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总结美国地方院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点,探讨广东中心城市大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中心城市大学要坚持为地方服务,积极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1906年9月,清朝政府发出“预备仿行宪政”的上谕.一时间,国内立宪派大为活跃,上海、江浙、两湖及广东地区的立宪团体相继成立.其中,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颇有特色,对广东地区的立宪运动和地方自治运动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值得我们研究.但过去出版的有关专著,对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或者语焉不详,一笔带过;或者把它与广东的另一个以商人为主的立宪团体——粤商自治会混为一谈.本文拟根据清末广东办宪政的有关文献、报刊,特别是自治研究社出版的《广东地方自治研究录》等资料,对自治研究社的成员、宗旨、活动、影响及其特征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期有助于了解传统的士绅阶层在清末立宪运动中的新动向以及广东地区立宪运动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到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最穷的地方还在广东,这是广东之耻,是先富地区之耻。因此,必须坚决打好缩小贫富差距这场硬仗。今年3月底,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河源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富可敌国的广东  相似文献   

4.
始于清末的广东地方自治政策,在辛亥革命后,以沿袭清末自治的形式继续实行.即便处于以“独裁”、“专制”著称的龙济光政权时期,其仍能在当时就任民政长的李开侁的指导下得以规划和实施.1914年2月,袁世凯发出了停止自治的命令.此举使得地方自治政策逐浙向恢复乡绅制度和保甲制度的方向发展.自清末延续下来的地方自治政策因此一度中止.各级议会组织亦因自治制度的停止而被废除.这使得在清末时期形成的以省会广州为据点的广东地方精英领导人——传统广东士绅(遗民),和致力于乡村教育、慈善事业的广东地方精英之间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伴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湖广填陕南”的移民运动,大批居住在以今广东嘉应州为中心的客家人从广东辗转迁徙至今陕西商洛境内。他们居住的地方仍以“广东”命名,以示不忘其祖。商洛本地人称他们及其后裔为“广东人”,称他们说的方言为“广东话”。考察历史文献资料,对照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可以看出商洛境内的“广东话”其实是客家话与商洛本地话进一步融合形成的客家话的变体。  相似文献   

6.
最富裕的地方在广东,最贫困的地方也在广东。这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道伤痕。“广东作为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如果不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尤其是老区的脱贫致富问题,我们就没有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广东书院发展史上,文澜书院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不仅是广州西关绅商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时一个因缘际会下的附属产物,还是清代书院制度与广东书院文化发展下的时机选择,更是广州十三行行商家族主动融入地方士绅圈和参与地方事务管理的着力举措。文澜书院不仅为行商带来投身地方公益的口碑与荣誉,为其赢得了在商言商、遇绅而绅的身份认同,更为行商家族实现"由商入仕"的发展战略提供平台与契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东地方高校在师资队伍的总体规模上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在结构上有了较大的优化,但高职称人数特别是教授职称人数在师资构成中依旧占较低的比例。为了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广东地方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规划;深化与国内高校合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拓展与国际高校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9.
易名 《今日南国》2006,(7):33-33
——傲。话说在中国范围内,北京人管北京以外的地方叫“地方”;香港管香港以外的地方叫“内地”;广东管广东以外的地方叫“北方”(海南以前属广东),特说明上海最绝,管上海以外的所有地方叫“乡下”。城里人历来看不起乡下人,可想而之,上海MM,尤其是有点姿色的,在乡下人面前眼睛盖是不屑一看的,而尾巴嘛,盖是翘得比金茂大厦还要高的。对这样的MM,你还要娶吗?  相似文献   

