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宋代货币私铸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铸是宋代货币经济领域一个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货币私铸的产生,固然受利益的驱动所致,但封建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误,也是造成民间私铸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参与私铸的人员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有普通百姓和铸工,也有官员和地方豪强,并且多以团伙的形式出现.私铸者往往掌握较熟练的铸钱技术,选择在深山僻谷和大江大湖之上,或者直接在官冶附近铸造,使官府防不胜防.他们利用从国家矿冶中偷采来的铜料,或销毁铜钱、铜器,将所得之铜作为部分原料,再混以铅锡等杂质加以铸造,因此质量低劣.私铸的盛行,使流通中劣钱泛滥,造成了货币贬值和社会经济混乱.  相似文献   

2.
明代留都的铜钱铸造在国家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却长期受到私铸的困扰。万历三十年以后留都地区私铸盛行,达到明代私铸的高峰,万历三十九年留都铸钱事件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复原,可以清楚看出无论是明代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在应对私铸突发事件、消除私铸方面,别无良策,缺乏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行动迟缓。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明代在制度运作、政令实施过程中执政者的主观意愿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冲突,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博弈往往是前者妥协、屈服于后者,从而暴露出其存在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3.
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天山南路地区建立起完备的铸币制度和钱法,但民间私铸时有发生。乾隆、道光、成丰年间发生在天山南路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等地的几起钱币私铸案件案例,反映出这一时期天山南路铜钱私铸现象虽时有发生,但私铸数量不大,波及范围不广,未对天山南路地区社会生活与经济秩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初整顿钱币质量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钱币质量混乱,私钱和劣币泛滥。为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巩固,在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采取了一系列整顿钱币质量的政策措施。这主要表现为:统一铸造法币,确定钱陌制度,规范钱币质量,严禁私铸劣币。经过宋初整顿钱币质量之后,至真宗景德年间,宋朝货币金融领域中的所谓“祖宗之法”基本上确立,社会经济也逐渐走上了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5.
近代河北私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私票是中国货币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从晚清至抗战前一直是河北小区域 内重要的流通工具。多由各种私经济经营者为壮大资本而发行,法币改革后出现 了发行权由私经济部门向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转化的倾向。一些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北伐战 争等并没有对其产生多大的冲击。这种发生于社会底层的经济现象,为我们了解近代经济的 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明中后叶形成的银钱并行格局一直延续至清代,但相同的货币格局下,两朝政府对钱法的管理能力却显现出很大的区别:明朝自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以后强力疏通钱法、屡开铸局挽救铜钱流通体制,然效果甚微,明晚期私钱泛滥、铜钱价值紊乱、银进钱退、铜钱流通范围大幅缩小,政府几近丧失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反观清朝,铸钱制度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较为稳定.铜钱流通突破明代"行钱之地"的局限,出现广泛的"钱进银退"现象.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相对较强.明清铜钱流通体制从式微到重整的转变原因在于明清商品经济既有基础不同,市场组织力量存在差异,民间对于小额通货的需求不断上升,以及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清廷强有力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宋金以降,钱、钞、银的竞争是币制演变的主题。明代中叶,大明宝钞废弃,银钱并用币制确立。但铜钱的流通一直处于危机状态,近半地区为"不行钱之地",流通铜钱的地区受到官铸钱不足和私铸泛滥的困扰。明政府推广制钱的努力屡告失败,明末滥铸又加剧了危机。由于铜钱危机的存在,加之明中后期赋役折银和海外白银内流的推动,落后的称量货币——银两过度流通,在民间金融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外国机制标准化的银元开始大量进入东南沿海商埠,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内陆及边疆地区亦行用日广。对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总结,发现当时民间舆论对洋银流入的认知和应因大致可分为3个层面,首先是从流通传播层面介绍洋银的形制及其在不同区域的使用情形,其次从认知接受层面展现时人对洋银流通的看法,最后是从应对行动层面来看洋银流通引发的问题、各省自铸银元的实践和清廷币制改革的过程。舆论对洋银流入的种种反应,呈现出社会层面对外来货币的认知逐步加深,并提出仿铸以取而代之,实现货币主权的迫切希望。总体来看,随着对洋银流入这一货币现象认识的加深,舆论的焦点也从通货本身逐渐延伸到货币制度改革的讨论。事实上,舆论的高涨对清廷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应对举措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因为从清季政府行动层面来看,几乎都围绕着禁止或仿铸之争、自铸银元、改革币制而展开。  相似文献   

