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海棠花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棠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公共绿地都广泛运用海棠进行植物造景。本文研究了我国海棠与名人的故事、与海棠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及海棠的广泛用途,初步探讨了海棠的花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海棠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海棠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渐高,人们根据海棠的姿态、习性、品质等特点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借其寄情寓义,使海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并形成了一种以海棠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成为中国灿烂的花卉文化中的海棠文化。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海棠,发现海棠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象。  相似文献   

3.
杜甫写诗近三千首,留传下来的也有一千四百余首,社会动态、田园花卉皆有吟咏,唯独没写海棠。苏轼说:“少陵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这是为何?因为他母亲名海棠。《古今诗话》载:“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相似文献   

4.
蜀海棠征故     
巴蜀的大足宋代为昌州治所,乐山为宋代嘉州亦即南渡后嘉定府治所,都有出产香海棠的记载,大足县以此而有“海棠香国”之称,至今尚流传人口,称道不绝,以为佳话,文艺之士且形于歌咏,以寄其怀古之思;植物学工作者传之海外,耸人听闻、动其欣慕之情,以为足以与东邻国家的樱花媲美.但是将近一百年之久,海棠一种植物已为诗人所弗咏;身居巴蜀境内者未尝一见其物,园庭种植只是垂丝海棠,贴梗海棠以及近来输入的湖北海棠,并无历代相传的海棠,更无它的变种香海棠;植物学工作者采集所工得,尽是别种海棠,而不见其海棠踪迹,因之在植物区系上无有其分布,一些后辈虽以植物分类学为专业,竟不信蜀中原有此种植物的存在.今作此篇,公之于世,以明唐宋以来,巴蜀实有海棠一种名花,凡各证据皆从古书得来,因此以《蜀海棠徵故》名篇.  相似文献   

5.
作为“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享有“男有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誉.在顾太清的词作中,咏花词占有重要分量.所咏之花有牡丹、海棠、梅、水仙、茉莉、桃花、杏花、榴花、枇杷等,其中咏海棠词写得尤其突出.顾太清咏海棠词不仅表现了海棠娇艳秾丽的外在形态色泽之美,更是写出了海棠高贵脱俗的魂魄和品节,达到“词中有花影,词中有花魂”的境界.她还以海棠自比,抒写自己作为贵族女性的生活与闲愁,特别是中年丧夫后细微隐秘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多次出现海棠意象,有的是略加点染,有的是浓墨重彩。海棠这一美好物象,是《红楼梦》的重要线索和关键意象,历来研究者对海棠意象有多种观点。本文从海棠意象的象征意蕴着手,重点探析海棠意象的所指及其在小说中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7.
一,杜甫绝吟海棠诗索微海棠之盛,莫盛于西蜀。杜甫居蜀八九年,诗章千四五百篇,而无一首海棠诗。最先发现这一秘密的是薛能。他在《海棠》诗“序”中说:“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工部子美于斯有之矣”(见《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九九)。从此,它就成为历代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博大精深非其他小说可比。本文研究了《红楼梦》中描写的海棠的种类,大观园家居生活、休闲娱乐和神秘隐喻方面蕴含的海棠花文化,并对海棠诗社六首咏白海棠诗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剖析,通过统计全书海棠出现的频率评说后四十回之真伪。  相似文献   

9.
贴梗海棠     
我家门前就是小区的小花园,花园中有几丛贴梗海棠,每逢早春四月开花。圆圆的红色花蕾像一个个珊瑚珠,美丽动人,花开后变为猩红色,在翠绿叶片的衬托下,显得十分俊俏,是一种很鲜艳的观赏花卉。它花后结果,幼果青绿色,9月成熟,果实如猕猴桃,略小,黄色或黄绿色,成熟的果实有一股清香味。可惜的是,果实还未成熟,就让玩童们摘去了,很少见到成熟的果实。果实是中药中木瓜的正品,有通气、活血之功效。贴梗海棠,又叫铁角海棠、铁杆海棠、贴梗木瓜、木瓜海棠。蔷薇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株高一般不超过2米,枝条繁密,多平伸,枝…  相似文献   

10.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2记载:“成都海棠树尤多,繁艳未开如朱砂,烂熳稍白,半落如雪,天下所无也。”沈立《海棠百韵》也云:“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可见在古代的成都,能与“花中之王”牡丹相抗衡、获得“花中神仙”称誉的海棠是相当著名的。许多诗人也给我们留下了热情赞美海棠的名篇佳句。苏东坡秉烛夜游,写下“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装”的名句;陆游在成都专为看海棠写了《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第一首就写道:“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干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为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其海棠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我手写我心,极具个人特色,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总的来说,元好问海棠诗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在诗人对海棠花蕾的偏爱及对海棠花叶形色的描绘,借海棠意象表达亡国之痛,抒发飘零之苦,歌咏女性之美,并将人生哲理融入诗中,发掘咏花诗的理趣之美。  相似文献   

