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意愿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不仅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影响农科类专业大学生服务基层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和政府政策因素,因为一部分农科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就业信心不足和就业期望不符实际,以及大学生家人态度、家庭所处经济区位的影响,家人支持与否对农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服务农村基层的主要因素.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该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强化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强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教育,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返乡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2.
信息、资源、经验的稀缺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表现的尤为突出,社会资本作为获取上述资源的有效载体,可以弥补大学生创业的资源稀缺和能力的局限性问题,对认识和推动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六所高校402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发现:(1)社会资本方面,同学朋友的支持和家庭的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校对创业的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地方对创业的支持变量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虽有正向关系,但影响不显著;(2)大学生人力资本方面,学历和经管知识掌握情况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3)大学生个人特征方面,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吸引农科类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是对农村人口低素质化的纠偏,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举措。基于582名农科类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以Multivariate Probit Model为分析工具,分析了农科类大学生农村基层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家庭条件、社会资本、家乡环境和三农认知状况对大学生服务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建议从学校教学改革、农村生产条件改善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促进农科类大学生向新型职业农民演进。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设计,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活动与创业意愿之间的相关假设并确定了概念模型。以天津市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并估计效应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活动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效应值偏小;创业活动对创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能力对创业意愿有直接正向影响和间接正向影响,但影响效应值均偏小。由此建议,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高校应从多方面政策措施入手。  相似文献   

5.
将大学生创业动机因素划分为经济因素刺激、个人发展需求、家庭关系影响和高校创业支持,将创业模式分为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运用因子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江苏省6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经济因素、个人发展和高校支持对于两类创业模式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关系对于生存型创业有正向影响,但对机会型创业影响不大。在四类动机因素中,经济因素对创业模式的影响最大,高校创业支持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比较高,但大学生自主创业仍存在人数比例低、成功率低和创业水平低等"三低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资金困难。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还没有释放出应有的作用,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等渠道筹集资金。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投入资金有限。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应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资金,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者风险投资机制,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特色贷款,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优惠,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问卷调查,运用SPSS15.0软件,对影响创业意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技能、性格、创业环境、性别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显著变量,根据结果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意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获取了246份样本,首先从专业、年级、性别、课外活动类型、动机及对学校评价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意愿差异;然后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学生干部、身高、是否有特长及家庭所在地等5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是否参与课外活动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重点对上海16个区残疾人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表明,失业残疾人就业意愿与个体一般特征、残疾等级、就业能力、失业时间及家庭经济有关.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区、年龄、失业时间、家庭经济对就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男性、残疾等级、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对就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残疾类别中除精神残疾外,其他残疾类别间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研究对提升失业残疾人的就业意愿,推动实现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创业合作交流日益频繁,而不同区域亚文化背景下的潜在创业者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意愿及两者之间的影响究竟有何差异仍不得而知.基于海峡两岸四所高校774份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回答了这一问题.首先构建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6维度量表结构,然后对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愿开展比较研究,最后进一步考察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维度层面除中国大陆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识别效能显著高于台湾地区外,其余维度没有差异;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大陆地区;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创业意愿,主要影响没有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个体的主动性人格有利于其产生创业意愿,同时在中国情景下,个体拥有的社会资本会对创业意愿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对324个样本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个体的主动性人格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社会资本对创业意愿有促进作用,且对上述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相比低社会资本条件下,高社会资本个体的主动性人格对创业意愿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强。在高社会资本情境下,个体的主动性人格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正向且显著;而在低社会资本情境下,个体的主动性人格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正向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成都试验点农户农房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推进农房抵押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采用问卷调查、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房抵押融资具有一定参与意愿,农户近一年出现资金短缺对农房抵押意愿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影响;农户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及对政策的了解也是其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林农家庭基本情况、经营基本特征对农户参与合作组织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对合作组织的"了解"程度与农民参与合作的意愿呈负相关;非农就业技能、家庭主要成员的社会地位、经营规模、市场风险对农民参与合作的意愿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应当根据农户特征、地区经济、经营对象、生产环节等情况选择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环境对于网络学习者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网络环境因素和个体特征因素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选取不同专业与学历的6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网络环境和个体特征均对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网络环境还将通过影响个体特征,进而对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大学生创业动机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内在创业动机水平较高,而外在创业动机水平较低,个人背景、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创业动机产生影响。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培养创业型人才,应加大外部环境建设;关注个人背景和家庭背景因素;在新生入学伊始测量大学生创业动机,从而选择重点培养对象;各地政府部门配合高校出台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创新创业类比赛,以广东省分赛参赛大学生的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方法选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得出显著性指标的结论,包含户籍、创业导师、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交往政府人员及金融机构人员数量、与朋友沟通频度、与政府人员及金融机构人员沟通频度共9个指标。提出调整高校人事考核指标、增设创新创业课程、盘活大学生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合作交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引入中介变量创业拼凑及调节变量返乡创业政策感知,探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乡贤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正向影响乡贤返乡创业意愿;创业拼凑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乡贤返乡创业意愿的正向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返乡创业政策感知正向调节创业拼凑与乡贤返乡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返乡创业政策感知正向调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通过创业拼凑影响乡贤返乡创业意愿的中介作用。基于此,建议乡贤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水平、拓展社会关系网络、加强创业资源整合,政府加大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力度,以提升乡贤返乡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重组要素资源的关键力量,为活跃市场主体、促进家庭创业带来新契机。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互联网使用和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数字经济对家庭创业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家庭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存在户籍和年龄异质性,相较于非农户籍而言,数字经济对农村户籍群体创业意愿的影响更显著;相较于青年群体而言,数字经济对中年群体创业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丰富社交网络,为家庭创业提供机会与路径。鉴于此,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服务覆盖、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拓宽数字金融服务边界、加快数字化人才培育等措施,在“十四五”时期助力数字经济赋能家庭创业。  相似文献   

19.
农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影响农民创业意愿的因素展开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17个省41个县的146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创业的意愿受文化程度、打工经历、生活现状满意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年收入、地区以及亲朋好友中创业人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程度、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家庭劳动力数量、以及亲朋好友中创业人数与农民创业意愿成正相关;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与农民创业意愿成负相关;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民更倾向于创业,中西部地区较之东部地区农民具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对安徽省304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从网络规模、网络差异性和人际信任来衡量大学生社会资本状况,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采用分步回归的方法,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一方面会直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规模、差异性及人际信任与创业意愿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