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来自实践的"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惯例"构成了媒介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思想基础和社会生活基础,它是决定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活动进行的基础因素和根本因素."社会基础"的显性表现是"一种状况、两种素质、三种关系"的综合指标.由此入手为中国传播学在发展传播学领域的研究中建立一个分析的框架,寻找到研究中国农村和其他经济社会落后地区传播事业发展规律的新的、有用的分析工具,则可能有效推动传播学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文化是反映现代工业文明成就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市民文化,它在当代中国的产生和崛起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大众化回归和多元化进程,并且作为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此外,大众文化还产生了良好的"文化"大众的主体效应,塑造了大众新的生活与人格,促进了大众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肖浩辉 《中华魂》2011,(2):66-7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的关键,是社会文明、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效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人的素质提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据此阐释了实现人的全面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论述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族主义之所以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非但以其崭新形态饱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它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族主义之所以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非但以其崭新形态饱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它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社会功能,有必要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学习化社会的思想来审视它的价值取向.如果说着眼于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本出发点,那末,促进人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应当成为它的最终目标;在提高素质中,又应以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为根本,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质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发展状况以及各项社会事业与社会制度等的优劣程度,它本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评价,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愿景引导。区域社会发展质量应综合区域发展与社会发展质量的内涵,区域是发展的地域载体,区域发展既要合乎生态规律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合乎社会伦理道德以实现人本发展的最终目标。区域社会发展质量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南,其评价应建立在对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合理判断的基础之上,社会资本的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区域间发展的均衡性等是其重要涵义。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问题,诸如自卑心理严重、自尊心极强;因经济贫困引发"精神贫困"或"心理贫困";心理承受能力偏差;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就业观念陈旧等。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着力推动其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解决其学习工作的后顾之忧;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一次全新的机遇和现实的条件,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今后 20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高人的素质应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而容易实现.人的素质已经成了制约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人的发展越来越全面和自由,人更应当自主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发展观具有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德才兼备是全面发展的标准,道德价值是全面发展的内涵,非智力因素是全面发展的主导,人文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底蕴,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国际人才基本素质是全面发展的借鉴。发展是第一要义。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统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程投资决策时面临的核心难题之一,是对投资效益的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本文基于广义效益观,比较全面地探讨了社会工程的"效益"和"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工程项目方案综合优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重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先生所提出的“和合学”理论,从“和合”的价值理念入手,揭示和彰显“和合”理念与青海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在价值理念上的契合与互证,旨在肯定青海历史文化以民族文化多元化、多样性为依归的合理价值与可借鉴的传统人文资源,推动未来青海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文化事业体制和机制的僵化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遵循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通过人本身的知识、能力和创新技术创造出文化产品和服务来充分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社会发展的目标整合与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目标、一个阶段,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具有阶级性、动态性、群体性、异向性、多样性、全球性的特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民族观、政治观、价值观均产生了影响和冲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两课"教育模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以先进社会思潮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关系良性互动的过程,它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具有平等和持续性、整体最佳性、人本性等特征。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扬弃"发展的异化",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加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大学人文精神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大学人文精神是和谐校园的精神内核,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构成,也是提升人才素质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培育大学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的路径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教育,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确立制度保障和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等向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论述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指出孙中山针对国民素质低下的一些表现,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积极提倡教育平等,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热情支持女子教育,极力促进教育改革,同时非常关注社会教育。从孙中山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中,可看到中国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多重影响,并有与时俱进、与国情结合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