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价值是事物(或客体)对人或以人为组成要素的社会群体(或主体)所具有的意义、效应或效果。它并非是事物自身,而是事物由其内在属性所规定并实际产生了的作用。因此,价值概念反映的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就经济领域的价值而言,它反映的是经济领域中各类经济主体同这个领域中的一切经济现象、事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这关系中,经济主体成为价值主体而经济客体构成了价值客体。经济主体作为价值主体,意味着经济领域的价值是为经济主体的利益服务的,是就经济主体需要的满足而言的;经济客体作为价值  相似文献   

2.
1.人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态。在哲学意义上,价值指的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在功能上,价值意谓着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对于主体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发生上,价值表示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是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概言之,价值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主体的外化和客体的内化的动态统一。根据价值的一般规定,人的价值也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人作为价值客体的价值。人的需要及其对象物是多方面的,因而价值的客体也是多方面的。人有物质需要,物质的东西可能成为价值客体,具有物质的价值;人有精神的需要,精神的东西可能成为价值客体,具有精神的价值;人也有对人的需要,正为霍尔巴赫所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因此人也是一种价值客体,具有一种价值,叫作人的价值。在这个意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马德普,贺永方基本价值是直接满足人和社会生存与发展基本需要的价值。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表示的是价值客体(包括:物、作为人与人关系总和的社会。精神和作为客体的人)满足主体(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生存发展需要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以...  相似文献   

4.
关于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定义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所谓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是指排除任何特定范畴的、抽象的哲学上所概括的价值。有人认为:所谓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即人的重要性和意义;有的人则指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功能和作用;还有的人把价值看成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满足的客体客观属性。但不论是重要性、作用还是需要的满足,实质上都是指存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首先取  相似文献   

5.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价值主体是人 ,价值存在于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属人性和客观性两重属性。人的价值是人对人的意义 ,人作为客体的价值说到底是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实现 ,是主体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价值有三个本质特征,即:主体性、主体的设定性、量度的比较性。所谓主体性.即价值总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没有主体与之相对应则无所谓价值,价值的特点同价值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主体的设定性是说,价值主体是被实践认识主体设定的,而不是自我的,量度的比较性则是说,价值不仅是单个客体与价值主体的关系问题,而是围绕同一个价值主体的不同价值客体相互比较的问题。 价值的主体性决定了人的价值是指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于作为其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满足于否而具有的“价值”,而不是指“人”自身的存在和尺度,不是指人的本性、特质、特性和潜能。人是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离开社会关系,把人从现实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来,价值也就随之消失了。价值的主体性决定了人必须以客体的身份在价值舞台上出场,人不仅是目的也是手段,人如果不能成为他人需要和依赖的对象,则是一个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人。 价值主体的设定性,决定人的价值具有相对性和多元性。因为同一个人相对于不同的人的需要而  相似文献   

7.
价值是人关于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是什么?哲学界主要存在着“属性说”和“关系说”之争。我认为,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既不是客体所固有的某种属性,也不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本身,而是主体的一种认识,即主体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或称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的认识,这应是哲学价值范畴最一般的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那将矛盾百出,不能说明哲学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审美价值是人类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有其自身的含义和规范。但是,它又属于价值的范畴之一,所以,在理解和掌握审美价值之前,有必要探索一下什么是价值问题。哲学界曾经就价值问题进行过长期的争论和探讨,基本上承认了价值就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或者说:“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凡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即有价值的”观点。最后把价值与评价两个层次归属为一个范畴。价值是相对于认识领域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来说的,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主体从本身的需要出发,去选择、抽象符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关于"美是什么"的追问,至今尚无结论。其实对这种形而上的追问,是不可能会有什么客观的科学结论的。"美的事物"与"事物的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的"美"是形容词性的,后者的"美"是名词性的;前者是社会科学,后者是自然科学。美学真正要研究的,应该是"美的事物",而不是"事物的美";应该是美的原因,而不是美的本质。美的原因就是客体事物对主体内在需要的满足。这其中的"需要",不能仅仅是精神上的,还应该包括物质上的。客体或审美客体,对主体或审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其对主体的美的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质量,是目前学报编辑界颇为关注的问题,对于如何提高学报质量,时贤论述颇多,笔者仅从学报的价值、学报的效益与学报质量的关系及其提高学报质量的途径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学报的价值是学报质量的内在根据 所谓价值,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相对于学报这一客体来说,其价值主体具有多元性,作者、编辑(包括主办者)及作者都可以队各自的需要对学报的价值进行认定。学报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满足各方主体需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论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所谓价值思维,是指价值主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一系列价值认识活动。而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则是学报编辑(价值主体)为满足社会需要,根据其办刊宗旨,对作者、选题、文稿(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所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  相似文献   

