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美国联邦《高等教育法》立法40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元月,美国联邦《高等教育法》完成了第八次修订,走过了40年的立法里程.《高等教育法》及其建立的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和教育机构资助体系,引领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和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回顾美国《高等教育法》40年的立法历程、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面临复员与就业双重压力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实行以保障退伍军人的职业复原、文官录用中的优待、免费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政策,破解了美国由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轨过程中退伍军人的就业难题,成功地实现了退伍军人的角色转换,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国家新资助政策出台的理论。背景,可以看出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新资助体系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针对贫困生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有必要从完善贫困生资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体系,整合各类资助资源,发挥资助整体效益,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7,(1):19-19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通过建立“军人之家”,搭建起了社区与驻区部队、现役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联系和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1994~2007年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在时序分布上呈现逐年递增、拐点分段、渐成体系三大特点;在研究视角上集中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社会学及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研究分为探索构建、调整完善、扩充发展和系统集成四个阶段.由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从开始为"资助"而"资助"转向为"育人"而"资助",向"公平"、"发展"和"效能"的方向发展,其研究也开始从独立、分散走向系统、集成,出现了大量综合性论文和专著,为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效益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随着资助从资金、政策的获取阶段转入资金、政策的整合和优化使用阶段,许多研究者开始着手研究现有资助政策、资助资源的最佳整合办法和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教育成本分担制下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资助体系是实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建立和健全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过程中,须厘清资助体系内部要素之间以及资助体系与外部要素的关系,从自身实际出发,着眼于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竞争激励机制,因校制宜;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管理科学透明化、评选程序科学易行、评选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困境,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调整与变革,关系到政策效能的高低。具有完整、系统实施体系的美国“教师教育资助计划”,能为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调整与变革提供如下路径启示:第一,将接受政策咨询服务纳入报考程序,重视报考者对权利、责任、义务的了解;第二,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和淘汰机制;第三,进一步细化就业政策规定,强化免费教育师范生就业和培养的针对性与引导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美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的收费特点及相应的资助体系,提出要促使我国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顺利进行,亟需深入思索研究生收费的理论基础、收费与资助的多样性以及研究生的身份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2007年开始,美国教育法案修订工作进入了总统竞选日程。奥巴马政府进行教育新政,结合总统竞选中的教育改革思路,全力进行联邦教育资助。在教育策略和现实保障基础上,奥巴马政府正式提交了基础教育改革方案。面对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对它的回顾和预测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0.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资体系。受教育者对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且关系到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如何建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学生资助的运行机制,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成本分担、成本分担的运作形式、成本分担与学生资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国内外的比较分析,对我国大学的收费制度、学生资助体系、学生助学贷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高等教育个人成本分担应与对学生资助相配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霍淑红 《国际论坛》2013,(3):38-42,80
冷战结束后,美国私人基金会对中东欧国家的援助呈突发性增长,并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培育公民价值和倡导公民参与为目标,以为非政府组织提供培训、项目和资金等支持方式的民主援助路径。美国私人基金会对中东欧国家实施民主援助既离不开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民主的现实支持,也离不开全球化全面快速推进所提供的机遇。它们行动的理论依据为公民社会的成长是民主的基石。它们的民主援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国推行民主输出战略和推动中东欧国家的民主发展,但却不是使该地区民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有效遏制亚洲共产主义.美国实施了以军事目标为核心的对韩国援助政策。尽管此后美国对韩军援助数额不断上升,但韩国经济状况却不断恶化,对关依赖越来越严重,美韩关系也因此出现危机。在美苏冷战的“新一轮争夺”、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开发主义理论盛行的背景下,国务院不断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和修正,1961年1月对韩开发援助政策形成。肯尼迪上台后,开发援助政策实施,它成为韩国经济走向起飞之路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1949-1950年间美国卷入对越干涉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美国以直接援助在印度支那的法国殖民军和其所认可的民族主义力量的方式卷入在越南的干涉虽然直到1950年才成为现实,但至少早在1949年美国就有这方面的意向,而其根源则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美国卷人在越南的干涉固然与它对苏联的威胁的担心进一步发展有关,但在越南遏制当地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排挤法国势力的双重目标才是其卷入在越干涉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美国与韩国订立了联盟关系,两国曾是亲密无间的盟友.美国向韩国提供军事、经济援助,韩国坚决站在美国一边,为美国马首是瞻;冷战结束后,韩国经济腾飞、民族意识上升,加之美国的战略调整,韩国与美国距离拉大,分歧加深并公开化.美韩联盟关系由"主从型"向"伙伴型"转变.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韩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战略目标,在转型后将会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并以相对稳定的模式长期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印尼外岛叛乱平息后,艾森豪威尔政府重新调整了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在政策调整过程中美国国务院和军方的意见占据了上风,即主张政府多接触具有反共姿态的印尼陆军。随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的5901号文件明确了印尼陆军已成为对印尼外交政策中的重要角色。1959年7月印尼政治体制回归到苏加诺主张的"有领导的民主"上,政党政治在印尼走向死亡,支持印尼军方的重要性尤为迫切,国家安全委员会6023号文件再次确认了此点。至此,陆军成为了美国制衡印尼国内政治向左倾发展的唯一代理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大陆进行首次核爆炸试验前后,美台之间对中国大陆的核能力的影响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的分析出现了重要的分歧.约翰逊政府拒绝了蒋介石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攻击的建议,也否决了蒋介石索取更多军援建立所谓完全的空防体系的要求.从深层次分析,它既表明了美台对于核武器威慑能力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美国的对台政策总是从属于它对中国大陆的政策.这表明,在中美合作对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那种指望依靠美国的支持实现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台独企图最终只能是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17.
在印尼民主化进程中,美国为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选举援助:支持有关选举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支持强化选举管理和选举监督机构的能力;开展和支持印尼的选民教育活动,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组织开展了选举监督活动,推动印尼重要选举的顺利进行;为印尼政党发展提供支持,促其成为真正民主的政党。美国的选举援助,有助于提高印尼选举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提高以民主方式产生的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有助于培育印尼民众和精英的民主精神和民主素养,提高民众对选举以及民主制度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印尼民主政治发展,有助于印尼实现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18.
何宗强 《国际论坛》2011,(2):15-20,79
基督教福音派作为持续存在的社会政治力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美国的全球扩张。福音派海外传教搭建了跨文化联系,培育了全球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人权观念的传播,实施人道主义救助,加强了美国与世界的联系,扩大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福音派关注人权、宗教自由、国际等议题,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军事安全是国家关注的核心议题,建立完整、高效的军事安全机制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文章分析了美国军事决策机构、情报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内容及其作用机制,并以科索沃战争为例,对美国军事安全体制的效能进行了分析。尽管中国与美国在制度、意识形态和防务战略上存在差异,但是可以在咨询机构、情报机构、军事指挥机制和监督机制改革上,借鉴美军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分析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军工产业发展与加工业转移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对我国军工产业政策的调整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以下启示:在思想认识上应高度重视国防投资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寓军于民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效益观念。在政策措施上应统筹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推进产业集群的成长;充分发挥军地各方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寓军于民方针,确保军工产业发展;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的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