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叉上市会影响原上市地股票价格,产生所谓的溢出效应。对我国先 H股后A股和先 A股后 H股两种交叉上市路径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两种交叉上市路径在招股公告日和交叉上市日前后,对原市场均产生了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其中,招股公告日效应主要表现为负向效应,交叉上市日效应则表现为正向效应。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先H股后A股上市公司对H股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主要是受A股市场高发行溢价率和A股股票高收益预期的影响,而先A股后 H股上市公司对A股市场产生的溢出效应,可能源于市场发达程度差异,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信息披露、监管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改善预期。  相似文献   

2.
以A股市场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样本,从投资者意见分歧的角度解释年报披露期间的股价反应,发现与意见分歧程度较低的股票相比,意见分歧程度较高的股票在年报披露期间获得显著的低收益,投资者意见分歧与年报披露期间的股票收益负相关,说明年报披露会降低投资者之间的意见分歧,导致公告前因卖空限制和意见分歧而被高估的股价在年报披露期间向其基础价值回归,这一结果符合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3.
实证分析了国内A股一级市场发行抑价,样本包括1993~2000年在上海和深圳上市交易的1007支股票,结果显示:A股的发行抑价平均高达147%,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确定性可以解释部分发行抑价。考虑到非常低的中签率和资金成本,投资者申购新股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并且发现在新股发行中存在着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构造AH股市场综合情绪指数,再运用条件贝塔参数随着投资者情绪和公司特征值变化的两阶段条件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投资者情绪的条件定价模型,AH股定价的规模效应变得不显著,A股定价的B/M效应显著性明显下降,因此投资者情绪可以帮助定价模型捕捉股票定价异象,但A股定价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程度强于H股,不同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影响程度差异是导致AH股双重上市公司同股不同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信息含量表示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检验1995—2000年间中国A、B股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A、B股市间盈余数字的信息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股市场明显高于A股市场。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股市的“硬分割”阻碍了投资者对信息的传递、评价和反应,进而导致A、B股市场出现“软分割”现象。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 :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存在发行定价偏低、“热门股市场”和新股长期表现失常等现象。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普通股A股股票和封闭型新基金的实证分析表明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也存在着发行定价偏低和“热门股”现象 ;但其长期表现明显好于市场的整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Bali等研究发现月内最大日收益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下月收益,据此提出了最大日收益率异象,并得到世界多国市场证实。基于上证A股2011年至2018年数据对A股最大日收益率异象进行验证,并结合投资者关注理论和投资者彩票偏好理论加以解释。研究发现,博彩型投资者对于具有极端收益、高异质偏度、高异质波动率特征的彩票型股票的偏好是该异象的重要原因。而博彩型投资者参与交易前提是对个股的关注,极端收益作为突出事件能够有效吸引其关注,投资者关注的增加伴随着参与投机的非理性投机者的增多,进而加剧了最大日收益率异象。市场情绪高涨期,博彩型投资者在乐观情绪驱动下更容易冲动地执行买入操作,加大了从关注向交易的转化概率,进而导致关注度对于最大日收益率异象的作用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反馈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季度内基金持有股票份额的变化与收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究其原因,要么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从事更多的正反馈交易,要么是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股价的影响大于个体投资者。然而,我们没有发现羊群期间后发生收益反转的现象。机构投资者买进的股票表现要好于卖出的股票,表明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与股票的滞后收益正相关,并与股票收益的动量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9.
首发新股的中签率、逆向选择和初始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9-2003年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267只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s)数据实证考察了Rock模型.与Rock(1986)的逆向选择理论一致,中签率与初始收益负相关.虽然平均初始收益为130.63%,但无信息投资者获得了接近于0的初始收益0.265%.无信息投资者获得的初始收益不仅受到发行前就已知的市场收益的影响,而且受到二级市场换手率的影响.文章发现:二级配售这种发行方式阻碍了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是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学术界给出了诸多解释,但鲜有文献从风险时变性视角关注到波动持续性的影响。基于2005—2021年我国A股市场个股数据,利用GARCH族模型度量股价波动持续性,分别通过投资组合分析与混同横截面分析,实证检验了个股股价波动持续性与股票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价波动持续性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构建多空组合,在买入波动持续性小的股票的同时卖出波动持续性大的股票,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同时,针对我国A股市场存在“反转效应”的特征事实,进一步检验了股价波动持续性对反转收益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股价波动持续性放大了反转收益。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纳入刻画股价波动持续性与反转效应的因子改善投资组合的业绩;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股价波动持续性的实时关注,并将其作为系统性风险预警的重点指标。   相似文献   

