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书茶馆     
董梦知 《北京纪事》2014,(7):102-103
书茶馆就是既卖茶还带说书的茶馆。过去也叫“书场儿”。来这里的茶客多数是“书迷”,专门来听:协带喝茶的。这里的摆设和其他茶馆也不一样。厅内都是一排排长条桌、长条凳,都向着前面的说书台子。茶具也是提梁壶,绿豆碗或盖碗。价格是按茶叶的档次收费。这“书场儿”说书每天分早、中、晚三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说中的文人叙事──明清章回小说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众多章回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以民间叙事为根基,一以文人想象为主体。《金瓶梅》代表着文人独立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以后的章回小说,大都是在书斋里一次性完成。此类以文人想象为主体的小说,其着眼点从“英雄与历史”转为“儿女与社会”,由此而来的作者意识的凸显,女性命运的浮现、结构的完整以及小说的文章化,使得章回小说实际上远离了说书场,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明清两代众多章回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以民间叙事为根基,一以文人想象为主体。《金瓶梅》代表着文人独立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以后的章回小说,大都是在书斋里一次性完成。此类以文人想象为主体的小说,其着眼点从“英雄与历史”转为“儿女与社会”,由此而来的作者意识的凸显、女性命运的浮现、结构的完整以及小说的文章化,使得章回小说实际上远离了说书场,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四大奇书”虽然沿袭了源自民间口头叙事形态“说书体”,但在叙事视角的具体运用上,却表现出向中国古代历史叙事复归的特点。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明代特定“社会一历史”语境下的小说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5.
锁国时代的德川幕府规定在长崎入港的中国、荷兰商船必须向长崎地区最高行政长官——长崎奉行报告海外局势,这种报告书统称为"风说书"。"风说书"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兰之风说书"、"唐之风说书",介绍欧洲、东印度及东亚事务。另有"别段风说书"专门对幕府所关心的重大事件进行整理并收集报道。这些"风说书"经"风说役"翻译、整理后呈递幕府,既是锁国体制下幕府了解海外的主要情报来源和其制定外交政策的"内参",也对维新前的日本民众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缔造着一个新的说书时代,知识和观众无可避免地被“粉丝化”(“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原义是“热心的追随者”)了……回眸凝望2006年这一系列文化争鸣事件,人们在争论中留下了几许笑骂、叹息、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我的野语文     
张蛰 《可乐》2010,(5):17-17
说一句可能让我的语文老师很生气的话,我打小对母语的敏感和兴趣,全来自语文课之外。 我喜欢听书,昕村上的老宁头说故事。他说书杂,也野,表情丰富,唾沫横飞,带骂人的口头语。《薛仁贵征西》、《罗通扫北》、《呼延庆打擂》都是在他满嘴脏话里听来的。他说书也模仿那些说书艺人的腔调,喜欢把嗓音弄成破锣声:“话说小将罗成……”  相似文献   

8.
一、三国故事流传的过去在中国,三国故事的流传在唐、宋时代就已经十分广泛了。那时,在市井的说书艺人中,有讲述历史故事的,“说三分”(即讲述三国历史故事)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目。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三国故事“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诗人李商隐的《骄儿诗...  相似文献   

9.
台湾作家张大春在小说中充分运用中国传统“说书体”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和美学特征,并将此融入其后现代写作实验中,在“传统”与“现代”中建立起一种相得益彰的文学话语空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这一创作风格的形成,也为探讨汉语言文学在与世界文学对话时,如何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她起源于山明水秀的江南水乡——苏州,流行于富饶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苏州地区已经有说书活动。据吴县志记载:“明清两朝盛行弹词、评话,二者绝然不同,而总名皆曰说书,发源于吴中。”潘心伊在《书坛话堕》一文中介绍,清朝乾隆皇帝到苏州时,曾把当地一位姓王的说书艺人召来,弹唱一段《游龙传》。此人叫王周士,他晚年创立了评弹历史上第一个行会组织——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  相似文献   

