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明代婢妾婚姻是等级社会下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关系的产物。婢妾婚姻的形成充满了继香火、广子嗣、生育能力、大家婢的素质以及经济因素等诸多社会观念的考量。同时,国家的法律规定和社会纳妾习俗也导致婢妾婚姻中畸形的老主人一少婢妾现象。蜱女卑贱的出身使婢妾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并受到来自社会舆论的排斥和否定。婢妾要改变弱势地位,求得宽松的生存空间,需凭借个人努力,如生男儿,向女主人示弱等。尽管明代婢妾婚姻充满了诸多变数,但仍不失为未婚婢女希冀改变命运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近代期刊中,女性创作的文学理论类作品从文体、题材、语言、观点等多个层面真实地呈现了近代女性知识群体的文学态度和观念,但学界对此关注甚少。通过对近代期刊的初步查阅,共整理出77位女性作者发表于1840—1919年之间的文论作品百余篇,涉及期刊16种。在整理过程中,形成了判断作者女性身份的四条依据。通过对这些女性文论作者身份的细致考察,认为她们的共同社会身份是"闺秀",而女校教师、女校学生、报刊编辑是近代文论女性作者最具时代特征的身份标识。此外,女性文论作者的不同身份对其文论作品的写作有一定影响。发表于近代期刊上的女性文论主要为诗词评论。  相似文献   

3.
残雪在小说创作上的特异性是她受到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原因。残雪小说创作的特异性表现在创作方向上的坚持性,取法上的经典性,解读上的深刻性,态度上的包容性,途径上的鲒合性和主旨上的终极性,这些特点反映出她的小说创作在精神状态、视野、眼界、胸襟、理念等方面都站到了当代先锋派小说创作的最高点,从而使她的小说创作对文学研究者来说不容忽视。残雪小说创作方面特异性基于作者个性特征,带有很强的主观努力和追求的色彩,同时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因而袁现出一种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是明代历史章回小说的典型代表,它对明代中下层社会生活进行了共时性、整体性的展现。以《醒世姻缘传》反映的厨婢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说描述与各种史料的相互印证认为,明代厨婢呈现出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时代特征,这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奢侈之风的盛行息息相关。奢侈之风拉动了社会对家庭服务类厨婢的需求,而商品经济的逐步深入使这种需求成为现实,它一方面健全了厨婢买卖的市场运行机制,另一方面改变了社会上的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条件的考量冲击着传统道德的良贱分野。这一现象的背后也透露出明代社会女性生存空间的狭窄。商品经济尽管为明代下层民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存空间和谋生机遇,但女性却被儒家两性体系中的“男外女内”原则所阻碍,她们不得不在家庭内部的有限空间中寻求适合的生存方式,明代厨婢的大量出现正是有明一代这种经济社会以及思想文化整体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典妻"婚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买卖婚姻。妻子的出典是穷困环境下的野蛮民俗,是对善良勤劳的女性的毒害。"典妻"题材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独特,令人慨叹,让人们对这种封建女性的悲惨遭遇和她们所背负的沉重苦难产生深刻的反思。"典妻"婚是宗法文化下女性的"无我"反映,是封建礼教下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6.
由于网络写作平台的开放性与匿名性,武侠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大量女性作者。在她们笔下,女性角色摆脱了传统武侠小说中男性附庸的地位。同时,女性作者对原有男权主体的武侠世界进行了解构,通过女性的独特视角观看世界,展现对人生的别样感悟。这些都给武侠小说带来了新的元素,并吸引了一批原本回避武侠题材的新读者。  相似文献   

