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汉语词汇中的典故词语.作者认为,典故是被后世使用的故事和诗文,用典是由前代故事和诗文形成典故词语的过程。典故词语是由用典浓炼而成的词和短语的语言形式;典故词语的使用特点主要表现在关联、形式和意义三个方面;典故词语的释义方法有两种,即寻查典源和分析典源因素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已进入典故词发展和使用的衰微期,但墓志文中仍有较丰富的典故词,多语典词,以传承为主。用典特别是生僻典故的使用、文字俗写讹变以及泐蚀等都会影响志文的正确释读。已整理的宋代墓志文献中,误录典故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文献材料的有效利用和语言文字研究。具体校释宋代墓志中"实■""表■""俊■""捐■""卒■"等典故词语,需科学把握汉字俗变规律,深入探索典源出处,透彻理解用典之意。由此提出文字释读、典故语破解和文献校理相结合的碑志文典故词校释方法,为石刻文献整理、汉语汉字史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同形异源典故词是典故词语的一个特殊类别,是典源不同但字面偶合的一组词。从意义关系来看,有的相去甚远,有的意有关涉。因字面形式相同,理解时易造成张冠李戴,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别。  相似文献   

4.
典故词是用典者在造词用典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典源、典面、典义与典例是典故词的四要素.典源作为典故词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典故词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辞源·寅集》典故词典源的考察,我们发现典源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是判定典故词词目能否成立的重要依据;为典故词提供可能的典面;为典故词典义的生成提供信息要素;为典故词典义的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5.
典故和意象分别是中国传统诗学的关键词,而典故与意象的结合不仅是梦窗词学理论的一项实践,更是梦窗词庞大意象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意象系统的多样化运用折射出梦窗用典的不同手法。林逋、咏梅二句及孤山意象群体现了梦窗藏用典故核心词及揉词裂句的引用手法;红叶题诗典故在词作中的不同内涵、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梦窗对典故强大的演化能力。梦窗词的典故意象自成系统,不仅通过重复利用典故塑造整体词作的词格,还在丰富、更新了传统意象系统之余,以缀连典故的方式开启了新的诗词欣赏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世说新语》这一文本,通过统计与分析稼轩(辛弃疾)词中运用的《世说新语》的典故,总结出其运用《世说新语》典故的特征:热爱祖国,展现理想抱负;悲叹生命易逝,中年伤怀;闲居旷达,却不安现状的矛盾;大量运用与酒有关的典故,与魏晋名士饮酒之风相映成趣。正是这些特征,使得稼轩的词作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事例着重阐述典故的构词特点,研究典故词的立目原则和方法。指出典故词是“介于词与语之间的非词非语”的一类,结构样式有的像词,有的像语。有偏正、联合、主谓、述补、述宾、状谓等多种。所有典故词基本都离不开入、地、物、事四大要素,由这些要素中的某两个或几个组成,也有少数借助语境只取其中的一个。事典词语往往结构松散,在立目上可取用典故要素提取的方式。立目时要注意尽量彰显典故,显示其与普通词语的不同,立目原则要根据词典性质而有所区分,注意方便读者对典故的查找,可吸取类书的特点,为词典编制人、地、物、事要素索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界定典故内涵的基础上,认为辛词典故是一种包蕴密致的意象符号,是艺·术·符·号·之·艺·术·符·号·,它涵盖了历史和现实两层内涵,因而既不同于一般的语词符号,也与一般的传统意象有别。这决定了辛词典故运行的心理机制是统摄性联想。因此,对该心理机制的揭示便成了进入辛词典故幽深委婉含蓄蕴藉的美妙胜境之钥匙  相似文献   

9.
"长门事"是唐宋词中常用的典故之一.而随着词的发展,这一典故的内涵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从一开始的"宫怨"题材,演变到寄托伤春情绪,述说家国之恨等."长门事"典故的内涵不断深化,也是词不断雅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世说新语》这一文本,通过统计与分析稼轩(辛弃疾)词中运用的《世说新语》的典故,总结出其运用《世说新语》典故的特征:热爱祖国,展现理想抱负;悲叹生命易逝,中年伤怀;闲居旷达,却不安现状的矛盾;大量运用与酒有关的典故,与魏晋名士饮酒之风相映成趣。正是这些特征,使得稼轩的词作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7,(5):36-37
典故是人类化历史的智慧结晶,是对人类化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被历史传诵使用、有着强大生命力的词语精品。继承和吸收这一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化,促进学艺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撷取了一些典型性强、使用价值高的三字外国典故,带你徜徉于典故的殿堂。[编按]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北宋初期的王禹偁是最早较多使用杜诗典故的诗人。北宋中期的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部分诗人都大量使用杜诗典故,苏轼是北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江西诗派也普遍喜用杜诗典故,江西诗派中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典故的翻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典故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可逾越的鸿沟 ,致使具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典故成了翻译的一大难题。作者从翻译的角度将典故分为三类 ,并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译例提出了各类典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科举考试兴盛于唐宋时期,开通了平民入仕的道路。读书人期待一举成名天下知,创造了一些雅致的表示科举及第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出自《尚书》,有的来源于《庄子》和其他古代诗文。本文以时代为线索,对这些典故词进行了初步分析。了解这些词汇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进一步探求科举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典故研究是一个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学术问题。理清典故研究的历史现状 ,弄清典故的由来 ,典故概念的界定 ,典故与成语、掌故间的异同 ,典故词语的构成形式以及典源等诸方面的问题 ,对于将来典故学科的形成建立 ,也许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18.
界定典故多歧义《辞海》定义应遵循--论典故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什么叫典故?一方面,尽管<辞海>对其早有界定,然人们对其定义自有看法,致使典故的定义多达10余种,这些"自有看法"的定义,提出了不少的问题,给人们研究典故开拓了视野、开启了思路,无疑于典故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辞海>中的"典故"条作为一个条目的定义,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仍然是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定义,是我们辨别典故、界定典故、运用典故时可以大胆遵循的.  相似文献   

19.
典故是英语和汉语中一种共同而重要的语言现象,两者既具有一些共性,同时,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渊源、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乃至地理环境等方面不同,英汉典故又在来源、文化内涵、结构形式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宋代崇儒宗经,儒家经典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即使是在撇开经义只取文学的词科考试中也深受重视。从现存词科考试题和试文文本来看,词科命题与儒家经典密切关联,涉及儒经范围广泛,题型多样,多以官名、制度名物、典故设置题目。应试者在给定试题下发挥,围绕题目和所涉经典写作,在行文措辞的过程中,多用儒经中的典故,熔冶经语,以经为文。可以说,无论是题目取材还是典故来源、行文措辞等,宋代词科应试文都表现出明显的宗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