12.
论现时代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自身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对其他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作为现时代的主导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价值在哲学上的规定包括两个方面:事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事物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人的关系中,是指它对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体现在人对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物的关系中,也就是他对社会的意义。价值观念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进行判  相似文献   

14.
从关系角度思考价值即是从实践出发对其作主体性理解。价值的主体性包含两层含义:一事物是否有价值由主体判定;价值是由主体创造的。由价值主体性第一层含义可以理解价值客观论、价值主观论的缺陷,透视价值的多元性和相对性。由价值主体性的第二层含义切入,有助于理解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关系问题、价值超越性问题和"是"与"应该"问题:满足人的需要的客体的属性、效用或功能是人创造的,人在创造客体价值的同时彰显并实现了自身价值;主体性活动具有超越性,故而价值具有超越性;"是"因为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人们才认为"应该"对其加以改变。价值主体性的第二层含义包含第一层含义,比第一层含义更具根本性。  相似文献   

15.
人所生活的价值世界,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客体对象的特点,大致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三类。对于主体——人来说,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最重要的则是人生自身的价值。因为人生的价值既具有客观的物质内容又具有精神内容,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内含着人生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价值世界里,人生价值具有至上性。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理性的作用是和其它因素交织在一起发生的,其中突出的是价值认识因素.主体的一切活动都受目的性的支配,行动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则是需要的意识化.所有这些构成主体的价值体系.这样,由主体需要而产生的评价性认识,也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从而影响理性对事物的真理性把握.揭示价值认识在真理形成过程中如何影响理性及其对真理表现方式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对真理性问题研究的深化.所谓价值认识,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问题的回答,那就自然不能排除它的主观性.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价值”时,我们常常从理论上把它的基本特征表征出来,例如,我们可以把价值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价值的效用性、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这样来回答价值是什么,似乎是不可缺少的。所谓价值的效用性,是说价值对人和社会来说,亦即对于价值主体来说必须具有某种用处。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价值的社会性,指的是价值表现的社会属性,即价值背后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社会性质;价值的历史性,是说价值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性、相对性和变动性,或者说离开具体性、相对性和变动性的价值是无法确定的。因为价值是客体的特定功能和主体的特定需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从符号学看审美主体与符号客体的价值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号学肯定了主体与符号客体之间的意向性关系。在审美活动中,符号作为客体的自由形式,以表现主体的生命情感,与表现事物抽象性质和主体理性功能的符号形式相区别,并在主体的审美能力制约下,与审美主体相互作用,产生了满足主体审美需要的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然物质世界到人与 社 会自身,再到人类精神的客观产物的变化过程。当代社会中,精神客体成为认识的主要对象 是客体自身逻辑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精神客体的价值在于其所包含的知识性和创造性。以 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客体满足人类主体需求的价值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伦理,对其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凸现着其独特的价值认识原则。在民族生态伦理的和谐价值视野中,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又集中体现在价值主体与三个价值客体(即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思维客体)之间的关系。民族伦理通过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现于不同的价值领域,现代价值观念才会具有多样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