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自媒体舆论场定义、特点、功能与自媒体的社会舆论场等的梳理,以大众媒介与人际传播、群体影响与社会认同、媒介构造与真实的社会结构、“把关人”等大众传播学理论切入,分析自媒体在社会舆论、社会思潮中的影响,以及自媒体在舆论引导、社会思潮引导等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传播领域的变革,为网络谣言的盛行提供了温床,而编辑把关角色的淡化及其功能的缺失,使网络谣言成为反抗和破坏传统媒体话语秩序和规则的载体,同时也意味着媒介公共理性缺失的风险,亦有可能对转型时期社会心理产生误导。因此,应对网络谣言的肆虐,重塑编辑的"把关人"角色势在必行:其一,确认编辑把关的主体地位,提升网络编辑主体素质;其二,在信息整合中优化选择,在内容提供层面清源净后;其三,把握网络信息的社会指向,以职业理性实现传播公正,从而实现网络的工具性质与价值导向之间的动态平衡,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有效实现编辑主体的把关功能。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媒介环境下由媒体主导的"公共领域",可以形成媒体主导的舆论话题,进行议题设置。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舆论引导面临着困境与挑战,表现为舆论表达的不一致性及冲突日益尖锐、舆论引导由一元化主导转变为多元化共存状态,以及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消解与重构。广播电视媒体的突破与转型主要是舆论引导理念的转型、舆论引导功能的转型、舆论引导机制的转型。形成新的舆论格局和舆论引导的途径在于创新节目内容制作、传播途径,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共融共享;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客体分层化、议题多领域化;充分发挥舆论领袖双管齐下的舆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以其便携性、隐私性、智能性、互动性等独特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使得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基于江苏省2012年网络舆情的调研数据,提出了自媒体大发展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引导路径的相关政策建议:完善网络管理法律体系;全面推行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构建网络新把关人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协同处理机制;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功能;主动设置议程,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的利远大于弊,其存在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但网络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趋利避害:政府应以“以法治网”为根本,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网络舆论的表达;对网民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从技术层面对网络舆论实行有效把关;强化主流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舆论互动;在动态中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博客、编辑与网络虚拟社会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沟通工具,以其主体的个性多元、操作的简单易学、时空的无距离感,对编辑的引导、把关、中介等传统功能产生冲击,由此滋生出对博客编辑存在必要性持否定的观点.但实际上,博客编辑不可或缺,它不仅承载着编辑的传统功能:把关性依然,引导性仍在,中介性犹存;而且面对博客媒体催生的网络行为失范,网络行为主体乏理性、乏责任感的现状,博客编辑的责任不但没有消解,反而更加强了.在现阶段,于博客世界中打造人文化规范体系,整合虚拟性网络社会成为博客编辑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是承载社会舆论的新兴载体,网络舆论有着内在的生成逻辑,既离不开公众主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切身利益,也离不开媒介主体的报道加工、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既离不开国内社会矛盾、国际斗争形势和信息选择趋向的时代背景,也离不开自媒体、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条件;既离不开社会事件背后的现实本质,也离不开网络舆论引导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实现科学的网络舆论引导必须把控主体性、紧扣时代性、立足现实性,促进主体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新闻成为网络媒体传播意识形态的主力军。然而,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随之出现,如官方网络新闻媒体公众影响力羸弱,非官方网络新闻媒体辅助不力;网络新闻受众群体扩大,复杂性增加,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受威胁;网络新闻"把关人"职能缺失,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复杂的网络环境等。有效利用网络新闻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官方新闻与商业新闻的互动传播;提高议程设置的能力,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教育与完善法制法规并举,全面提升网络新闻"把关人"的道德认识、意识形态认识;进行价值理性的引导,提高国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别于传统媒体,需从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增加把关力度、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加快网络道德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强化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而提高网络媒介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来看,编辑活动是一种主客体"间性"作用的媒介信息产品生产传播活动。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特征更为突出,编辑主体元素的"间性"关系更为活跃,它立足于媒介信息产品的创构生成,归因于网络社交平台的"连接"赋能,彰显于媒介产品的交换传播,是一种具有规律性的编辑主体元素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传统主流媒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科技进步加剧了媒介间的融合,传统主流媒体抢占互联网舆论制高地;在海量信息且碎片化的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公信力和传播力得以增强;在权力正在从中心瓦解到个体的情况下,传统主流媒体的"把关"难度虽然增加,但其功能并未减弱。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时代的舆论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很难辨别真假,表达的观点也缺乏理性,容易使人迷失方向。由此,当代大学生已经沦为"网络孤独者"。匿名评论助长了一些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失去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也对学生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高校树立正面的网络舆论"意见领袖",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创造更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媒介融合时代高校舆论引导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虚假新闻不仅误导受众,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破坏媒体的公信力,还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加速,各种形式的虚假新闻有增无减,花样百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是遏制虚假新闻泛滥的治本之策。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对新闻媒体、媒体从业者、媒体受众以及媒体把关人等不同主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媒体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化水平,引导受众理性参与,净化公共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新疆"7·5"事件谈国内传媒对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7·5"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部分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有意歪曲丑化中国形象.对此,国内传媒不仅要揭露其所谓"新闻自由"的虚假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媒介舆论危机的干预机制,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传播力量,强化舆论危机干预的政府责任,发挥网上民间力量的打假作用和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沟通力量等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反击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积极教育引导国内外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5.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它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能够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舆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编辑作为重要的传播者、新闻媒介的重要把关人,因其地位之特殊,其技术层面的劳动是基础性的,一个编辑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舆论意识,正确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诱发了社会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因而呈现出多种异化与畸变现象,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范畴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通过议程设置重构、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加强网络社交管理、规制政府行为失范、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等途径,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新媒体事件"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的概念脱胎于"媒体事件",强调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媒介事件新的传播机制.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本文具体探讨了突发事件中的舆论载体、主体、过程及影响,指出突发事件的舆论生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体媒体生态系统中运作,呈现出非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特征,其个案意义与长远影响取决于事件是否具有体制性变革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危机是社会现实危机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传播形式,它包括酝酿、发展、爆发三个阶段.网络舆论危机道德层面的主要表现为舆论内容的非道德性与舆论评价的非道德性.就其危机生成的原因,从道德层面分析主要包括网络道德虚拟性、媒介的价值偏好、网络道德规范的滞后与公众情感的偏执.网络舆论引导应该坚持舆论主体的主体性原则,现实社会“良序”道德的指导原则,以及理性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9.
校园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是舆论引导功能和文化上的同构建设功能。深受世界范围内媒体环境变革的影响,校园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面临新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校园媒体在舆论引导功能上要加强舆论导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党性原则与受众意识的统一;在媒介文化建设上要深入研究“三贴近”方法,办有亲和力的校园权威媒体。本文同时还探讨了新形势下校园媒体新作用的正负效应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环境下,舆论呈现两种态势:以舆论自在状态为特点的"热舆论"和以舆论控制状态为特点的"强舆论",热舆论通过舆论"聚能"的过程,将能量转化为强舆论,从而以舆论监督的方式进行"释能".热舆论的转化规律和强舆论的化解规律对于网络影响下的媒体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