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论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贡献的历史考察,可以从四个时段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萌芽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初步形成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成熟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阶段。在此期间,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文章主要从理论发展、经济建设、解决社会矛盾三个方面总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的目标要求.必须统一思想,全面准确把握讲话精神,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用实际行动确保科学发展观在湘潭更好地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观上的重大突破阶段;从2002 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2003 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阶段;从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到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之前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不断固化并逐渐成为人们共识的阶段;从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迄今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得以确立,并写入党章,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深化的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的必然成果,是为解决我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现实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论,也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时代人类先进文明、先进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共四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发展观经历了历史演变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代集体对社会发展的观点有不同的核心内容,具体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革命和战争年代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温饱型社会阶段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基本小康社会阶段以先进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四代领导集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与现实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科学地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江泽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他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发展观问题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些思想要素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已有萌芽.研究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对于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和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回顾我们学院近几年的发展,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是从学院的发展实践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还是以科学发展观来检查和总结学院发展实践,都可以得出一个同样的结论: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学院发展全局,谋划学院科学、和谐发展,就必须在思想上深刻、全面、准确地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时代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决、毫不动摇地、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抢抓叠加历史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发展新举措,积极推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建成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  相似文献   

10.
张宗 《金陵瞭望》2007,(14):20-22
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在讲话中,胡锦涛着重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的精神,本刊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内容做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农业农村发展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农村发展思想,对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结构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胡锦涛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对于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又见宏图添重彩——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社会建设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建设这一创新性的理论观点,这是一个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更为宏观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体制建设、社会秩序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科学体系.社会建设的内容包括和谐社会建设、注意四个建设领域的差异、抓好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等.社会建设思想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也对我国的社会建设资源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博大精深,是其在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生态环境理论,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当前,积极总结和弘扬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对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科学发展问题,还高度重视民族发展问题,并就民族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突出强调了民族发展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发展观。胡锦涛的民族发展观突出强调了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民族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基础是经济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重点是推动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前提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出现了一系列影响我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制约因素,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胡锦涛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建立节约型社会。从和谐发展理念的相关问题出发,审视传统发展观,阐述和谐理念指导下的节约型经济发展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既有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明确时代大势和发展阶段、确定自身历史方位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以先进性建设为平台,重点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