9.
纸币在宋代的出现是中国经济史上的大事,但从它一出现,社会上便有了伪造纸币的现象。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尚付阙如。宋代纸币的作伪手段已相当丰富,一宗案例涉及伪造的人员往往少至二三人,多至几十人。为对付日益猖獗的伪造活动,宋政府除采用严刑苛律外,还不断地改善纸币的工艺质量,加强纸币制作部门的管理,强化伪币的鉴定工作,并采取了增加工匠的工资、防止纸币的制作方法散布民间等措施。即便如此,有宋一代,纸币的伪造仍屡禁不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上看,假造货币、非法获利的问题并非宋代纸币所独有的现象,中国历代铸币强调“重如其文”,一旦币材值低于币面值,民间私铸即大肆兴起。除此之外,政府所立钞法的不合理,某些官员的徇私枉法、玩忽职守以及纸币本身的可伪性,也给伪造者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一、私钱泛滥的根源北宋末期(主要是宋徽宗统治时期),由于“旧铜窟消耗,苗脉不兴”,铜产量不足,致使铸钱原料严重缺乏,每年铸钱数量大大下降。然而,自从宋徽宗即位以来,政府的各项财政开支却空前浩大,同时封建统治集团已经极端腐朽,挥金如土。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北宋封建统治者曾经采取了滥发货币掠夺人民的通货膨胀政策。其具体做法有:铸当五、当十大钱,造夹锡钱等劣币、滥印纸币。北  相似文献   

11.
以北宋徽宗崇宁年间为界,宋钱外流高丽的状况和方式,分为两个阶段。以宋仁宗庆历年间为界,宋朝针对铜钱外流高丽的禁令分前后两个阶段。宋钱流入高丽使高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使高丽融入宋朝的货币体系中,成为东亚货币体系中的一员。宋钱外流,客观上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赋予了东亚世界经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铜铸币的使用,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象征.然而自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发行和使用铜铸币时大多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王朝或者为了聚敛财富,或者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滥发虚价货币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某种原因流通中的商品急剧减少而引起的.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固有弊端.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一个王朝从此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走向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货膨胀也就成为封建王朝灭亡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民银行体系诸弊窦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民银行法》,随后建立了国民银行体系.从此联邦政府转而对货币银行体系实行有限度的控制.但国民银行体系的制度安排有着明显的缺陷,诸如准备金分散、通货无弹性、落后的商业票据市场和无统一有效支票清算机制等.这些弊端的存在,破坏了货币银行体系的稳定,阻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也是导致联邦储备体系确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和美国在国际上的大量购银,长期处于"两""元"并存局面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政策,虽然步履维艰,但"废两改元"最终完成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确立了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工商业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系统阐述辛亥革命时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福建机制银辅币的历史背景、策划者、制造厂家、辅币面额、版别、发行数量及相关情况 ,并作客观评价 ,力求填补民国时期福建金融货币史研究中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市场上钱币处理装置的功能单一、价格昂贵、通用性差,而金融、公交等行业对此类机器迫切需要的社 会问题,设计了智能化纸币硬币联合分拣装置,该装置由混杂钱币分离机构,基于多系统的可视化纸币分拣机构,硬币分 拣包装机构3部分组成。实物样机的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分拣速度快、准确率高、效率高,耗电低、清洁环保,价格 低廉等特点。可以减轻公交等涉及现金处理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钱荒形成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干预,政府的干预一方面是钱荒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钱荒的强化因子;而在市场的自然调节下,纸币出现了,白银也开始货币化,钱荒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农村住房过剩与城市住房不足矛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农村住房过剩与城市住房不足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矛盾。调查显示农民工家庭的农村住房45%处于浪费状态,但他们在城市的居住面积人均却只有4平方米。从农村来说,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回乡预期,建房潮留下的后遗症,农民工投资保值需求,农村宅基地政策的束缚等原因导致了农村住房过剩;从城市来说,商品房价格远远超过农民工的承受能力,低端房地产市场供给之路不畅,政府公益性住房因数量有限无法惠及农民工导致了农民工城市住房短缺。在对农民工住房理论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市场与政府干预两条解决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宋代"钱荒"成因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学界关于钱荒成因的传统看法,导致宋代钱荒的根本原因是商品交换规模扩大和细碎性贱金属货币的支付能力有限这样一个矛盾。如果这一判断成立,则钱荒将主要表现在长途贩运性大额贸易之中;然而历史实际表明,宋代长途贩运可以使用交子、钱引、钞引、银锭等支付手段,钱荒主要还是表现在基层市场的细碎性贸易中。至于铜钱向官府集中,同时在民间(富豪)沉淀,又往海外流失,则是导致钱荒的直接原因。然而,宋代铜钱的钱面值(名义价值)小于其币材值(实际价值),导致铜钱不断退出流通领域,乃是造成上述状况的深层原因。而两宋政府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钱禁"和"铜禁"法令则加剧了钱荒和铜荒的程度。中唐以降愈演愈烈的钱荒问题,要到明中叶以白银为主币的贵金属货币体系取代此前以铜钱为主币的贱金属货币体系时方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