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民族地区扶贫致富的手段之一。本文以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吉娜羌寨为例,从"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和旅游开发模式的相关问题。吉娜羌寨定居点的建设和旅游开发,应当根据灾后重建的实际情况和羌族村落的传统,采取"政府主导下社区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筹规划;社区广泛参与,发挥主要利益主体作用,形成合力,着眼长远利益,走民族定居点建设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甘孜州的民居旅游开发中引入社区参与,分析在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参与与否的表征,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找出社区参与民居旅游开发的措施,切实解决社区参与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旅游村寨的特殊性在于其社区既是生活社区也是旅游社区,既是产权明晰也是产权模糊的社区,其村民及文化不仅是旅游发展的客体也是旅游发展的主体.文章在对民族旅游村寨的特殊性和当期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审视的基础上,指出“社区驱动+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外围助力”是西部地区合理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开发思路,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提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并遵循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益均衡及社区参与三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保护性开发体系,并对涉及旅游开发主体、客体及介体的保护性开发体系内容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到旅游开发商承担投资风险,追求投资回报率的背景下,作为游客体验"友好气氛"必要成份的民族地区社区居民需要提高自身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摆脱传统依靠他方帮助的局面。阐述了民族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影响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目标归宿其实是改善民生,因此将旅游与民生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民族地区现实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的民生效应。文章基于旅游惠民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目前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重市场、轻民生的不足,提出了惠民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理论构架。首先,按照战略思想、体制机制、运作模式、技术手段和实践模式分类,对国内外主要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次,从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惠及民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民族地区全面重构政府、企业和社区融合参与的惠民型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模式;最后,提出了建立民族生态旅游惠民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以及这一模式下社区、政府和第三方的利益兼顾策略。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族社区旅游业发展中,由政府和开发商构成的"他群"在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决策及经济收益的主体。东道主居民或者无参与或者被动参与,缺乏决策权、话语权和必要的经济收益,成为被操纵、被利用的对象。本研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个案,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着力从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与扶持、以社区为利益主体的旅游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民族文化自我保护与传承、主-客合作六个方面构建民族旅游社区自我发展机制,力图赋权东道主居民,尝试在有限外来力量介入情况下,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旅游开发、发展和管理,充分发挥决策权和话语权,探索一条让绝大多数原住民真正获益的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民族旅游开发改变了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计与生活方式,旅游带来的经济增长能有效提升旅游地社区的生活质量,旅游引发的城乡互动促使旅游地居民在城乡差异对比中反思自身的乡村身份。鉴于乡村身份认同对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旅游开发提升泸沽湖景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研究背景,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参与观察方法收集数据,同时运用扎理论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泸沽湖旅游开发影响乡村身份认同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旅游引发的物质改变是影响泸沽湖景区乡村认同变迁的关键性驱动因素,伴随当地乡村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主客互动的增强,泸沽湖景区居民的乡村认知观、乡村身份自信和乡村社区认同感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关键主要是社区成员主体意识的培养。通过更新传统观念、发展民族教育、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等方式培养社区成员参与乡村旅游的主体意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不只是民间艺术的舞台展演,也是社区成员常态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体验。这种意义的乡村旅游才有可能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生态博物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要求更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作为一种崭新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博物馆以社区为基础,以原地保护方式对民族文化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保护和展示,并强调文化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在采用生态博物馆模式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时,须正确认识这一理念,遵循保护性、原生态、选择控制、社区参与和效益回报原则,以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行政过程是现代民主行政学公正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我国行政执法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摒弃特权思想,公民提高参与意识,加强相关立法,健全参与机制,完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是推动行政参与制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鲁萍 《南都学坛》2013,33(1):110-114
在关注公众参与具有重要价值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实现参与的有效性。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在我国面临的现实困境为:行政决策机关民主意识淡薄,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能力不强,相关的制度设计不完善。只有在树立客观务实的理念、推进制度环境建设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设置参与之范围与限度、有效选择参与之公众、优化参与之程序、完善参与之信息公开、健全司法审查制度,方能逐步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认知是公众参与的起点,对公众参与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为理论研究,缺乏实证予以检验.以成都市城镇居民问卷调研为基础,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则可以从实证的角度验证公众参与认知到底由几个因子构成,结果显示:公众参与认知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分别为公共事务认知、权责认知和条件认知,且三个维度的公众参与认知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政治文化的嬗变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政治文化规范一个社会的政治生活,不同的政治文化演化路径直接影响着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方式;而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陷入制度化参与虚置与非制度化参与激增的困境中;这一方面加大了社会的交易费用,降低了社会运行效能,另一方面,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理论创新的视角,提出应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生长的物质、制度、组织、社会及农民工内生能力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案例法教学具有强化能力培养,重视多项交流,提高学习主动性等特点.审计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法要做好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中期工作以及后期总结.案例编排要注意科学性,使学生理解案例分析的多样性;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坚持以学生为主,坚持集体参与,坚持鼓励为主;学生成绩评价必须将理论考核与能力表现有机结合,使评价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表征形式,也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使用EBM-ML指数法测算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再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验证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主要增长源是工业生产前沿边界的外移;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是先促进后抑制的,而行政命令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却抑制了工业绿色发展;这一结论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发展的传导路径中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对于不同类型的规制工具,其发挥的中介效应有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核电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核电最终目的在于减缓能源危机,保证能源安全,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然而在核能发电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核伦理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核电发展需要坚持决策参与、多方参与、信息公开和利益保障等伦理原则。由于我国核电发展相对较晚,公众参与途径尚未完善,因此,提升核电发展的公众认知度,保证核电规划的公共性和增强核电项目生命周期的公众参与程度是推动核电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加拿大在发展中社区参与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当今发展的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上 ,加拿大和中国都把社区参与认同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发展的重要目标。由于社会经济和发展道路等方面的不同 ,中国和加拿大在对社区概念的理解 ,社区参与的机制 ,限制社区参与的因素 ,社区参与的评价和所带来的影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的社区参与必须本土化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发展的道路。但中国需借鉴加拿大的经验 ,认真研究中国在发展中社区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 ,规范社区参与的方法和研究参与性方法的本土化 ,努力将社区参与纳入到自身的体制中去。  相似文献   

19.
西北乡村农牧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民人格塑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研究西北乡村农牧民政治参与,必须在充分了解西部乡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遵循现实原则、实践原则、内生原则、和谐原则。国家需要创造各种条件,不断扩大农牧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