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歌德《浮士德》与蒋子龙《蛇神》的结构艺术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信仰民俗是其中最瑰丽神奇的部分。《青蛙神》作为众多描写民俗信仰 篇章中不经意的小篇,却着实反映了江汉流域蛙崇拜这一民俗民风。通过对《青蛙神》中反映的江汉地区蛙神信仰概况、江汉 流域蛙崇拜与巫觋文化的关系、蛙神信仰的文化意蕴以及其与江汉流域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关系四部分,来探讨《青蛙神》中 盛行于江汉流域的蛙崇拜,以此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丰富江汉流域的民俗信仰传统。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部志怪小说《搜神记》与《搜神后记》受道教思想的濡染,都记述了许多关于神仙题材的故事,《搜神后记》在承袭《搜神记》神仙故事模式的基础上,除了少数相类的故事之外,还增加了对神仙异境的具体描绘,视角从虚幻崇高的神性上稍稍移开,更多观照人性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神仙故事向着世俗化、人...  相似文献   

4.
"神感说"是<周易>中提出的天人相感的一种范畴学说,它是基于中国古代原始思维之上的一种认知学说,涉及人的主体精神的诸多功能,对于艺术思维的激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代文论的"神思说"明显地受到"神感说"与佛教重神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精神意蕴的廓大,以及对文艺创作中想象和灵感诸范畴的启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唐初重修《晋书》时从《搜神记》中大量选取材料入史,对此历代史家多有诟病。唐修《晋书》取材《搜神记》主要基于三大原因:其一,《搜神记》本身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二,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的思想统治;其三,作为蓝本的《宋书》大量采录《搜神记》。唐修《晋书》从《搜神记》取材,貌似乖悖治史原则,其背后却有深层的历史合理性.实无取材“失当”之嫌。  相似文献   

6.
赫西俄德的《神谱》讲述了古希腊诸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赫西俄德向我们展现了诸神的谱系与诸神与人起源的关系.通过对神王宙斯与其他诸神属性的梳理,通过宙斯的“王权”、人的起源、人与神的分离,来讨论赫西俄德对人的城邦中的秩序、限度、关系的理解,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谶纬思想产生于战国,流行于两汉.其来源于神仙方术思想,在西汉董仲舒的祥瑞灾异和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下,成为西汉后期和东汉前期统治者的主要思想.干宝的《搜神记》较全面地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的思想领域,谶纬思想在《搜神记》中也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故事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搜神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搜神记》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搜神记》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干宝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搜神记》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气"是构成万物的根本,"变"是天地万物的形态,"气""变"相辅相成存在于物体之中。这些思想,反映了干宝在认识论上较为科学、先进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搜神记>是东晋思想家、史学家干宝的心血之作.他以史官的身份记录鬼神故事,在汉儒的天人感应思想影响下,于神秘莫测的鬼神世界的描绘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儒家"孝"、"德"、"仁"、"礼"等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