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建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是兰州大学民族学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本文通过回顾他的学术人生历程和学术成就,探讨了他将历史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独特的民族学思想和研究方法,阐明了他基于与西方人类学相比较而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萃与信息     
中国民族学的基本特征 黄惠焜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著文认为,中国民族学具有以下八个特征:①它具有世界民族学的一般共性、一般理论和一般方法,是世界民族学的一部分;它并不是一门与世界民族学对立或脱离的特殊民族学。②它具有过去西方民族学家从来不具有的学科对象: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这一文化时间无比之长,空间无比之大,内涵无比之深,关系无比复杂,与西方民族学传统的个别性、零散性、小区域性的研究极不相似,更不等同。③它是中国国土上特定阶段的民族学,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未来高级阶段的民族学,亦即当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学。④它特别重视民族关系、重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适应和心理协调,并以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为自  相似文献   

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几度变化。文章通过对60多年来学科发展当中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如学科模式的变化、方法上的新发展、理论创新的难题、发挥学术的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历史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把握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时代,拓展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发展道路,创建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上的中国学派等设想。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是对前辈学术思想和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理论体系添砖加瓦,是为争取民族学人类学在中国学科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做出的实际工作,也是为创建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学派或创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派打造基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建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理论,为确立和完善民族学人类学在我国学科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为建立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学派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西方民族学自从十九世纪中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形成了几个学派,诸如进化学派、播化学派、历史学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和结构学派等。其中功能学派盛行于本世纪20—50年代,对英国、欧美和整个西方民族学界曾产生重大影响。拉得克利夫·布朗(以下简称布朗)和马林诺斯基同为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但实际上,两者的见解有不少歧异之处,他们各以自己的理论、方法影响着西方民族学。二次  相似文献   

6.
民族 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几乎一直伴随着中国民族学的成长.王建民教授着眼于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史,梳理了民族学学科在追求世界性学科规范与倡导本土学术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化·民族与民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民族与民族学宁宇在学术界,许多人都把民族学等同于文化人类学,许多著作也把通常称之为文化人类学的学派和学者,统统冠之以民族学派和民族学家。当然,这绝非是学术界对学科界限的有意混淆,而是反映了两者在研究理论、范围与方法上的基本一致性。从学科的名称即...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民族学与民族学研究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科史略民族学,就其作为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范围及独特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而言,非中国所固有,是本世纪初由西方传入的。经过廿多年的传播、学习、实践,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民族学已经在中国扎下根来,并在教学、科研、学术队伍等方面有了相当的进展。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民族学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发展道路。多数学者倾向于将这一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文革”时期为中间阶段,此前和此后各为一个阶段。“文革”以前的这一时期,民族学经历了深刻的学术转型。教学方面,被称为“资产阶段民族学”的专业教学活动到195…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期,伴随着西方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的诞生,生态民族学理论从西方传入中国,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民族学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特征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总结我国生态民族学学科及其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反思生态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漏,以期推进生态民族学学科建设。目前,我国的生态民族学研究依然存在研究议题泛化、跨学科性关联不强、全球化视野不够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生态民族学研究还需加强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与整合研究;加强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生态民族学学科理论建设与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国家形态、民族学和中国的现代性、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学等三个论题,结合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史,对中国民族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性质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反思。其中,对民族学知识中国形态的发展及其学术价值所作的细致分析,以及对现代性和殖民主义在中国民族学发展上的影响所给予的分析和评价,对理解中国民族学史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略论蔡元培先生民族学思想的来源及其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作为开创中国民族学学科的一代宗师,其成就要归功于先生"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的治学思想及由此而成就的博古通今、融通中西的知识修养.从学术渊源上看,先生的民族学思想的形成乃是其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理解民族学“中国化”要认识其开放性、实践性、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民族学“中国化”的肇始和提出民族学“中国化”的主张在时间上不同步,前者早于后者;学术开放、学者群体的出现、积极回应现实需要、注重研究范式的探索等是民族学中国化历程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民族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学界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状况、文化保护、社区建设、民族关系等问题而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4.
戴裔煊是中国民族学界的前辈,长期致力于民族学与史学研究,著述颇丰。值戴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忆古思今,不仅是对他的追念,亦是对一批前辈学者的回溯。文章从学科史的角度,结合有关论著、自述和专门评述,解密了一批档案资料,据此探索他的研究心路,以期衬托中国民族学的曲折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从学术起源、互为学科性以及必要性、可行性等角度,分析了人类学与民族学、社会学作为姊妹学科的学科关系史;人类学与民族学和社会学在中国化过程中互为学科性特征;以及人类学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学科的发展现实。认为中国人类学建立一级学科的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界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理解为狭义民族经济学,进而将其定义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民族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形成民族经济学和经济民族学两个学科,前者归属于经济学科,后者归属于民族学科。笔者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学科归属定位在中国经济民族学,可能具有更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更加符合国家现有学科分类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数据库建设是中国民族学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它不仅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而且是一项跨度很大、综合性很强的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系统工程,对民族学学科建设也有着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民族学数据库建设已取得重大的进步与成绩,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需采取有关措施,推动民族学数据库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各民族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真实形象的艺术写照。中国少数民族在缔造华夏乐舞戏剧文化、中外戏剧文学与表演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立过非常卓越的功勋。对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研究,不能单纯套用西方戏剧与中国汉族戏曲研究固定模式,而应该以先进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实证考察,即理论联系实际的田野调查法,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进行较为详细的实证以及全面、系统、科学、务实的研究。从民族文化、戏剧艺术的视角,以翔实可考的文献资料与理论知识,对中华文明史作出科学描述和总结。以国内外民族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的丰富资料、先进的科研方法,来佐证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在世界戏剧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学术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宋蜀华先生多年来坚持民族学中国化是理论探索的立足点,提出了用"纵横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民族的独到见解;在中国历史民族学的发展事业上做出了重要建树;并在生态人类学的研究领域表现了三个突出之处。中国民族学已开始进入自觉并走向成熟的第三阶段,即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