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以人为本"理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和部分所体现的人本取向展开了深入思考和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为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整体发展性和内在规律性提供了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十二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认识逐渐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逐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理解日益立体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定位日渐清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十二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认识日益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升华,对奋斗目标的定位更加科学和准确。十二大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十二大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分期及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这三者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有机整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此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发展道路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把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指明了方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抉择。和平发展道路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机遇,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李艳玲 《中华魂》2013,(7):14-15
党的十八大,深刻阐述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其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人民在90多年的探索奋斗中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展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未来。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当代中国发展为主旨,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为关键,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前提,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沙健孙 《中华魂》2008,(10):12-15
(一)党的十七大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什么理论基础上开创出来的呢?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的,其历史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日臻完善的过程;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既反映了理论创新的传承性又体现了理论创新的时代性,既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又成功地指导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健康发展,既包容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又为将来党进行新的理论创新预留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对这一重大课题的探索和解决上,我们党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并付出过沉重的代价。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和十四大,邓小平同志集中了我们党的集体智慧,总结了我们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建树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成了我们党的精神支柱,成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面光辉旗帜。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之所以能够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关键在于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路线,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实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11.
如何理解"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系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对于执政党而言,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既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第一要务,同时也要把理论创新包括到第一要务之中。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带动并保证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重要意义,对文化自信的深层内涵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其中包括文化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求文化自信,文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要求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立场要求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根本价值;要加强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要倍加珍惜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革命文化,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主动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对外来文化要在辩证取舍后消化再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服务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还应科学地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势,把握文化发展的有利机遇,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不断推进文化的创造,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新成就,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建设网络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立足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判断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了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就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创新性和为民性等多重特性,它的确立对于推进党执政的科学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皆有重大意义。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积极强化宣传教育,在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政治体制、文化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及宗旨等重大问题。坚持文化发展以人为本,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8.
胡绳认为,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是要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可分为三中全会前、后2个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历史发展可用“两个发展趋势”来概括性分析;“左”倾错误的原因是错误地运用了中国革命的群众斗争、阶级斗争的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国自己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出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描绘了 2 1世纪头 2 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 ,不仅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持续性,是中国道路的固态化呈现、中国理论的制度化表达、中国文化的正式化沉淀,因而成为辨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的标志和最鲜明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方向层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中轴结构”实现对一切工作的有效领导;二是在立场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三是在方略层面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四是结构层次层面的延展性。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结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以及人类制度文明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