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宏观经济系统中,某一产业的发展会拉动或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这些产业的就业需求.交通运输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本身发展所产生的直接就业带动效应,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就业带动效应.产值就业弹性是衡量产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指标.文章综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产值就业弹性模型、复杂网络可视化技术,通过对最新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比较大,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交通运输业的产业地位日趋重要.此研究为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业融合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具有覆盖范围广,渗透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特点,两业的深度合作使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集约高效。针对以上现实背景,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稳定点与共生状态下的推动力,并选取重庆市1997—2016年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分析,辨别了重庆市两大产业间的共生模式并创新性地计算了两业间的推动力。结论表明:重庆市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存在强相关性,交通运输业增长步入低速增长期,邮政业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二者存在非对称性互利共生关系,能够紧密发展推进产业融合,但并不处于最优的共生模式下。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重庆市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的可行建议,促使两大产业向更稳定、具效率的共生模式转化,从而助推重庆市构建现代一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陕西省相关统计数据,计算了2005~2013年陕西省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碳排放量,通过构建LMDI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运输能源强度、运输结构、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对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认为,运输能源强度的提高抑制了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增长,运输结构对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贡献力度不大,陕西省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交通运输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提出了交通运输业的整体发展思路与对策,呼和浩特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效应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本身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经济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应.文章以关联系数描述了交通运输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并运用关联系数、增长值贡献率模型,测度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推动效应.研究认为,任何一个产业经济效应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其直接经济效应,也取决于其间接经济效应.经济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与其他支柱产业的关联程度和与其他支柱产业的产业距离.产业位置靠前,其拉动效应小于推动效应,产业位置靠后,其拉动效应大于推动效应.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产业,其产业位置相对靠前,其前向推动效应大于其后向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关专业机构的调查和市场反映,以下行业是春节最大的获利者。一是,“尽收买路钱”的交通运输业。以“铁老大”为首的交通运输业算是“春节经济”龙虎榜的魁首。不必说2005年春运全国铁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1985-2008年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和因果检验理论,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的交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交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它们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就全国以及东部地区而言,经济增长与交通发展水平在长期和短期中相互促进;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能够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但交通业的发展无法促使本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我国各地区产业分布不均衡、交通运输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据此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统筹规划,科学论证交通投资方案,将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地区产业优惠政策相结合,降低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8.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形态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新古典贸易模型,重点分析不同经济规模条件下交通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交通资源配置水平较低时,提高交通资源配置水平可以通过“贸易创造”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当交通资源配置水平较高时,进一步提高交通资源配置水平,将主要通过“自运输”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资源、环境和安全问题。从政策法规的确立、运输网络的规划、运输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运输业的运营和管理、运输技术的更新和研发、思想认识的普及和深化等各个层面着手,提出了适合我国交通运输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指出目前我国运输循环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认为我国必须全面转变旧的经济增长模式,走节约型、循环型的发展道路,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澳门经济与交通发展状况,从航空运输、陆路交通、海上运输3 方面阐述澳门回归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路向, 指出澳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利用好现代化的国际机场, 尽快与内地公路和铁路网衔接, 加强与珠海港口的合作, 在珠海建立有专用通道沟通澳门的保税码头,为澳门进入更高层次的经济增长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各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深化,但辽宁省跨境电商发展起步晚,支持环境有待改善,如何推动辽宁省跨境电商发展成为重要命题。测量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状况,对于认识和改进辽宁省跨境电商发展建设有很现实的实践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协同理论为基础,剖析跨境电子商务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算法,对2010—2016年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系统、物流系统、产业系统、政策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以测出辽宁省跨境电商的协同度。结果表明:辽宁省跨境电商在2010—2016年间总体协同度较低,但市场发展状况良好,有积极的发展前景;辽宁省交通运输物流条件可以满足跨境电商的积极发展,但各相关产业发展低迷,严重阻碍跨境电商发展;政府对于跨境电商发展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需要,且各子系统间存在差异,需要出台更多政策以促进辽宁省跨境电商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整体上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提升作用,但细分行业的作用有一定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只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较小。金融业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只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作用为负。科学研究和批发零售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行业竞争力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996~2007年辽宁省14个市农业生产效率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辽宁省“九五”以来1996~2007年14个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特征与辽宁农业的发展阶段特征大致吻合;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增长态势,农业技术效率趋于稳定,而技术进步是促进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忽视可持续发展是“九五”时期和“十五”初期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增强辽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依据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际数据,构造和使用金融相关率、金融支农程度等指标,依次使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明确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农村商业性金融要多种类型并存与竞争,农村合作性金融要构建纵向型合作金融体系,农村政策性金融应拓宽业务经营范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辽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已成为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势在必行。立足辽宁实际,在明确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遵循的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经济发展方式应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依赖型向科技进步依赖型转变,从投资依赖型向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推动型转变,从不可持续发展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型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型转变,从固化城乡二元结构型向消除二元结构型转变五种转变路径,这对辽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运输联系等相关理论,围绕城际物流联系生成、分布等问题,同时关注省内各区域之间物流联系以及与省外区域的联系,利用高速公路货车通行OD数据,通过分布熵、洛伦兹曲线、物流联系强度、物流联系紧密度、物流联系分区等指标、方法分析研究城际物流联系的方向、强弱程度及其特征,可以为城际物流网络系统建立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以辽宁省高速公路为例进行的实证分析,对于加强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优化配置,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城镇化呈现出城镇化率较高但增长速度缓慢、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特征,“十二五”将是辽宁省城镇化突破瓶颈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城镇化道路内涵为基础,对辽宁省城镇化道路进行分析。辽宁省城镇化应选择与工业化同步适度发展模式,采用在城市反哺农村基础上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大中小城镇结合并举的城镇规模结构,选择集中与网络相结合的空间布局,运用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实现机制,走多样化和集约化相结合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导入生产过程促进了制造业升级,其发展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充分有效利用服务业资源已成为工业企业提高竞争力进而扩大出口贸易的必然选择。从专业化分工、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结合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其是否影响辽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出口贸易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和商务服务业对辽宁出口贸易的影响较为明显。据此提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辽宁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新时期辽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二者协调发展对辽宁“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采用灰色关联法对2004—2010年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得出二者具有较高关联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辽宁省是工业大省,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然而这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1990—2013年辽宁省GDP和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辽宁省的能源生产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其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同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GDP同能源消费总量互为正相关的线性关系。指出辽宁省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降低能源消耗相对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