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上世纪80 年代初,父亲家从宣武区搬到复兴门新居,与萧乾、文洁若老师一家为邻,而且还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门对门.从那以后,我们与萧老一家就成了好邻居、好朋友,至今已有30 多年的"邻龄"了. 您可能会疑惑,平民百姓与文化名人是如何成为邻居兼好友的呢?我想,这应该缘起于我父亲和萧老这两位"老北京"的一见如故吧.父亲搬到复兴门后,我的小弟世杰照顾父亲的起居生活,给老人订了一份《北京晚报》,作为他的"精神食粮".每天下午报纸快送来的时候,腿有残疾的老父亲便扶着楼梯从五楼"慢步"到一楼去取报纸——这成了他每天一次的锻炼,乐此不疲.我家对门的萧老,当时也订了报纸,包括《文汇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多达七八种.  相似文献   

2.
京师访萧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冬北京的一个下午,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叩开了萧乾先生的寓所。此番专访萧老,主要是为我们撰写的《萧乾评传》书稿在最后定稿时碰到一些难以把握的问题向他请教,并请他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谈谈看法,或澄清史实。萧老对我们的求访执礼甚恭、热情可亲,回答我们的提问,无拘无束,侃侃而谈、谆谆教诲。从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诸多教益,也还有一位从30年代初就献身于文学事业的老作家热情关注我国文学发展、繁荣的可贵精神给我们的深深启迪。  相似文献   

3.
<正> 胡适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后留学于美国,成了一名西方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忠实信徒。因而在胡适的学术思想中既有否定中国传统思想、宣传西方文明的一面,也有维护、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注意到胡适学术思想中的这种多元因素,对研究胡适及其书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据统计,胡适撰写的书评达一百多种,涉及面很广。对他的书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文质兼胜,读来有味,大有别于一般的‘内容提要’式的图书介绍”也有人说什么胡适的地位升高了,找他写序言的人也就多了,所以他写的序,有的是“言之有物”,“但有些序是慕名而来,他亦作为应酬,发出‘无病之吟呻’”。对胡适书评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我认为尚不能客观地反映胡适书评思想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萧乾今年已87岁高龄,他吃饭香,耳不聋,眼不花,笔耕不辍。他的译著《尤利西斯》不久前引起不小的轰动。萧乾老人何以得享高寿?概括起来,主要有“七不”—— 勤奋用脑不停笔。萧老以我国唯一一位亲赴欧洲战场采写二次大战的记者的身份赶写欧战回忆录1O篇后,现正张罗《收获》的6篇专栏约稿,勤奋笔耕不息。  相似文献   

5.
根据书评基本要素,网络在线书评可以被看作是书评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网络在线交互特点,实现对网络文学评价并宣传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网络文学是网络在线书评的主要对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媒体的支持是网络在线书评存在的物质基础。网络在线书评与传统媒介书评的理念、模式、规则有着实质性区别,二者在书评对象、书评方法上存在差异。网络在线书评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书评主体的多元化、书评信息的商业化、书评过程的交互化、书评媒介的现代化、书评语言的直观个性化等。  相似文献   

6.
杨联陞是一位在国际汉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汉学家。在其学术中,书评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杨联陞基于其渊博的知识,灵敏的触觉,在书评中能指出著作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他在指正著作中的误述谬论时,往往就事论事,不妄下断语,态度又和缓公允,故此其书评为著者所乐于接受。他的学术书评,在国际汉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并对国际汉学界尤其是美国汉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矫正西方汉学界误解误译汉文献的流弊、推进了汉学专门领域内的知识发展、把中国学术引进西方汉学。  相似文献   

7.
笔者所在的报社有一位最年轻的同事,他是学法律的,但酷爱新闻,大学期间就当过校报的编辑。毕业前,他看好了笔者所在的这家报社,于是便千方百计来到报社实习。实习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引起了总编  相似文献   

8.
工作后不久,去到离报社不远的一家中行营业部开账户。于是那一天早上,我见到康杰,隔着明净的玻璃,他微微仰起头对我微笑。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英语书评与汉语书评在语步结构和评价策略上的异同点。样本是英汉书评各30篇。Motta-Roth(1998)提出的英语书评普遍采用的语步结构M1-M2-M3-M4也适用于分析汉语书评,但汉语书评中以省略M4为特征的M1-M2-M3的语步类型则更普遍。就内包式语步类型来说,M2(M3)更受英语书评的青睐,而汉语书评更多采用M3(M2)的形式。英汉书评都表现为肯定评价多于否定评价的特点,但英语书评比汉语书评承载着更多的否定态度意义。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在英汉书评中的语步1和语步4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语步2和语步3显著性差异较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学术写作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亲和力?————王尔德读庄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国汉学家瞿理思1889年发表了他翻译的《庄子》,而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很快在1890年就发表了长篇书评,把庄子的道家思想阐释为反对一切政府管理、争取个人自由的哲学。这正是王尔德自己所理解的费边社会主义,即认为艺术应该是超越政治和伦理的唯美主义思想;这是一种近于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主张一切任其自然。王尔德这一思想与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有一种不期而至的契合。虽然王尔德不懂中文,对道家思想也没有研究,但凭着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敏感,他对庄子的评论不无深刻之处。由于现代王尔德研究往往不关注这篇书评,而王尔德选本也通常不收录这篇书评,因此,在审视西方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的关系时探讨王尔德对《庄子》译本的评论,自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习启示     
陶盈临毕业时去了一家知名报社实习,这家报社无论从人员构成,还是发展前景上来看,都非常不错,所以陶盈非常希望能在毕业后成为这家报社的记者。由于记者需要经常外出采访,所以报社对他们的工作时间没有严格定义,陶盈因为是实习生,单位对她的实习时间更是没有任何要求,愿意来  相似文献   

