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圈里圈外》,刘傅海著,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以深圳经济特区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刻画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官场众生相,通过正反人物的矛盾冲突,各种人物的兴衰际遇,展现了正面力量的正气与英气,读来引人深思。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2.
《源流》2010,(17)
这个九月,云淡风轻蓝天高。人们说,九月离收获近了。都说金秋十月啊。刘傅海的长篇小说《圈里圈外》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刘傅海是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至今出版个人著作十三部,《圈里圈外》是他继去年出版《半岛》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一位厅级干部,退休后为革命老区建设奔走呼号,年届古稀依然笔耕不缀,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3.
专事喜剧小说创作的南台,堪称中国当代文坛怪才。他创作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生活的《一朝权在手》《只好当官》《废话艺术家——王三丰》三部长篇小说,均出之以讽刺与幽默,可视为"官场喜剧三部曲"。《一朝权在手》一书结构严谨、内容厚实,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忠诚正直、老实厚道而又思想僵化、愚忠盲从的革命干部杨子厚的形象尤具思想深度,这一悲喜交融的艺术典型对于极"左"思想灭绝人性的本质给予了深刻揭露。《只好当官》一书的主人公高举是一个集阿Q的愚昧无知、西门庆的淫乱好色、贾福古的升官奇遇于一身的否定性的讽刺艺术典型。《废话艺术家——王三丰》一书的主人公则是一个看似圆滑随和,实则很有分寸,常常废话连篇,却又废而有用,久历官场,练达老成、诙谐智慧的幽默艺术典型。"官场喜剧三部曲"像一面时代的镜子,映照出政治的晦暗、制度的残破、官场的腐败、环境的扭曲、人性的复杂与变异。杨子厚、高举、王三丰等人物既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又是独具个性、意蕴深厚的艺术典型,必将在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5.
范小青的《女同志》是当代女性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唯一一部以官场女性工作与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工作与生活的空间可概括为"官场"与"情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部以从政"女同志"为主人公的小说,又是女同志与男同志联手上演的一台"官场与情场"精彩纷呈、波澜起伏的以人物对话为主轴的小说体多幕话剧。小说最基本的艺术形式是精彩的人物对话与心理分析,这使作品颇有《红楼梦》味道。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佳作。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使之在国外评论界享有盛誉,被认为是本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现代中国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它的成绩是多方而的,本文仪就其心理刻划,作一粗浅探讨。一《围城》素有“新儒林外史”之称。  相似文献   

7.
王跃文官场小说《国画》是一部承接鲁迅国民性批判精神的力作;作品中主人公朱怀镜貌似堂皇的种种“官场智慧”中,隐伏的是严重的国民劣根性,这一灰色官员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国民性的批判;在中国当代文学国民性批判主题日渐被悬置的背景下,《国画》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仁福的三卷本长篇小说《仕途》以还原现场的方式展示日常而世俗化的官场生活,将权力、金钱与情欲对人性的扭曲进行聚焦,揭示出转型时期国人的精神困境。作家通过对权力、金钱、情欲与人性的博弈,反思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缺陷及其对官场中人的改造与扼杀。  相似文献   

9.
陈思广论著《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从文本的审美维度出发,以整体考察或个案分析的方式全面剖析了数十部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的接受史脉,理清了读者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化过程中的再创造关系,勾勒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多元发展的丰富样态,为重构现代文学新图景提供了新的阅读期待。该著在翔实的资料占有基础上,重新辨识了许多文学史的常识之论,考辨得失,立论有据,持论中肯,不但全面总结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现状,而且再次重申"文学是人学"的朴素真理,弘扬了人文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10.
《拾级而上》是一部有特色的官场小说,围绕柳浩然的官场经历展示了当下官场现实的很多方面:塑造了一群知识型官员的群像,对为官之道和做人之本作了正面书写,平衡歌颂与暴露的关系,为灰色的官场文学增添了亮色;知识型官员形象的正面描写为官场文学形象增加了光泽;自觉的文化阐释和诗词表达,为官场文学增进了书卷气。小说表现出以儒家文化律吏治国的思想倾向,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1.
1942—1944年间,《国民杂志》先后举办的二次长篇小说征文活动是日伪统治者为奴化中国而采取的文化策略,是打着"振兴"的幌子干着文化殖民的卑劣勾当。虽然第一次征文获奖的两部小说《生之回归线》与《新生》在局部上有一些情节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人物也有可感之处,但总体上主题虚假先行,思想媚日反动,情节拖沓荒谬,人物概念说教则是其共同的特性,是典型的"汉奸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即生即灭的艺术泡沫;第二次长篇小说征文的获奖之作《牛》寓意虽可取,思想上既不反日也不媚日,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作家对这一寓意的艺术表现并不到位,结构失衡,人物塑造不给力等,使得《牛》的艺术成就并不高,由之也可见华北沦陷区长篇小说创作的贫乏与荒芜、平庸与苍白。  相似文献   

