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陇东黄土高原区玉米和马铃薯保险为例,采用条件评价法设计问卷调查,运用情景分析手段,就农户购买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和传统农业保险的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基差风险较大,在同一保障水平和个人投保费率下农户购买传统农业保险的意愿高于购买农业气象指数保险。鉴于气象指数保险相对于传统农业保险拥有诸多优势且基差风险成为制约农户购买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主要因素,依据分析结果就该区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保障水平、政府财政补贴标准及减小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基差风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依托政府有关部门行政推动、基于一家一户承保理赔,产生了成本高昂与违规行为严重的问题,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和政府通过农业保险分散农业风险的政策目标.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户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国情与传统农业保险产品之间本质上不相容.要通过建立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以指数保险取代传统的农业保险产品,实现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为了推动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将指数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构建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为农户提供最基本的风险保障;促进与指数保险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的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3.
低温冻害气象指数保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不断增加,低温冻害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减少低温冻害对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影响,需要加强对低温冻害风险管理的学习和应用.作为国内外有效的风险转移及分散手段,指数保险克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技术及管理难题.基于此,本文对低温冻害指数保险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及评述,以阐述低温冻害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实践和我国低温指数保险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的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和今后学术研究的方向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要国家农业保险法制及其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西班牙和菲律宾等主要国家的农业保险立法概况;分析了这些国家实施农业保险法制的理论基础,如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或“准公共产品”理论、农业保险的强制性理论、农业保险的分层次理论以及农业保险的风险证券化理论等;得出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与法律机制、建立和实施农业保险巨灾债券制度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天气指数保险国内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气指数保险是以指数为基础的风险转移产品,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以来,因其具有降低道德风险、抑制逆向选择,管理成本低、易实施再保险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在发展中国家得以试点与应用。国外针对天气指数保险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关于天气指数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孰优孰劣的研究,天气指数保险应用条件与存在问题的研究。国内借鉴了天气指数保险的国际研究成果,介绍了一般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试验做法,并对天气指数保险的优缺点以及我国开展天气指数保险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合作社是一种能够把农民生存和发展、农业风险的预防和农村社会发展辩证统一起来的组织形式。它体现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农村自治管理的有机结合,符合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现实规律。山西省建立农业保险合作社对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农村社会良性自治、改善农村贫困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也存在着地域、人文、技术等制约因素。基于此,应该从完善山西省农业保险合作社立法、以乡(镇)为基础单位进行试点、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加大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建立农业保险合作社联合会等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和建立山西省农业保险合作社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保险创新工具,对提高农业保险业务水平、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概述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早期研究,系统总结关于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论研究与产品设计研究成果发现:理论层面的研究已经成熟,在优劣势比较、可行性分析、支付意愿与水平衡量层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结论共识;产品设计层面研究的思路已基本形成,但在关键设计环节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难题,主要体现在研究数据与区域范围的选取需适宜、气象产量分离的模型方法需优化、气象指数关系构建标准需提高三个层面。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下一步发展需要从数据质量程度、区域范围选取、产品差异化设计、产品设计科学性四个方面着重改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业巨灾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建立和完善农业巨灾保险机制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本文以农业巨灾保险机制设计的路径推进为线索,利用保险经济学等理论工具,从农业巨灾风险的可保险性出发,在比较了几种传统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后,以农业再保险制度安排为重点,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阐述了农业巨灾保险机制设计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国内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创新发展理念,将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保险深入持久发展作为逻辑主线,以保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制度迁移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对实现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保险发展的现实困境、高新技术挑战、农业保险扶贫的战略要求、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等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对农业保险的深入创新发展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WTO"绿箱"政策允许的农业保护措施,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制度安排。但由于传统的农业保险经营方式存在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尽管如此,一些国家不断进行农业保险创新,开发出许多农业保险创新产品。首先分析了传统农业保险经营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对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几种农业保险创新产品进行了介绍,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收入保险虽然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发展良好,但目前尚不适合中国;而指数保险却可以加以引进和使用,并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年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惨重。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的坚强后盾,越来越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面对农业保险的萎缩,建立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十分必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明确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2)探讨造成我国农业保险持续萎缩的原因;(3)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应对天气灾害,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需求情况,对河北省正定县和灵寿县40个行政村的400个农户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旦爆发天气灾害,大多数农民依靠储蓄、抵押贷款、紧急贷款、社会援助或亲属救济来恢复灾后生产与建设,但很多农民已经表示了对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极大兴趣;对那些熟悉保险的农户和容易遭受洪涝和干旱天气的农户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证明了这类群体对于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兴趣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各种灾害及事故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农业保险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在稳定农业发展、补偿农户收入、保障农户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至今,历经起伏。实证分析表明,农业产值增长、农户收入、灾害率以及政府财政补贴政策是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此,应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4.
农业风险的规避与农业保险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农业风险的外延与内涵扩大,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灾害风险,还包括经济、技术及制度等方面的风险。规避农业风险的方式众多,而农业保险制度在现阶段中国农村有独立的运行空间,既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是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营造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合理定位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创建农业保险的多元化组织体系等均是构建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论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是指农业保险各方主体之间依据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规范而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它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构成。基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法律制度保障的需求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深入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使用消费者剩余方法的福利分析.然而,这种分析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剩余方法忽略了农户的风险态度,难以解释农业保险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时的福利增加情况,从而难以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并且,由传统理论推导出农业保险具有外部性以及准公共产品的结论显得并不严密.基于传统分析的思想,引入效用最大化的方法对农业保险在影响与不影响作物供给曲线右移两种情况的福利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原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发展有两个效应,即福利效应和效率效应,分别体现为农民福利水平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从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200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且通过农业技术进步进行传导,说明目前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存在扭曲,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风险越大,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抑制效应就越明显。因此,在设计农业保险产品时不能一味地补贴,要注意避免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这样才能发挥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生产的作用。同时,需要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再保险具有保费补贴无法取代的内在优势,是农业保险真正的“强心剂”,当前我国农业再保险的财政地位薄弱是导致政府对农业保险不能实现有效供给的关键原因。因此,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的主力是政府,无论从财政立法还是财政实践的角度均应有所作为,如制定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和调整相关的税收立法,给予农业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更多的税收优惠,以及考虑国家出资设立专门的农业再保险公司或政府设立农业再保险基金等。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新形势下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迫切需要保障,但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原因在于缺乏政策支持。从立法、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国家给予农业保险政策倾斜等方面提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业保险新一轮试点在全国各地开展,虽显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并不容乐观。农业保险发展缓慢、规模狭小、范围过窄,很难满足保险经营所依赖的大数法则的要求,农业风险分散机制极其脆弱。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变农民风险自担为向保险公司转变,变政府对农业灾害损失事后无偿救济为事前防范与灾后经济补偿,变保险业内分散风险为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整合,最终达到最大程度地分散风险与补偿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