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出了“立体化”培养模式,该模式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再到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层次六个模块对汽车类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立体化”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汽车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三个层次、四大模块"为基本框架的多维度、立体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是一种融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从实践应用效果看,该模式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工科院校面临的重大教育课题,当前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高等工业院校的一种新的趋势。 高等工程教育存在两大基本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它偏重于高等工程科学的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则基本上是学生毕业后在公司内完  相似文献   

4.
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三个层次、四大模块”为基本框架的网络状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了融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特色鲜明的高校新工程教育模式,从实践应用的效果看,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工程领导力教育日益受到国内外众多工科院校的重视,旨在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本文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探讨了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领导力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研究室兴趣小组、学科交叉班、科研助理、创业基地等多元化工程领导力实践模式,提供职场体验、企业实训、学术交流、创新大赛等工程领导力实践平台,并采取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思考问题、以“慕课”互动教学的开放教学机制,构建工程领导力教育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领导力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依据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深入分析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背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构建了融工程文化、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三位一体,以体现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和工程实践融合的"大工程"教育,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及"多学科交叉""工程创新项目教学""工程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大工程观"现代工程训练教学模式.逐步改变目前的偏重工程课程讲解、实践环节淡化、实践训练简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深入到工科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校教学科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科院校图书馆需要通过研究读者需求的变化、创新服务形式,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数学类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提出数学类课程的设置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为宗旨,实施新一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块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构成要素,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管理类知识、医药特色的专业方向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知识依次是医药院校公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知识模块,不同模块有各自的核心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并合理设置核心课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课程设置,以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教育为课程体系核心,重新整合知识体系结构,形成注重行业特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教学途径,实现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综合设计、创新研究、各类竞赛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以专业工程师素质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是影响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制定科学、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重要政策导向。目前,国内大学侧重于大学教学和科研的评价研究,但对创新能力转化的研究欠缺。从科技创新投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校科研制度的安排、市场转化机制4方面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地区6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高校既要加强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投入,也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改革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模式为主,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为辅,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构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本文提出以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建设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仪器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规划科学学科方向,开展新的教育模式研究,以校企产学研基地为基础,协同创新;构建以产学研平台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数字产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的科研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积极支持高校科研创新,实现高校科研创新突破,提高科研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际调研,认定团队的领导模式、成员间联系的紧密性、团队所处的发展时期、成员的科研背景以及团队组织结构、团队文化是团队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由此探讨了目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突出问题,提出从科研创新团队产生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的营造方面作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工科教师的胜任力表现为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环境行为能力。为提高教师的胜任力,围绕重庆绕城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重庆交通大学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广泛参与到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与科技创新活动中,依托科技示范工程的16项科技项目以及工程建设在技术和管理上的服务需求,探索了以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为依托的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培养模式与组织保障机制,促使参与示范工程建设的教师得到锻炼,胜任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趋势,也是让人才培养回归本位的一项新尝试。但在全员育人的新要求下,此举显现出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学生实践动手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较高的理工科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运行模式不够健全、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根据理工科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新型理工科本科生导师制的构架格局与运行模式,提出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机制管理为保障、多元评价为手段,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内在要求,促进理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储备创新人才、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分析了传统理工科物理教育方式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结合长期的理工科物理教学经验,在上海理工大学进行了以理工科物理教育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物理课外创新制作、物理科研实践计划、物理学术竞赛活动等系列物理实践平台的创建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具有理工科特色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最主要特点是在大学周边直接依托于大学,是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基地。大学城是孕育大学科技园的母体;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大学科技园成长的摇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科学技术外溢、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创新活动的平台。中国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科技园要求一流的管理,要按市场机制企业化运行。大学科技园区能最为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形成,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沈北大学城汇集着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将为沈北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有力地促进沈北新区成为教育之城与文化之城。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创新理念、教育方式、师资和资金保障、平台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学物理实验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色,以有益于我国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把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设置为“信息源获取模块”、“信息资源管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信息共享创新模块”四大主干模块,并具体设置出其子模块内容,解决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固定和被排斥的弊端,并且在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组织上创新,使其适应了模块化的特点,同时以合肥工业大学为实践对象揭示了其模块化策略具有嵌入性、衔接性、模块化、可扩展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