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既有深刻的世界哲学与文化背景,也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吁求相契合,更是我国理论研究发展的逻辑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双重维度展开。广义理解,可以说整个马克思哲学都是马克思人学;狭义的马克思人学主要涉及人的本质问题、人的存在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学研究紧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突显了人的发展问题,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人学基本精神,全面确认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价值目标,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和谐发展的社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辨证统一的人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个人劳动奉献与个体享受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为主要内容,所有这些都为当代青年幸福观的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文章根据当代青年幸福观的基本特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四个统一"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形成的作用和启示展开了积极的论证。文中的某些观点对于开展现代青年的幸福观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梳理习近平共同富裕观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习近平共同富裕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系统归纳和理论凝结,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深刻理论把握,是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在共同富裕领域的深邃理论回答。习近平共同富裕观在“发展与分配辩证关系”“公有制保障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阶段性与必然性相统一”“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统一”这四个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与审美精神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精神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精神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精神性,但是离不开物质性;美和审美的精神性和物质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是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李杰 《晋阳学刊》2011,(2):11-17
当代中国学者对于马克思人学的研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人学的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深化的。其研究历程大致有3个阶段:恢复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从价值观上强调尊重人;系统研究马克思的人学,从学理上说清人,从实践上塑造人;总体把握马克思人学特征,转换人学研究范式,指导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些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人的生存实践的展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人学的精神实质,实现马克思人学的中国化,从而更好地沿着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对现代化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高度自觉。这是世界现代化的中国式表达。“现实的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为此,需要坚持自然理性与人文理性、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的统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理论渊源。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主体,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形成,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理论涵养。中国式现代化以创造人民幸福生活为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遵循,把基于人民需要变化的主要矛盾作为内在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崇高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决定了它不只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现代化,更是服务于全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的人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与时俱进的特征,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其观念形态上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和内容,在功能上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指导性;把国民素质定位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在形成和发展走向上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社会发展理论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庄晰尧 《理论界》2023,(11):22-28
用马克思辩证思维来理解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发展的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马克思辩证思维内容逻辑、实践逻辑和规律性与价值性相统一这三重向度。从内容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发掘并顺应了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内容和必然趋势,那就是现代化必须是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类本质为核心内容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逐步地摸索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更是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价值性,反映了我们党的宗旨使命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朱寿兴任何个人都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因此,所谓人的“自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作为物质性存在的“自我”,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自我”。这两个“自我”并非是可以截然分开的,而是互为因果、互为前提地共居于一个统一体(社会个体)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必然联系,必须科学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共同富裕是共建与共享相统一、物质富裕与精神满足相统一、尽力与量力相统一的富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共同富裕需要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思想精华和科学方法论,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推动文化繁荣昌盛、实现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五个层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我国的共同富裕事业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的本质理论的始源性理论根基,本质范畴的历史演进表现为从研究范式的变迁,即从实体主义本质观到关系主义本质观,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观也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一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能够取消对于“根据”问题的追问,其合理限度仅仅在于表明实体主义本质观的研究范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追问“根据”问题的理论需要与现实需要。以“对象性—活动”人学为理论基点,马克思深刻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实体主义本质观所隐藏的“非对象性”这一非关系主义的根源性理论缺陷,并从主体与客体两个理论向度及其实践性的统一上完整地建构了对于人的本质的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及严重的全球性生存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仅深刻彰显了一种新的生存智慧与文明形态,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生存方式与发展境界。  相似文献   

14.
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人学 ,不同于人的科学、哲学和社会哲学 ,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人学研究必面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个体、群体和类的统合以及主客体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6,(1):119-125
制度与人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在哲学一般意义上阐释制度的本质及其人本意蕴;在宏观层面分析制度对人的发展价值,即制度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社会关系需要和精神需要;在微观层面分析制度作用于人的具体内在机制,即制度促成人的利益求同、关系趋同与价值认同的微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实践理解,突出了社会发展的价值必要性和利益范导性,究其实质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理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当代就具体化为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及逻辑都一再佐证: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和根本保证是人的现代化。作为物的现代化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人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内生力量”和“创造”形态。在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则是如邓小平提出的要培育“四有”新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培养“四有”新人、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宏观保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途径;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教育”,是造就人的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对人及其全面发展问题思考的二重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和福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读解,给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思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我们重新思考“人的解放”的内涵,及其个体与类能力发展的逻辑、马克思历史理论本身的逻辑和现实人的发展的实践逻辑的检讨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有助于坚定确立“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8.
“类”概念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对人的本质的表征。费尔巴哈是基于两种基本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和人与动物的关系)从两个方面(精神性方面和社会性方面)对“类”概念以哲学规定的。“类”概念导源于黑格尔的生命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在《手稿》中以新的实践方式,揭示了人的本质,超越了费尔巴哈“类”概念的内涵。马克思的“类”思想具有逻辑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应作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给予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事物的本质是有层次的,其来自于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刻、完整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理论,阐明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和最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本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本质,坚持构建以国家总体安全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本质,从而构成“六位一体”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人类发展与中国人学研究”笔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的问题的研究置于重要位置。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现代化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在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看到: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因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都把人学研究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最近,国内哲学界部分学者就“当代人类发展与中国人学研究”专题展开讨论,现将他们的观点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