12.
书评的审美特性问题,是书评的基本问题之一。书评美对于发挥书评的认识作用、伦理教育作用、功利导向作用、审美感兴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它的特点是感性与理性、个别与一般、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检验书评是否美的标准只有客观的社会实践。我们相信,通过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实践运动,我国的书评水平和图书质量会不断提高,日臻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蓬勃健康地发展下去。一、书评美是书评的基本属性图书评论中的审美活动是主客观矛盾统一的过程。被写作和出版的图书是客观方面,书评家是主观方面,主观与客观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这对矛盾中,从唯物论的根  相似文献   

13.
<正> 书评书评,就是对图书的评论。对报纸、刊物、电影、戏剧等的评论,都不能称为“书评”。对电影的评论,叫影评;对戏剧的评论,叫剧评。如果是评论剧本,而剧本又是以图书的形式由出版社出版的,那也可以算是书评。书评只限于对图书的评论。至于用什么形式评论图书,那是没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的。书评可以以文章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用序跋、书信的形式或其他形式。这样说来,不管以什么形式、凡是评论图书的都可称作书评了。还不能笼统的这样说。因为有些内容提要、学术论文、文艺评论、作家论或人物论等也是不同程度的评论图书,而它们都不是书评。那么,书评和它们之间的区  相似文献   

14.
在功能语言学评价系统理论框架下,通过对80篇书评和121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探讨网上的编辑书评和两种读者书评之间存在的评价系统选择差异,以及其差异在专业程度和可信度上产生的效果。研究表明,编辑书评与读者书评在情感系统和介入系统选择上存在差异,处于"编辑声音-读者声音"连续统上,在专业性和可信度上形成互补,最终达到书商推销其书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卫宣利 《今日南国》2010,(13):50-51
这是他进报社的第29天,手机仍然在口袋里静默着,办公桌上的电话不时会响一下,铃声并不大,但每次都震得他心惊肉跳。29天,几乎每天都是一样,早上7点半被闹钟叫醒,洗漱,来不及吃早饭,匆匆赶到报社,等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6.
全面展示全球人文社会科学书评发展状况,为我国书评事业发展精准定位和开拓思路,促进书评更有效发挥繁荣学术、促进学术交流与完善学术评价等作用。利用1990-2019年间SSCI和A&HCI收录的2265308条Book Review数据,从多个维度对书评发展状况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书评数量、期刊发表书评的平均数量、书评被引量均呈下降趋势;美国、英国与加拿大书评发表量占优;书评的期刊集中于美国与英国;书评在学科领域中的分布呈现发散趋势,优势学科领域为历史、人文学科综合、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等;有参考文章的书评占比较高,其篇均参考文献量呈增长态势;书评合作水平较低且基金资助占比极低。我国书评全球占比很小,主要发文学科与全球总体一致,无基金资助记录。从数量规模、领域与载体、学术思想交流、评价功能四个方面讨论,并给出关于著作出版、期刊建设、学术评价、繁荣学术和学术"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徐基山由于人们长期对书评和书评工作者的疏忽和偏见,致使书评长期处于有评无学的尴尬境地。安徽大学徐召勋教授近期出版的《书评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中国书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1.《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书评学的基本理...  相似文献   

18.
陈布雷是由报人一跃而成为权臣的。大学毕业后,他到上海几家报社当记者、编辑,撰写了大量时政评论,抨击北洋军阀,宣传民主革命,文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面子理论为框架,以汉英学术书评语言为对象,运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书评作者、原作者和读者面子的角度对书评的评价策略进行语用分析,归类总结汉英书评中作者实施的正面面子策略和负面面子策略,及其不同文化背景下评价语言的异同,探究汉英学术书评语言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书评功能的实现需要书评作者的创作,书评作用的交流循环需要读者的反馈,书评功能的保证离不开书评编辑和书评阵地的参与。正是因为书评功能和作用的施受者都是人,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书评机制,是我国书评发展最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