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而导致公司利益相关者受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因而对盈余管理与审计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盈余管理与注册会计师和审计的意见关系、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盈余管理与其他审计业务之间的关系三方面进行回顾,并提出了今后还需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上市公司审计关系的失衡及其影响通过“股东-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员”的代理链,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建立起了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所有者)委托经理人员(代理人)运营与管理其所拥有的财产,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然而,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经理人员在代理过程中可能会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损害委托人利益。于是,所有者委托审计师对经理人员进行审计,以了解报表是否真实、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如何以及其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3.
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2-2004年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行业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上市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管人员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和债务水平之后,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水平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高度正相关,表明薪酬激励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基本诱因;董事会监管机制对于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并不明显,但本文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调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能够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原因及其必然性,从企业盈余管理对债权人的利益产生的影响,指出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必会采取契约限制性条约以保护自身利益,从而使企业盈余管理活动增加了契约监督成本,这个过程是通过企业债务契约的限制作用实现的。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在会计政策内的会计数据变更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而债权人通过对契约的限制性条款以减轻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的动因在于管理者自身效用最大化和公司(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盈余管理的客观存在,决定它既不能让放任自流也不能完全杜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完善具体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经理报酬契约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系统论证了经理报酬、盈余管理和董事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数据,对经理报酬业绩敏感度与盈余管理、董事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对经理报酬业绩敏感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当经理报酬契约基于会计业绩设计时,经理有动机为增加其报酬利用盈余管理调增了会计收益。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尽管董事会对经理的选聘、报酬契约的合理确定和会计业绩的真实性负有重要职责,然而董事会并未对会计收益中包含的操纵性应计利润部分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真实的会计业绩确定经理报酬,显示出董事会并未很好地履行股东赋予其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由于大中型上市公司一般是由国企改制上市,这些公司主要为国家控股,因此一股独大,内部人即国企上市公司经理或董事控制现象严重。由于内部人比外部人拥有信息优势,加之内部人一般为经理人员,有很高的经营技巧,因此内部人掌握控制权有助于上市公司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经理人员和股东即国家的目标效用不同,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行为有可能偏离股东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与债务控制假说,研究我国自由现金流量引发的盈余管理问题,并从银行监管视角出发,实证研究不同债务期限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低成长机会的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将引发经理人操控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行为,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对自由现金流量引发的盈余管理影响方向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债务契约对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影响方向不同,这说明国有上市公司在政府保护下,存在债务软约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指的是管理者通过运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手段,以会计原则可选择性、政策法规的合理性为前提,有目的地影响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进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一方面,从概念来看盈余管理是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这为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盈余管理手段合法调节利润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高投资、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企业所有者或管理者为了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快速地发展,满足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自身利润调节需求,不断扩大公司筹资融资规模,很可能在公司当期的真实利润水平基础上,根据企业本身期望盈余,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导致了财务报告信息失真,隐瞒利润和偷税漏税等现象的出现。所以,我们分析房地产行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为今后采取有效的措施限制房地产行业进行盈余管理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2000~2003年沪市A股为样本,经过研究发现:盈余信息及时性与机构持股比例正相关。公司治理结构合理,盈余信息及时性强,是吸引机构投资的动因。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负相关。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有效抑制操纵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强盈余信息真实性,说明机构持股参与公司治理能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上市公司的经营更加规范、有效。  相似文献   

12.
现有研究股权价值高估企业盈余操纵行为的文献基本上都局限于短期视角,本文以2003-2011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长期视角考察了股权价值高估企业如何采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盈余操纵。研究结果发现,为迎合市场预期,股权价值高估企业在初期会采用应计项目操纵手段来调高会计盈余,但随着高估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股价泡沫破裂时受到严厉的惩罚,经理人员也会采用真实经济业务操纵手段调低会计盈余,促使股票价格向其内在价值回归。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股权价值高估企业进行盈余操纵的成本将增加,经理人员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调高利润及真实盈余管理调低利润的行为将受到显著抑制。研究结果最后还通过了由于股权价值高估与盈余管理变量间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丰富了Jensen所建立的股权价值高估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对于约束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审计师的行业专业水平(auditors’industryexpertise,下文简称为AIE)是一个有效的机制。本文以2004年聘用了十大会计师事务所①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AIE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表明:AIE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出反向关系。相对于聘用不具有AIE的事务所的公司而言,聘用具有AIE的事务所的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范围会更小。所以,公司对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有助于提高盈利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已有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影响债权人的决策和产权保护。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影响。论文发现,对于盈余管理程度不同的上市公司,新增银行长期借款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论在控制了借款期限、借款类型等因素以后依然成立。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净利润却很高,这些公司实际上并不具有成长性和发展潜力,因此考察公司业绩时要将非经常性损益分离进行考察,会有助于分析出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了解公司资产质量和长期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审计费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审计费用越高,上市公司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与高管无政治关联的公司相比,高管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政治关联削弱审计费用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并未削弱其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提高审计费用可以更显著地抑制其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此外,相对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分析显示,审计费用主要通过提升审计质量来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文章探讨了中国资本市场外部审计与政治关联的博弈结果,为优化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股利政策、盈余持续性与信号显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盈余持续性的概念,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的股利类型、股利支付率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大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中派发了现金股利的公司其盈余持续性要强于未派发股利的公司,而且在净利润和营业利润上也表现出更强的增长能力.但在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中.股利支付率的大小与盈余持续性强弱并不成简单的线性关系,股利支付率高的公司在盈余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上并未表现出更强的盈余持续性.最后,大股东对于现金股利的偏好并未显著影响到盈余的持续性.由此,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能够成为以持续性衡量的盈余质量或未来盈利能力的附加信号.  相似文献   

18.
刘浩 《管理科学文摘》2009,(36):182-183
西方国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已经发展了20余年,国内对这方面尚缺乏实证研究。西方会计学者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归纳为资本市场定价、与会计数据相关的契约,反垄断与政府管制三大类.国外研究发现IPO公司会在IPO当年操控应计利润,以便提高发行价格。在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规避证监会的制度管制,取得融资和再融资资格以及保留上市资格是盈余管理主要动机。本文即论证在我国银行业中,为了提高IPO价格,IPO公司也会战略性的选择调增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1个基于避税动因的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模型,并结合实证会计3大假说提出了经验研究假设,以2007年所得税改革为背景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问题。结果显示:预期税率上升使公司更倾向于实施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预期税率下降会使公司更倾向于实施应计项目操控的盈余管理;国有控股、公司规模、债务对应计项目操控程度有显著负效应,对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正效应;管理层薪酬对负向的应计项目操控有负效应,对正向的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上述研究丰富了避税动因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从真实活动操控视角发展了实证会计的3大假说,也对审视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和监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鉴于信息披露及时性的重要,本文将主要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和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特征.提出五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依据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考察未预期盈利、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及时性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公司上市的证券交易所、审计者更迭、审计者规模、ST制度和公司规模等可能存在的影响之后.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大部分和国外研究类似,但是由模型的分析结果以及年度差异来看.中国上市公司卷入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作的可能性较大。这导致我们不能很确定地认为未预期盈利越高、企业业绩越好的上市公司年报迟滞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