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已经成为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青海两家企业382名员工为调查对象,探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深化对员工工作幸福感产生原因的认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自尊和组织支持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工作幸福感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本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有效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营造幸福型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330名金融服务业员工为样本,探讨了人-组织匹配、工作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人-组织匹配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组织匹配对任务绩效、周边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工作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对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3)人-组织匹配与工作不安全感的交互效应显著,工作不安全感越高,人-组织匹配对工作绩效(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3.
人与组织匹配:招聘的一种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的组织招聘中,一般根据岗位要求招聘能力与之相匹配的员工,这种招聘称之为人与工作匹配模式,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判断新招员工的价值观、目标、个性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目标、文化相匹配及匹配的程度如何。其后果可能是员工仅为岗位而工作,不是为组织工作,这样容易导致员工的承诺、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杨阳 《劳动世界》2020,(5):75-76
本文基于边界弹性匹配观,论证移动互联网时代员工工作-家庭关系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探索性的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兼具个体特征与组织特征的边界弹性匹配对工作-家庭关系影响的基础与适用性,并据此设计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员工工作-家庭关系弹性匹配系统。  相似文献   

5.
员工“幸福感”是企业重要的情感资源,探究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实施“幸福管理”的前提条件。对广州餐饮业员工“幸福感”的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幸福感”状况较好,“幸福感”水平在不同人口维度上均有差异,工作潜力对员工“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并结合研究结果阐明“幸福感”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员工—组织价值观契合视角讨论组织文化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组织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实证分析表明,员工—组织价值观契合程度越高,创新型组织文化和宗族型的组织文化引导每个组织成员从内心深处为组织奉献的力度就会越强,员工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7.
李丹  杨婕 《劳动世界》2010,(10):56-58
针对富士康连续发生的员工跳楼事件,本文认为这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缺失密切相关。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收入、年龄、性别、婚姻与家庭等因素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最后提出了加强员工主观幸福感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应对员工职业生涯初期高离职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员工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和退出期.其中,职业生涯初期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阶段,在此阶段,个体和组织要面临双方的双向选择问题,也就是个体和组织的匹配问题,从其结果来看,是达到个体和组织的同化:个人的适应性和技能与工作要求的匹配;个人期望、工作价值观和非工作价值观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约束、组织氛围等方面的同化.匹配和同化的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相似文献   

9.
幸福感是个人对自身状况的积极情绪体验,是人的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公务员的幸福感如何将狠大程度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状态,目前,基层公务员由于薪资收入被误解、升职空间有限、心理落差较大、组织关怀不够等原因造成他们出现了"幸福困惑".为此,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幸福感,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合理收入增长机制、职业上升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和组织关怀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石油企业133名一线男员工的调研,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工作-家庭冲突和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水平,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工作-家庭冲突中负向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而给出提高员工主观幸福感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牛玲 《劳动世界》2016,(24):4-5
就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在应对竞争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沟通与员工创新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了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在组织沟通与员工创新行为中的中介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度进行较好把握,成为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在对该问题研究过程中,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角度出发,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在组织沟通与员工创新行为发展中起到调节作用,就其影响力展开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连锁零售业基层员工的非正常流失已成为制约广东省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工作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以190个基层员工为研究样本,通过数理分析方法,探索组织社会化策略对基层员工离职倾向影响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组织社会化策略显著影响基层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但就影响的统计显著性与经济显著性来说,内容策略和社会策略的影响显著,情境策略影响不显著,工作满意度在组织社会化策略和离职倾向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员工工作满意度提高可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相似文献   

13.
卫云  许芳 《中国劳动》2016,(6):65-70
近年来,组织文化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备受关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研究提出组织文化、工作价值观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SPSS 16.0和AMOS 17.0软件对248份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宗族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市场型文化与员工目的性工作价值观、工具性工作价值观和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层级型文化与员工目的性工作价值观、工具性工作价值观和员工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员工工作价值观在组织文化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广州市某国有企业的754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及访谈数据为样本,以SPSS 22.0统计软件为工具,先后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对组织中员工工作满意感及其各维度与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员工工作满意感与员工组织认同感两个变量均采用多维度。本文的研究对指导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金融行业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对其工作绩效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S-C-R"(刺激-感知-反应)理论及人境交互理论,引入组织承诺和外部机会感知分别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建构并验证了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对任务和关系绩效存在显著影响,组织承诺在工作生活质量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外部机会感知能够对组织承诺在工作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间的中介效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作—家庭支持是企业为使员工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家庭成员角色的作用,缓解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所提供的各类正式、非正式管理措施的总称,包括工作—家庭文化、家庭友好型领导行为、家庭友好政策三种类型。实证研究成果表明,工作—家庭支持举措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正式、非正式的工作—家庭支持举措对员工工作影响的程度有一定差异。本文在对上述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员工创新是实现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助力,使得如何推动员工创新成为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关注组织创新氛围、领导与下属关系等,很少注意到劳资关系可能存在的影响,尤其是作为资方代表的管理者本身的行为风格特征可能给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试图揭示其中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通过搜集中国情境下185家企业的1503份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心理契约则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当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越高,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也会更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调查问卷为工具,对国内某发达城市软件园区软件企业的员工进行实证调研,就知识型员工工作价值观和激励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由因子分析得出,工作价值观由个人要求、工作行为评价、组织集体观念、工作态度四个因子构成;激励满意度由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工作自主与挑战性、报酬、工作满足感、业务成就五个因子构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工作价值观与激励满意度有显著相关性。因为工作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及内在性,所以推论出工作价值观对激励满意度有影响作用。为软件企业从工作价值观角度对知识型员工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9.
"因素—结果"模型是研究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经典模型。依据该模型,研究着重探讨了个体特征、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对员工流动的影响,而将模型的中间变量即个体认知默认为完全理性状态。这种研究范式忽略了主观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偏离。本文基于前景理论"有限理性人"的假设,引入五类认知偏差变量,分析主观因素即认知偏差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决策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朱晓东 《劳动世界》2011,(11):53-56
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时代主题的今天,营造组织内部和谐的员工关系也就成为社会和组织共同关注的目标。本文对我国目前多数组织的员工关系现状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和谐员工关系的概念与内涵,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构建良好员工关系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