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无为",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老子提出了"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因循自然"的无为思想,强调要按照自然规律,按照人的本性去"为",让所治之人,所治之事都能根据自身的规律和条件自我内化,自我调整,这样才能达到统治的最和谐的状态。老子的无为思想,无论对于他所处的那个社会还是对我们当代而言,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访谈法和自编问卷对20名心理咨询师进行进行质的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修辞学所述,咨询师的修辞人格和人格有所不同,大部分咨询师实际上是将"训练有素"的修辞人格带入到心理咨询中,与来访者建立治疗同盟,并随着来访者人格、情境和咨询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咨询师的自我表露与来访者的自我表露具有等价的重要性。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咨询师是否进行自我表露,而是能否系统地利用自我表露使之发挥积极的作用。文章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自我表露的定义、咨询师自我表露的功效以及咨询师自我表露的技巧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咨询实践的深入,咨询生涯的扩展,咨询过程逐渐告别偏重技术的千篇一律成为以来访者为中心贯穿个性化的关系互动。咨询师是一面镜子,在一尘不染中映照来访者的存在。镜子的一尘不染需要咨询师对镜中自我影像有清晰的觉察,需要咨询师"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诸多理论都提到自我觉察也在实践上提供了有益探索,本文通过自我觉察在意象对话和内观中的异同比较,试图对自我觉察进行清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强调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极力避免以咨询者和社会的价值规范影响来访者,不对来访者的经验做价值判断。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自我发展理论及心理咨询原理的视角,具体分析其回避价值干预的内在原因,试图梳理出人本主义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6.
在心理咨询中,以来访者创作的绘画为中介,根据绘画疗法的原理对来访者的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治疗.通过对同性恋个案咨询中绘画疗法的运用,来初步探讨这种投射测验在心理咨询的运用.经过心理咨询,同性恋者走出了心理困境,悦纳自我,能够主动的去完善和构建自我.故得出绘画疗法在同性恋的心理咨询中可以采用,并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哲学系统是围绕着"道"展开的,"道"细分为"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等。"道"的神秘、普遍、变化的特性,使人对其难以把握,只有将"道"的各个特性分开来理解,才能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才能够做到认识"道"和遵循"道"。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者戴震一生从事教育和学术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治学和教育经验。在教育实践上,戴震贵"知"。他认为"知"是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戴震的"知"并非先验论的"良知",而是偏于"知识性"的"知",其实质是"心知",这种"知"是依附于身体的"血气"而存在的,"有血气,斯有心知"。"心知"论表明了只有在后天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到真理,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9.
《小妖精集市》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最杰出的,也是最受学术界关注的诗作之一。诗歌向读者们展现了两种分裂状态:一是男性"自我"空间和女性"他者"空间的分裂与对立;二是处于边缘化深渊中的女性心理的分裂状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只有借助于"第三空间"才能实现身份的重构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0.
很多评论者都基于现实的功利角度去认定张爱玲的创作动机,这样的认识未免狭隘。通观张爱玲的一生,从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来看,无论是小说、电影剧本还是散文,张爱玲始终都是秉持自己之然,有为之无为的思想,以理性和智慧的精神来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无为"思想有着重大影响,又面临种种误解,本文试图从《老子》文本出发,切中"无为"的本意,并从老子"无为"提出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无为"的内在含义,揭示"无为"追求精神超越实现社会和谐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庄用"水"喻"道",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创生了"道"之"自然无为"的思想;"水静犹明"则启示人类"心静则虚",在空明虚静状态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绘画本身的优势,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进行绘画心理分析,更容易明白来访者的情绪和感受,对来访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调节,采取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回应或干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出现了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者,他们试图用他们的所学所知为人们抚平社会转型时期的内心痛苦。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心理工作者却有五成属于自身就处于“心理问题”状态。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展心理咨询师认证,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站如雨后春笋般再度热了起来。究竟什么人可持证上岗,究竟如何评判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如何规范这个心理咨询市场,记者为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相似文献   

15.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本文首先对"逍遥"本义及引申义进行阐释,从"逍遥"自身的内涵对庄子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理解。其次论述了"小大之辩",只有理解了"小大之辩"的真正含义,才能进入庄子"逍遥"的境界,因此,小大之辩可谓"逍遥游"的前提。最后进入"无己"、"无功"、"无名"三境界,达到这三境界,就最终达到了"逍遥"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宋初理学家周敦颐将儒家的最高境界概括为"孔颜乐处",提倡的是超越物欲之乐、德性之乐、无私之乐、天人合一的自然自得之乐。重温"孔颜乐处"的精神境界可以发现,在当今社会,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有精神支柱、人生理想、道德信念和宁静心灵,这样才能走出物欲的奴役和内心的空虚,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快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人性观与心理咨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性的本质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关心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人性观是一切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基础,不同学派有其不同的人性观假设。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应充分考虑到咨询师自己的人性观和来访者的人性观背景,在确立咨询态度时,注意自己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只爱陌生人》中作为"他者"存在的女性处于"失语"状态或成为受虐狂,而作为"自我"存在的男性却身染"女性气质"或心理变态,他们共同陷入危机之中。通过分析女性"他者"与男性"自我"的危机,笔者认为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最终导致两性的扭曲与不安,而小说表达出麦克尤恩对当代社会语境下女性,尤其是男性生存境地的忧虑。  相似文献   

19.
魏晋士族门阀政治制度,是以正始玄学家王弼的政治伦理观为基础设计并运行的。王弼政治伦理思想是对"贵无论"的批判继承,确立了以"以无为本"的价值核心,为魏晋政权提供道德指向,并且厘清了"言、象、意"之间的关系,为门阀士族提出"得意忘言"的处世之资。老子"无为无不为"的思想,为门阀士族提出"循本规末"的治世之道。魏晋士族政治制度正是通过王弼提出的政治伦理观,为士族门阀制度提供了合理的思想内核和理论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不仅提出和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他也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中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做大事";社会主义的改革(而非东欧、苏联式的"改制")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邓小平的思考和回答。邓小平的思考贯穿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对这三个方面的回答,构成思想理论上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