12.
论金宇澄《繁花》的传统性与先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花》是一部在语言、叙事结构、思想内容这三个面向上具备自身独特之处与深入之见的长篇小说。《繁花》既具有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的典雅意趣,也因之这种"复古"气质使其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序列中自成一格,实之为一种新的文学腔调的先锋。  相似文献   

13.
广东新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虽出现了如陈国凯《好人阿通》等佳作,但诸如《三家巷》、《虾球传》那样,在具有较为丰富的古典文学传统、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融化了五四小说的新写法,并以此为艺术追求的潜心之作,是并不多见的。中年作家里汗的长篇小说近作《新绿林传》,基于上述意义,是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4.
《梼杌闲评》(以下简称《梼》)是一部揭露明代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印月互相勾结、篡权乱政的长篇小说。清代王无生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说:“《金瓶梅》之写淫,《红楼梦》之写侈,《儒林外史》、《梼杌闲评》之写卑劣,……皆深极哀痛,血透纸背而成者”,对《梼》评价极高。但《梼》的作者至今未明。孔另境在《中国小说小说史料》中谓之为“明·无名氏”;戴不凡在《小说见闻录》中亦云;《梼》“不著撰人”。笔者认为,从《梼》和《三垣笔记》的观点相似及《梼》中的自然风貌、地方习俗和所用方言等条件来分析,《梼》的作者当为明末清初兴化人李清。  相似文献   

15.
吉林籍香港资深爱国作家李辉英,1950年秋赴港,至1991年在港去逝。在港40年,一直勤奋写作,著作等身。在这40年,他出版反映香港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有短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9部,长篇小说2部。其中《四姊妹》是香港60年代长篇小说中的佼佼之作。他还出版了“抗战三部曲”的后两部———《人间》、《前方》,得到曹聚仁先生的好评。李辉英还是香港优秀的散文家,《乡土集》中许多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中难得的美文。  相似文献   

16.
张资平的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曾经长期被现代文学界称作"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其实,这并不合乎历史事实。沈阳出版的《盛京时报》前此就已发表了穆儒丐的白话长篇小说《女优》、《梅兰芳》、《香粉夜叉》,以及冬斋的白话长篇小说《糊突谈》等。这几部长期被人忽略的作品,其水平绝不在五四以后逐渐成熟的不少白话长篇小说之下。因此,我们虽不敢也无意断言它们才是最早问世的所谓"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但是,这顶"桂冠"也决不该归属于《冲积期化石》。  相似文献   

17.
王跃文长篇小说《国画》的诞生,让人们领略到当代中国官场 别样的风景,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游走于荆都官场及其左右的芸芸众生, 被无休止的欲望这只无形的大手在社会的暗处搅得魂不附体;正是社会 这张大网将荆都官场上这些游荡者、投机者肆意地捆绑在一起,他们追 名逐利,他们蝇营狗苟。小说名字“国画”作为意象一语多关、寓意深 刻,突显了荆都官场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其犹如幽灵般不时地闪现在荆都官场之上,冰冷得让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18.
《苍黄》是一部当代官场缩略图,其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妙的人物刻画充分显示了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艺术特色;荒诞与讽刺的有机融合,对官场世态辛辣的揶揄与嘲讽,更彰显其官场叙事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年十二月中州书画社出版的《歧路灯》,是清人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栾星同志为整理、校注这部小说曾花了十年功夫,认为它“是清人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之外,又一巨著”。(《歧路灯·校本序》——以下简称《校本序》)姚雪垠同志为《歧路灯》作序,指出《歧路灯》的产生,“标志着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第三阶段已经成熟”,“必须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史中给予应有的地位。”《歧路灯》的出版,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20.
黑色幽默作家与作品进入中国,以1978年约瑟夫&#183;海勒的《第22条军规》在《外国文艺》(第1期)发表中文译本为肇始。此后的14年中,已先后有海勒的《第22条军规》的全译本与《上帝知道》(全译本)、《出事了》(略有删节的全译本)共3部长篇小说译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