11.
交叉上市和价格发现:中国A股和H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9家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A股市场和H股市场在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贡献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其中的16家公司,其A股和H股的收盘价序列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A股市场和H股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这种市场分割可能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对于另外的13家公司,其A股和H股的收盘价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并且A股市场和H股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分割股票市场间信息传递的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国内外分割市场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分析B股的开放和QFII制度的实施对国内市场信息传递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H股和S&P500指数对A、B股具有显著的收益率溢出效应,反映了国内外市场的融合趋势;QFII制度实施后,A、B股收益率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反映了A、B股系统风险的降低;相应地,国内A、B股投机性也在减弱,说明在国外投资者的示范效应下,国内投资者交易理念渐趋成熟,从而进一步反映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影响,构建了研究假设,在盈余管理度量模型以及报酬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市场报酬率关系的模型,同时结合市场报酬率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关系,研究不同盈余管理程度下机构投资者的反应。按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将机构投资者以6%为分界点,分成持股比例高与持股比例低两组。研究发现机构持股比例高时,在面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时,并没有明显减少持股比例的动机,因为持股比例高的机构投资者除了关注收益外,更注重收益和公司治理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当机构持股比例低,面对盈余管理现象时,更多表现为采取抛售股票马上获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上海股票市场"规模效应"的实证研究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规模效应"是股票市场上一种重要的异常收益现象,反映了股票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的反向关系.选择沪市所有A股为样本,以流通市值来衡量公司的规模,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沪市股票(组合)的平均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月横截面回归分析进一步检验了公司规模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证明了沪市"规模效应"的稳健性.上海股票市场"规模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操纵和公司购并行为.  相似文献   

15.
根据资产链的思想提出股票可交易价值的概念,并从股票可交易过程中归纳出价格因子、流动性因子和波动性因子是股票可交易价值的主要构成因素.进而建立考虑可交易价值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股票定价模型,选取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周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结果显示:模型对中国沪深A股的短期收益具有良好的解释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Fama - French三因子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0-2013年主动更改股票简称的478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选择性关注的视角,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股票更名公告日前后股价的变化。研究发现:股票更名公告具有显著的价格效应,公告日前价格上升而公告日后价格下跌,并形成负向漂移;投资者选择性关注显著地影响更名股票的价格,是各类股票更名后价格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对未来股市行情的预期即情绪会影响其投资决策与行为,对市场流动性也产生影响。选取我国A股市场样本股票,从均值加权和市值加权两个角度构建市场流动性指标,分析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流动性间的影响关系和机理。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考虑市值规模差异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流动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情绪只能单向影响股票流动性,反向则不成立;其次,考虑市值规模的影响后,这种影响效应更突出,并且是通过推动市场交易量实现的,而价格作用并不显著;最后,卖空机制在投资者情绪对流动性的影响效应中起到反向抑制作用,卖空限制越大的股票,情绪对其流动性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Hasbrouck的信息份额模型对同时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交叉上市的公司A股、H股的信息份额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平均来看A股市场价格发现的贡献要高于H股市场,但H股市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选取了一系列市场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和得分计算,并与H股的信息份额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差异、流动性差异及投机性差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公司H股的价格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A+H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加权价格贡献法比较了A股和H股开盘阶段对隔夜信息的揭示效率。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A股还是H股,公司规模越大,开盘阶段的信息揭示效率越高;两市场开放度、成熟度、市场结构和交易机制的区别导致H股开盘阶段的信息揭示效率高于A股。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A股市场发生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为对象,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回购对象,其市场反应有着显著差异;回购规模、回购时机、财务杠杆、公司治理结构等影响因素对股票回购的市场反应有正向影响。基于此,上市公司在进行股票回购行为时需要强化对相关影响因素的考虑,确保股票回购产生良性、正向反应;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信息披露的全方位监管;投资者则要树立较为理性、稳健的投资原则,避免盲目投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