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朝鲜和日本山水相依,隔海相望。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三国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在远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独特的“东亚儒学文化圈”。孔孟儒学从中国向朝鲜再到日本的传播,程朱理学从中国向日本向朝鲜的传播和发展都牢牢地奠定了其传统文化的基石。程朱之学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从宋后期起,历经元、明、清三代的七百年间,它一直是作为官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其统治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在进入近代以前,朝鲜、日本都是中国文化的接受者。同样作为承受者在接受外来文化时表现出很多相同点,同时作为不同的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东域学研究逐渐为一批中青年学者所重视。东域学主要研究通过海路和陆路,使汉字典籍文化、儒学、佛学在东亚土地上流通、吸收和另创。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为中心,考察东域学范围的诸国/地区自1894年以降在各个时段的文化、经济、政治上的往来,汉字和汉文化的思想、宗教、文学对东亚的影响及形成的所谓汉字文化圈所经历的近百年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理的、民族的和历史的诸方面原因 ,长期以来 ,形成以中国为中心包括现今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东亚各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要素———汉字、儒学、佛教及道教的共识和认同 ,是最终形成东亚文化圈的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学”于东亚儒学文化圈乃一泛用词。公元前155年,西汉景帝之子刘德,喜好古籍,招聘学者,奖励儒学,排斥虚无黄老之学和神秘图谶之说,崇尚修身、齐家、治国之道和礼乐刑政之法,而誉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据考,这便是“实学”一词的发端。由此发端始,“实学”作为一条清晰的思想脉络,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文化中源源流长。  相似文献   

5.
海外汉籍《文镜秘府论》产生于日本文化在中国文化全面影响下凝结成形的时期,它既是为了适应政治教化之需而编,也是为了帮助日本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之需而编。从空海种种“济世”“经邦”之举以及日本人对《文镜》之评价,我们发现《文镜秘府论》千百年来一直是日本汉语学习者的必读书,且对日本的汉诗学、悉昙学、和歌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强国,也是东方唯一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其文化发展也有较突出的特性,即受外来文化影响十分明显。一是日本自古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此类例证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二是日本近代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使日本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以至于日常生活也“西化”,西餐、西装相当普遍。有人对此归纳为:功利的现实的“拿来主义”。自古学中国,足见“拿来”由来已久;近代转而学西方,足见“拿来”之多之快。似乎乐于接受外来文化是日本人的传统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化概念的“东方”(Orient)来自西方的“东方学”(Orientalism),其范围主要是东亚、南亚和西亚北非三大文化圈。“文化”一词是西文Culture的翻译,与nature(自然)相对于而言,义为“人类创造的非自然现象”。“东方文化”概念虽然歧义叠见且变动不居、受西方话语支配曾含有贬义、多元多重而无实体,但一方面由于约定俗成而被广泛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文明冲突的现实基础和长期东方学研究的学理基础而难以被解构。  相似文献   

8.
一、导  言对使用同一语系语言的蒙古人和朝鲜人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为各国在文学研究方法方面开辟一片新天地。这不但可以进一步弄清楚在蒙古文化的历史性影响下的阿尔泰文化圈中各国文学的特征 ,也可发展亚洲文学理论以相应于西方文学理论之发展 ,并终将对世界文学理论之建设作出贡献。二、从“葫芦和富人”这一传说看蒙古和朝鲜民间故事之同样性和多样性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属于含有“葫芦和富人”核心传说的故事类型。我们可以在朝鲜和日本找到含有相似核心传说的民间故事。这些在蒙古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岛流传的故事都使用着相…  相似文献   

9.
中国儒学,源远流长,早在秦末汉初就传入朝鲜(韩国),随后又在日本等东亚国家广泛传播,形成了其各具民族特色的儒学,先后演变成为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占据传统文化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成为东亚的主流思想之一.人们习惯上把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称之为"儒教文化圈".随着亚洲国家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儒学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考察和探讨儒学在东亚的传播及影响,深入了解东亚国家儒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对于科学认知和评价儒学在东亚历史上、特别是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21世纪儒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把朝鲜古典诗学放在东方美学范畴来研究,主要是从地域地理学、文化学、文艺学的范畴来考虑的。东方美学是与西方美学相对而言的,它是与西方美学相区别的另一个系统的美学。习惯上,人们把东方国家的文化分为远东文化和近东文化;远东文化包括印度、中国、日本、朝鲜等,近东文化包括埃及、波斯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等。通常所指的东方艺术是这些东方国家的艺术。要研究东方艺术,不但应当注意这些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正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  相似文献   

12.
正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  相似文献   

13.
汉字和汉籍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传入日本的?日本的先民们又为什么要主动去吸收这些在生活中并无多大实际作用的深奥的汉文化思想?这是过去东亚汉文化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却又未被深入研究的问题。从汉籍与“马”的传承关系出发对日中两国的史料进行钩沉后可以发现,生活在中国边缘的东亚各民族正是通过诸如《相马经》之类的实用书籍体会到汉字文明的博大精深,最终迈出了学习儒家经典、积极输入汉字文化思想的重要一步,从而使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汉字文化为主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14.
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孤竹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15.
儒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它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与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东方儒教文化圈”,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朝、日儒学思想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1)社会政治思想基本相同;(2)制定典章制度和法令的依据相同;(3)教育制度和内容相同;朝鲜和日本依照儒学思想,建立了儒学教育制度;朝鲜和日本以汉文字为参照系各自创制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和日本各自发展了本国文化艺术。其不同点表现在:(1)儒学的作用不同;(2)宇宙观有所不同;(3)伦理思想不同;(4)文化教育思想同中有异;科举制的有无不同,私学的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16.
首先应当说明,这里所谓“东方社会”,指的是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一些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那么,儒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究竟起着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东方》杂志是中国自有杂志以来存在时间最长的一种,在近代中国期刊出版界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出版期刊方面,它像一本“杂志的杂志”,具有工具书的性质;在政治倾向上有联络东亚,反对西方的演变轨迹;在思想文化领域,不仅留下当时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与评论,而且在“新学”与“旧学”之争及随后东西文化大论战中,亦有身与其中和思想引导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越南出生并生活了18年。这种特殊的生活背景对其作品影响很大,构成了作品之外的潜在文本。论题结合比较文学形象学关于文化想象理论及作家生活经历,从作品“情爱”故事本身的解读出发,阐释“中国情人”形象所寄寓的较为复杂的深层文化内涵及关系:1.个人身份的寻求与文化认同,作家游离在东方和西方之间;2.法兰西民族对东方的欲望想象及投射,东方对他们有着巨大的诱惑;3.多重语境下的文化关联及其融合。  相似文献   

19.
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诸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孤竹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河北卢龙成立了"孤竹文化研究会";2004年,"秦皇岛孤竹文化研究会"成立;2009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并非中国文化自我逻辑发展的产物。它严重地打上了西方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的烙印 ,因此它没有西方文化之根 ,与西方先锋文学特征大相径庭。同时 ,它又没有中国文化的深厚涵养 ,在移植西方文化参照中国文化时 ,它们不可能走入正轨 ,相反却面临没有根基的虚无。既不被西方的“先锋”概念所容纳 ,又不被中国文化所认同 ,因此它便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