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谈两个问题,文化延续的一般问题和中华文化延续问题。人类文化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创造性,二是继承性。文化的创造性,来自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文化的继承性,基于人类的重复性活动,无论创造性还是继承性,作为文化现象又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那就是思维和语言以及以语言为前提的其他共识符号。文化的创造性,无疑是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成果;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成果,又要靠人类语言以及其他共识符号系统(这是人类所独有的)记录下来,以实现文化的继承性。虽然语言以及其他共识符号系统也是文化创造性的产物,但自从有了这种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提出了玫种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两个阶段 ,论述了进行外语教学时怎样发挥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 ,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英语语言、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4.
广告作为一种呼唤型文本,具有特殊的交际目的。这一目的决定了创造性为广告语言的主要文体特征。本文分别从正字法、词汇、句法、篇章,以及修辞层面对广告语言的创造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重写可以在广告翻译中有效地保持广告文本的创造性,实现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5.
对词类多功能性的分析表明,具有跨语言普遍性的词类多功能现象,构成了梯度范畴化的动因。词类多功能性是"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这一事实的必然结果,因为语言运用是创造性的运用,而这种创造性的运用既有合乎规律的创造,又有不合乎规律的创造。在语言研究中必须高度重视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以及语言运用中合乎规律的创造和不合乎规律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洪堡特的语言观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诗歌翻译也有重要的启示。语言既同一又有差异的观点揭示了诗歌的可译性;语言具有创造性说明诗歌翻译是译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语言的相关性理论说明诗歌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活动,需要译者深入了解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是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往往有着特殊的修辞效果。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语言变异中词汇变异和书写变异所产生的视觉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汉英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处理,即"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创造性叛逆"是译者为了接近和再现原作在翻译时所做的主观努力,并且为了达到主观愿望而对原作的客观背离。《瓦尔登湖》徐迟和戴欢译本的创造性叛逆体现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通过对两译本的剖析,从而对译者创造性叛逆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任何翻译,其本质都是把一种语言中表达出来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而作为读者接触外国文学的主要媒介的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有一个根本区别——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必须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产生与原作同样的艺术效果。因此,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其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论证创造性的文学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创造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习得并不是对语言机械模仿的结果 ,而是大脑对外部语言信息的内在化的结果 ,这一过程是一种创造 ,因此 ,语言创造性的培养是外语学习的关键。但是 ,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存在着诸多差异 ,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就应该尽量创造类似母语习得的场景培养学生语言的创造性。Wilhelm Vietor教学思想及方法可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思维凭借的工具和外在形式 ,英语语言在表达内容、表达方式上具有辐射思维的特点。辐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它和辐集思维一起构成创造性思维。英语辐射思维存在于英语语言的编码、解码和认识过程中 ,主要表现于英语词语、句子、语篇及艺术语言之中。  相似文献   

12.
邓晓芒的文学评论集《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深刻反思和批判了当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失语现象,从中传达出他对"语言是存在家园"这一现代哲学思想的创造性理解.这种创造性理解首先体现为,邓晓芒对人的痛苦与形而上学的语言意义相互生成的内在关系的发现;这种创造性理解还体现为,他认为语言建构起人存在的可能世界,使人能从人的自我对话出发走向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从而成就人作为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学语言,文学意象和审美的关系。文章阐述了如下几点:意象可以分为一般意象、观赏性审美意象和创造性审美意象。从创造性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艺术意境的产生,可视为从生活到创作的内在脉络;文学创作不是要把饱含感情的创造性审美意象转化为概念的堆砌,而是要用一系列概念去表现创造性审美意象;语言作为文学这一艺术样式的媒介,有其独特的优长与局限;在文学创作中,表现的意象和意象的表现的纷繁复杂和千变万化,为其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广阔境域,但也增添了其媒介运用的难度;语言的艺术需要艺术的语言,文学意象的酝酿和文学语言的提炼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经典的语言特征,往往可以从解释的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观察。《论语》的词义结构、句法修辞具有召唤特征,是创造性解释的语言根据,它能激发诱导解释者进行创造性填充和想象性连接。  相似文献   

15.
环境对创造性的形成和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和支持创造性,同时创造性也是在特定环境中被定义和被测量的.不同文化对创造性的内涵与过程的理解不同;语言、社会价值观、社会结构等因素都影响人们对创造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英语教学,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文章通过中西对照,剖析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和独立学习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艺术语言中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语言中的审美意识与普通语言中的日常意识有很大区别,它具有超越性和创造性,审美意识是艺术语言内部构成的要质,它让语言拥有了人格的魅力。它的不同层次决定了话语主体、话语本身和话语接收者的特点,研究审美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8.
偏离是人们认识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一种创造性的突破。本文以英语为主要语言, 汉语为辅,从语言学的几个分支,简要描述和分析了偏离现象在语言各个层面的表现,以加深入们对偏离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唐诗浅易的语言和创造性想象 ,阐述了促成唐诗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浑融完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与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门语法,是对语言这个意义潜势系统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描摹,为讨论人类在语言方面的无尽创造力提供了一个有效而实用的框架。语言的创新性源于生成意义的资源,该资源在各个语言层面运作。无论是语言艺术、语言游戏抑或修辞手段,语法都不可能对语言的创造性进行全面预测。正如对诗人Edwin Thumboo的《一个诗人在朗诵》一诗作出的语言学解读所示,一首诗歌的意义,是由它所有可能的解读来界定,这种解读可以来自作诗的诗人,也可以来自读者。《一个诗人在朗诵》既展示了语言的创造性,也喻示了我们将经验转换为意义的无限创造力的神圣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