革命性重塑的实践进路,基于双创的逻辑和共构地阐发,进行了回溯革命文化、续写革命精神、贯通本来将来的连续性论证;最后,锚定了革命性重塑的价值旨归,即书写新现代性、坚持中国道路,消解历史虚无、弘扬中国精神,夯实"建设"话语,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具有丰富的逻辑意蕴,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话语需求紧密相连,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事业发展的题中之义。高度重视理论传播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推动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加强理论传播,必然需要因应时代的理论传播话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探讨其话语建构的逻辑原则,从话语主体、内容、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等要素解析话语建构的逻辑运行机制,结合具体实际不断加强其学理性研究和实践性探索,可以提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能,在话语实践中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块新的里程碑.它的创立,再一次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在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要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术语革命"的方法论,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推向新的阶段.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个方面做出的术语改变,可以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的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的术语创新,这既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又从理论层面与现实层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而从术语的变化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为我们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18年11月16日蔡元培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以后,劳工问题逐渐成为"五四"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而随着"五四运动"的历史性展开,劳工话语也逐渐从一般性的话语逐渐转换为劳动阶级解放的革命话语.形塑这一话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时代特征、中国社会现实的矛盾发展等.其中,"五四"先进知识分子的理智自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劳工话语的转换过程也是"五四"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劳动解放中国征程的历史大幕从此拉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重要理论创新,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方法论自觉是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前提.在新时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方位上,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用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话语重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地上重新出场.这一重写、重构的理论创新,关涉方法论自觉,进而关涉文化立场与文化态度的转变.整体性继...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这一"结合",取得了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受过挫折,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总结了革命时期"结合"的经验,吸取了经济建设中遭受挫折的教训,又成功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了,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无疑,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发展演变经历了革命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改革话语体系、发展话语体系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中的价值取向分别是解放人民群众、改造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发展人民群众。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人一步步真正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之归宿。把握这一价值取向,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并使之永葆青春和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强后盾与智力支撑,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话语是近代中西文化对立、冲突、融汇的产物,它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思想文化困惑,以及中国人民为改变西方"他者"形象而积极探求国家昌盛和民族振兴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心路历程.在经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之后,"中国特色"话语逐渐由思想文化领域转向政治视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成为当代中国最具核心价值的政治哲学话语.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话语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论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结构张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哲学基础的支撑张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的实践性张力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的包容吸纳张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而两次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巨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正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