7.
“典妻”婚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买卖婚姻。妻子的出典是穷困环境下的野蛮民俗,是对善良勤劳的女性的毒害。“典妻”题材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独特,令人慨叹,让人们对这种封建女性的悲惨遭遇和她们所背负的沉重苦难产生深刻的反思。“典妻”婚是宗法文化下女性的“无我”反映,是封建礼教下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发现其在表现形态上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 ,并尝试从经济、思想文化以及作者本人的审美态度等方面对这一矛盾性产生的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中很少描写女性人物,她们基本上都是男性人物的衬托,但是这些女性人物已经不再是传统西方文学中的简单类型化女性了。本文对康拉德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她们与传统形象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巧妙的心理分析塑造了许多广为人颂的女性形象。这些被称为"茨威格式"的女性形象,在内心激情的驱遣和时间催促下发生了蜕变,但又在作者所赋予的道德光环下得以升华,散发着理性的芳香。文章从这些女性形象自身,时间因素的作用,以及作者的创作心理等角度出发,对她们作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对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对比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在阐述过程中,马克思表达了对待“自我意识”哲学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对自我意识哲学所包含的激进主义、理想主义高度赞赏,另一方面对其不能抓住现实表示不满,这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纵观方以智的生死观,早年为了抵御异族入侵,他一方面大力倡导"杀身成仁"的儒家民族气节,另一方面又积极吸纳、改造道家的"全生"观,反对以"咫尺之义,灭无訾之躬"的消极作法。及中晚,他将儒家"体用一源"和天台宗"一心三观"综合起来,锻造成独特的"随生死,空生死,而贯生死"的理论体系,体现其"全体滚用"的学术取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生理身份和社会身份不同的“兼性人”。《捕蜂器》的主人公弗兰克成了一个被排斥的“他者”.他只有通过残害动物和谋杀来释放被“阉割”的痛苦。小说家班克斯对人性及社会黑暗洞察入微,小说通过对弗兰克性格变异以及人生悲剧的描写,揭示了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父权制度下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反映了西方现代人的身份困惑和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为南宋诗坛重要人物,其一生转益多师,在诗歌创作与理论构建上均有令世人瞩目之佳绩,晚年其诗以“活法”之悟,被称为“诚斋体”。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景物诗以人化自然世界的建构、童心童趣的展露与语言的传神而成为"诚斋体"风格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五四”时期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家。他的小说《呐喊》、《彷徨》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体现了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严肃思考。鲁迅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冷静的审视态度。在小说里 ,他对于受尽侮辱、损害的女性给予深切的同情 ,但从不因同情而涂上理想的色彩 ,而是重在揭示中国女性“不争”的一面 ,直视她们自觉的奴性意识及种种病态行为、心理 ,极力倡扬中国女性应有清醒的反抗意识 ,渴望她们从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道理规范的重重束缚中挣脱出来 ,将天性中的“母性”与“妻性”完美结合 ,升华为一种善与美的力量 ,结束病态而又不幸的人生 ,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成为真正的女人。  相似文献   

16.
彝族“哭嫁”是抢婚遗留下来的婚姻习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妇女的血泪史。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哭嫁”早已褪却了最初对不合理婚姻控诉的悲叹意义,而是作为一种婚礼仪式表现出新娘在人生转折时期的复杂心理状态。而现代的“哭嫁”已获得了艺术的升华,成为一种表达情意的抒情媒介。  相似文献   

17.
姚燮词在继承、发扬郭麐词论的基础上,畅写思婉而情真的个人心曲。以道光十三年(1833)为界,姚燮词风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情感基调由先前的闲愁渐趋悲苦,表现技法由纡回往复到直抒胸臆的转变,其后期词不再如前期词那般思致细密、语言精工。之所以有这些差异,是由于姚燮生活磨难的加深、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由此造成的填词态度的变化:二十余岁费心经营,三十岁后则不愿在营造幽微词境和酝酿悲苦情绪的过程中摧心不已,而这都与一介寒士的复杂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阅微草堂笔记》作为纪昀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他丰富复杂的伦理道德思想。纪昀一方面积极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对其弊端又大胆质疑和否定。这充分反映了在社会危机面前一位深具人文关怀的封建士大夫的复杂思想。  相似文献   

19.
透过蒙田随笔中的历史倾向,我们可以发现支配他认识历史的历史观。在蒙田对非欧民族民俗的叙述中,他表现出一种积极的“非欧”文化历史观;在对政治事件的过程及政治人物命运的评述中,他流露出既尊崇道德而赞同君主制度,又赞同君主制度而反对基督教道德的开明君主政治史观;在历史发展问题上,他持相对主义观念思考历史,从而导向运动发展的历史观:一方面,他从心智出发,确定世界没有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他将历史奠基在观念上,他又内在地预见了另一种历史观,即运动发展的观念。此外,蒙田还重视充分发挥历史知识在教育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西塞罗的神学立场与宗教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具体考察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神学立场与宗教态度 ,指出西塞罗的神学立场与他晚年的哲学立场一致 ,一方面他以学园派怀疑主义的态度对以往神学观点进行研究 ,运用希腊哲学中的理性神思想对传统的、神人同形同性论的希腊罗马宗教进行批判 ;另一方面又站在有神论的立场上批评以伊壁鸠鲁学派为主的无神论思想。文章结合西塞罗本人的宗教经验对他的宗教态度进行辨析 ,指出他高度重视宗教的社会作用 ,但把传统和习俗作为宗教信仰的基础 ,又用宗教信仰作为政治、法律的合法性证明。最后结合实际 ,指出研究西塞罗宗教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