12.
花叶海棠野生于青海省农业区各山地林区 ,尤以循化尕郎地区和化隆雄先林区较多 ,此种栽培尚未大量利用。经过初步研究认为 ,青海花叶海棠作苹果砧木 ,矮化作用明显 ,抗性极强 ,若能开发利用 ,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6年的试验初步认为,德钦海棠、雅江海棠、樱挑叶、红林()、矮花红、MM_(106)中间砧与裁培品种金冠、基砧蒲江海棠均具有较强的亲和性,表现出根系好、生长发育正常、结果早的特点。其中雅江海棠、矮花红是最有希望成为金冠的矮化中间砧;P_2、P_(16)、P_(22)、M_7、M_(27)与裁培品种金冠、基砧蒲江海棠亲和性极差,形成“大肚”现象,不能作为金冠苹果的中间砧;而 M_5、M_8与基砧蒲江海棠亲和性好,与品种金冠亲和性极差,形成“头大尾小”现象,作金冠苹果的中间砧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5):58-58
每个台风都有一个美丽的名称,如:海棠、杜鹃、麦莎等。但你知道台风名称的来历吗?  相似文献   

15.
刘颖 《社区》2014,(24):43-43
海棠溪街道海棠晓月社区东邻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街道办事处,南行烟雨路,西向南坪,北靠美丽的重庆南滨路可直通渝中区。辖区占地1.5平方公里,户籍居民4341人,实有居民4834人(含户籍户、常住户与流动户),人口10300余人。近年来,海棠晓月社区立足自身实际,致力于文化建设,通过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努力打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居民素质高的文化型社区。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构思绛珠仙草、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关系,取意于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却道海棠依旧"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在海棠社的两次雅集中,八个社员围绕评谁为第一的关键问题,分成了三个派别,一派是以李纨为首的中间派,另外两派分别是以宝钗为首的含蓄浑厚派和以黛玉为首的风流别致派,本文从海棠社成员的性格及人际关系入手,探讨桂冠之争的诗外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铁高效植物小金海棠的miRNAs信息及在缺铁处理下miRNA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了解小金海棠缺铁分子调控机制.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RNA为模板,从小金海棠中分离得到miR394a.通过Real-time PCR检测miR394a的表达,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miR394a的靶基因及其功能.miR394a具有高度保守性,从小金海棠中分离的miR394a与其他物种的miR394a序列高度相似.缺铁胁迫后,小金海棠的miR394a在根及叶中都有表达,但表达模式有所不同,miR394a在根部响应较为迅速,缺铁处理1天时,即有上调表达;而在叶片的响应较晚,缺铁3天时有上调表达.miR394a的靶基因预测表明,miR394a主要调控转录因子及参与代谢途径的基因.结果表明,miR394a受缺铁胁迫所诱导,参与了小金海棠缺铁调控途径,在缺铁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这组诗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作于安庆。郁达夫当时虽在日本帝国大学经济部就读,为筹办文艺刊物《创造》,已于九月回国,并由郭沫若推荐,受聘为安徽公立政法专门学校英文科主任,在安庆任教。海棠是作者在安庆偶然相识的一位妓女,两人有一些交往。作者同年创作之小说《茫茫夜》,其中的“海棠”或即以其人为原型。因为次年春将赴日本参加帝大的毕业考试,作者乃于临别之际,效古来才子佳人的离别故事,作了这三首诗送给海棠。诗情婉转而清健,除了表达儿女情长之外,也还寄寓了忧时失意的深慨。  相似文献   

20.
王教授根据涛诗"浅深红腻压繁枝"句,认定涛诗"里的棠梨花指的就是海棠."这是他将"红腻"(花肥)误解成"红花"的缘故.他又据涛诗"吴均蕙圃移嘉木"句,断定"嘉木"海棠是李德裕由洛阳"移来"成都赠与薛涛栽种的.但园艺常识表明,海棠由种植到开花,需要十年左右时间.而李德裕来成都不足两年薛涛就逝世了,她又怎么可能写出"移来"多年后的"嘉木"已"浅深红腻压繁枝"了?可见,不学点植物学和园艺学知识,是读不懂薛涛这类咏物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