11.
扬州说书产生的土壤是城市。它极盛于清代乾隆朝鼎盛时期工商业繁荣的消费城市扬州,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市民文学的特色。又因三百多年来它向省内外大小城市和农村集镇发展,在它表现出的艺术趣味上,就不可避免地打上小生产者的思想烙印。扬州说书的传统书词在内容上精华多于糟粕;在表演艺术上经过数百年的锤炼,创造出由一系列典型形象所组成的画廊;故事结构之严密,环境气氛渲染之逼真,讽刺手法之高超,口技效果之绝妙,插科打诨之趣味醇厚:形成它独特的表演体系和几个著名的流派。本文拟对这一曲种的趣味性,从美感角度,试加评析。说书艺人自称“科趣书中宝”,又谓说书这支艺苑之花,倘少科趣,就成“枯枝牡丹”,可见科趣是说书艺术的命脉。所谓科趣,就是由幽默的语言、笑料、动作、表情、特技等产生的趣味,使听众获得轻松愉快的精神享受。好比相声,是笑的艺术,没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蒙古当代口头创作著名代表人物、民间祝颂家Ч·济格米德诞辰90周年纪念。济格米德受到被称为歌手的母亲的影响,自幼便崇拜民间语言艺术,在马头琴和四胡的伴奏下学唱好来宝。虽然当时,艺术家还是被当作“乞讨者”一样的落后时代,他还是勇敢地选择了成为民间艺术的最好形式——说书艺人、祝颂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明湖居听书》描写民间艺人王小玉精妙绝伦的鼓书技艺,有“文章绝调”之誉。艺术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例如,在再三铺垫、反复烘托之后,写小玉登台说书:  相似文献   

14.
书累     
余斌 《社区》2008,(20):4-5
老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还应补一条——“书到搬时只嫌多”。都是说书,这里“多”与“少”却有有形无形之分。“恨少”是恨肚里少,“嫌多”是嫌架上多。读书是要读进肚里才算数的。当然不是太容易。替代的法子是充以满架图书。朝夕晤对,虽不能将满架图书化为满腹诗书,至少向往之诚是有了。所以平日并不嫌其多,坐拥书城,关起门来,反有顾盼自雄之慨。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并非世代累积型小说,也不是如有的研究者所说是累积程度不是很明显的“隐性累积”小说,是世代累积型向文人独创型过渡的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取材较为广泛。《金瓶梅》也不是具有讲唱性的作品,是并不能被说书人在说书场上讲唱的案头阅读作品。  相似文献   

16.
赛戏是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古老奇特的剧种。它是由民间祭祀、广场社火、舞台表演、民乐吹奏、说书讲史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一种大型活动。由于时代的变迁,赛戏退出了舞台,趋于消亡。但它作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蒙古贞胡尔沁说书艺术,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蒙古贞地区也曾一度成为胡尔沁说书艺术的传播中心,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变迁,胡尔沁说书文化现在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蒙古贞胡尔沁说书艺术保护形势严峻。针对其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保护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蒙古贞胡尔沁说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怒不同人”,正因为此而被当时社会的主流视之为不守墨矩,离经叛道,被冠以“怪”名。素不知其“怪”是紧随时代潮流,贴近时代脉搏的。文章在探讨板桥“怪”之因,“怪”之表现和“怪”之余响的同时,兼阐释板桥“怪”之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具有丰富的口头文化遗产,蒙古说书艺术“胡仁·鸟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是说书艺人用低音或中音四胡边拉边唱古今中外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但是,如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胡仁·乌力格尔”艺术。由于多种原因失去往日的辉煌,濒临消亡的境地。1.“胡仁·乌力格尔”艺术正不断失去赖以生存的听众;2.“胡仁·乌力格尔”的载体胡尔奇(说书艺人)日益减少;3.胡尔奇演唱“胡仁·乌力格尔”的地域范围越来越缩小;4.胡尔奇演唱的“胡仁·乌力格尔”之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青年马克思的时代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幸福时代”、“时代精神”、“历史时代”和“时代问题”等思想内容。青年马克思认为风尚纯朴、积极进取、人民具有自由和人民优秀品质得以发展的时代是“幸福时代”,论证了所有人成为“自为的存在”实体的“时代精神”是可能的,明确指出“人的解放”已经是“历史时代”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提出“问题”是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还要求每个人都做当代历史的“同时代人”。青年马克思的时代观在不断探索演进的过程中,具有了自身的思想特征:综合社会不同层面来阐释时代,划分时代的标准具有综合性,没有把某一层面的尺度绝对化,从总体上看具有科学性;从社会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把握时代问题,把时代精神看成是历史总体性的存在,运用“主谓颠倒”的方法分析时代,分析时代的方法具有总体性、相互性和唯物决定论性质;其形成和发展与唯物史观的萌芽是一体的,具有探索性、具体性和实践性。青年马克思的时代观对于构建马克思时代观的内容体系具有理论意义:可以构建评价幸福时代和时代批评的理论,构建阐释时代精神的理论,从时空、社会、历史和主体四个维度构建把握时代问题的理论。青年马克思的时代观对于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