10.
广东的蔗糖业,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仍然处在传统时代的水平.民国以来广东农业界学者在蔗糖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对30年代广东地方当局的产业决策产生影响.30年代广东的工业化运动,奠定了工业支持农业的基础.机器糖加工业迅速发展,同时有力地推动了甘蔗栽培业的技术进步.在30年代前期广东糖加工业和甘蔗栽培业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一些迥异于传统时代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清末广东巡警的创建与官绅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警察制度的引进自始即有地方绅权伸张的背景,1900年广州绅商最早设立巡警局。针对地方绅权的扩展,广东官方一面积极参与巡警的创建,力图控制新兴的警察力量,同时又设法利用新的警察制度收归原有的地方团练。而官方的过多干预,却挫伤了地方士绅的积极性。因为经费等问题,广东巡警之创建并不顺利,成效不彰;又因为盗匪问题,地方团练反而得以发展。1907年“警保局”在省城出现,官权不得不向绅权让步。  相似文献   

12.
广东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要求,第一个“率先”,就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殷切期望,也是广东作为全国排头兵的光荣使命。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是2018年。这就意味着,广东的脱贫攻坚目标也要比2020年提前两年完成。“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全省还有70.8万相对贫困户、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而且,都分散在边远的山区。全省城乡区域发展也不平衡,农村相对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广东各地相继创办了10余所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新大学的崛起与广东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互为依托。本文分别从建校目的、办学宗旨、规模效益和“大学效应”等四个方面概括并总结了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两广地方实力派的关系深受国民党派系斗争尤其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1927-1936年,两广地方实力派在与蒋介石抗衡时,关系密切,似乎结成了粤桂联盟.1929年李济深被囚后,广东陈济棠依附蒋介石,与桂系处于对立冲突之中.1931年胡汉民被囚后,两广又紧密合作,对抗中央,酿成困扰中国政局的"西南问题".因此,粤桂关系的互动实际上是广东、广西、中央关系的互动,此种情况反映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地方主义势力的强大.  相似文献   

15.
戊戌地方制度改革与维新派的地方政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戌维新运动中,光绪帝下令裁撒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反映了维新派试图通过"委重督抚"加强地方权力,并提高行政效率的政治思维;而湖南省在变法中创设的南学会和保卫局,都反映出维新派试图通过地方议会和地方自治改变督抚专政,让新式绅商掌握更多地方权力的政治用意.维新派在维新运动中的地方政治主张,都是以政治权力下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校学报获得迅猛发展。这与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政策的推助和学术环境的改善密不可分的。在这一时期,广东高校学报经历了恢复发展期和改革提升期两个主要阶段,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明初王朝对地方医疗颇为重视,规定府州县均设医学,成为地方官衙一部分.医学的职能主要是培训地方医疗人才、负责地方卫生事宜.明代广东县级政区几乎均设医学,对医学文献整理、人才培养均有积极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信巫轻医的习俗.  相似文献   

18.
广东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古代文化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中原地区,古代原始宗教也是如此。广东原始宗教的大部分内容如鬼魂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对山神的崇拜等,均来源于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19.
根据岭南文化的特点分析广东南拳产生的原因,以揭示岭南文化与广东南拳技术风格之间的本源关系。研究认为:岭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地域人种体态特征是形成广东南拳技术风格的基础,而岭南文化的务实性、兼容性和海洋文化的开放、开拓性也是造就广东南拳技术特点和风格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最近西方的研究假设,与17世纪和19世纪相比,18世纪代表着江南女性文学活动的衰落.我不坚持这一概括的正确性,并建议研究广东才女,旨在检验同样的衰落是否出现在江南以外的这一重要区域.这篇论文用三个部分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部分介绍八位18世纪广东的重要女作家,主要依据冼玉清出版于1941年的<广东女子艺文考>.从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18世纪广东女性的文学活动没有衰退.第二部分集中于这一区域女性文学文化的另外两个与江南形成对比的方面,即广东才女对历史的特殊兴趣,和她们工作与生活更加以家庭为基础的创作语境.最后一部分探讨在地方和伞国的诗歌选集,尤其是恽珠刊刻于1831年和1836年的<国朝闺秀正始集>中,广东女性怎样得到表现,结论是全国范围的选集对广东女作家的表现还很不够.当冼玉清编辑选集时,她更多依据的是专门关于广东的选集和地方史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