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菜肴命名有较大的差异。中式菜肴命名特点常以菜肴的发明者或盛放菜肴的容器,以及以蕴含吉祥、古诗、传说或趣事命名菜肴,也用数字、谐音、夸张、拟人等手法命名菜肴,而西式菜肴命名特点按配料、烹饪法或菜肴形状或地点命名。因此,中式菜肴一般以英译时应充分意识到这种差异,中式菜肴翻译强调求实避虚,力求简洁,注重交际功能,强调接受者需求,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达到功能对等。一般做法是采取配料、烹饪技巧或辅料直译法,或配料、烹饪技巧或辅料解释加意译法,音译法和“移花接木”法。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较大,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形,并给许多菜肴取了美好且动听的名字;而西方人注重菜肴的营养,菜肴命名简单扼要。只有在充分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菜肴的命名方法,才能有效地英译中式菜肴名称。从生态翻译学的视野出发,其理论观点能为菜名翻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中餐菜谱的一般命名方法有两种:写意性命名法和写实性命名法。写实性菜名通常由原料名称、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器、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等构成,名称反映菜肴内容和特色。本文结合示例探讨了中餐菜谱,包括主菜、主食、小吃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中国菜常用的刀工和主要的烹调方法的译法,菜肴的三类命名方式:写实命名法、虚实命名法、艺术命名法,及其文化内涵,并结合实例归纳提出了几种具体实用的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转译法,音译法及直译加注释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言的角度对2887个香烟专名进行分析,认为由于香烟自身特点,大多数香烟选择与产地有关的信息进行命名,如产地名、产地的风景名胜及名人等,并且多为双音节及三音节词名称.香烟在命名时选用常用字,极少数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增色.  相似文献   

6.
菜肴命名艺术与饮食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菜肴命名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手法。菜肴名称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着中华民族对菜肴色、香、味、形、器整体美的追求,折射出汉民族丰富多样的烹调方式。  相似文献   

7.
好久以来,市面上一直在卖天津市罐头厂出品的“牛午餐肉”和“羊午餐肉”。其命名不断引起一些人的兴趣:“牛——午餐肉”?不对吧?“午餐——牛肉”?听着倒顺耳,但——? 这中间确实有一些有趣的启示。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主要节奏倾向,但三音节化的倾向在建国后也明显起来。表面看起来,这是双音节化和三音节化在“牛午餐肉”里打架:觉得“午餐——牛肉”顺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汉语叠音词语义平衡性原则 ,尝试探讨汉语双音节象声词生成叠音词的规律。双音节象声词对不同叠音式的选择 ,首先取决于双音节“AB”的语音结构 ,特别是两个音节韵母间的关系 ;其次取决于叠音词的语义平衡性原则。“B”起加重声音作用 ,无叠音式 ;“B”起延音作用 ,则有“ABB”叠音式 ;“B”为“A”的变体 ,则有“AAB”叠音式。此规律也适用于由四个不同的音节所构成的象声词。  相似文献   

9.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对三音节的语音段落的搭配有过专门的论述,认为动宾组合的在音节上大多是1+2式,偏正结构的大多是2+1式。这些看法无疑是正确的。本文拟在这基础上,归纳出三音节 V+N 结构的组合规律,并试图从这些规律中寻找出现代汉语的某些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汉语音节和构调、词语搭配存在相关性。语素的音节特点、双音节化倾向、四字格成语的大量存在和音节式的缩略词是音节和构词相关性的重要方面。汉语的音节特点也影响到单、双音节词语的相互搭配以及某些虚词的使用。汉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有不少是由不了解词语构成在音节和语音节律方面的制约因素而引起的。从语言交际技能的角度看,准确把握节奏规律的实质就是建立准确、健全的节奏语感,而加强诵读教学便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及其菜肴的命名,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异”,可以为中式菜肴的英译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梳理各种中式菜肴名称,探讨其英译策略,有助于中式菜肴名英译的规范和统一,也有助于语言和文化的对外传播。准确的菜肴译名可以帮助外国客人既能品尝到我国菜肴的独特风味,又能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大量中餐英译的实例,本着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的基本理念,对中餐菜名的英译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对比,总结出菜名翻译的几大实用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谈谈中餐菜名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菜名的英译在为来华外宾提供便利、介绍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用“文本类型理论”对中餐菜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餐菜名翻译的策略,并对常用翻译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菜,尤其是中国传统特色菜,不仅爽口,而且韵味。为了让这种美食吸引更多的外国客人,一个响当当的菜名是必要的。是为了方便外国朋友理解而将中国菜名意译还是为保留其文化内涵而将其用汉语拼音音译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目的论的视度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特色菜菜名应以音译为主,采用这种方法去翻译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式艺术菜名在中式菜谱汉译英翻译中最难处理,最具争议。针对中式艺术菜名的翻译,依据运用修辞手法的不同把中式艺术菜名分为比喻型、吉祥语型、典故型、诗句型和夸张型等五大类型,并参照海外著名中餐厅与西餐厅菜谱,为不同类型艺术菜名探讨恰当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旨在弘扬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7.
辞规“排名有序”再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著名修辞学家吴士文先生提出了排名有序等一系列的辞规理论,之后胡习之先生撰写了《辞规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排名有序等辞规进行了阐发,使辞规理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笔者在学习二位先生的辞规理论的同时,发现二位先生给辞规"排名有序"所下的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进而提出新的看法,同时对排名有序的修辞作用做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